当零食和电视成为诱惑。。。

标签:
电视 |
分类: 人生(育儿)感悟 |
关于心理学和教育,我过去不太买国内的书,总觉得理论是“搬”过来的,而其中实践的部分,感觉专家们并没有在一线与孩子们在一起,写出来的东西指导性不强,个体经历和感受居多。但偶然的机会,遇见了武志红的书,读过2本,尤其是《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让我非常受益。因此我也开始买几本国内的书。
最近买了一本国内一心理咨询师的书。书中的内容大多都认同,但偶有细节,不能完全认同,尤其是看到书中举的案例,看后心里很不舒服,一直犹豫着要不要写出来与朋友们分享我的观点。摇摆了很多天,还是决定写出来。至少关于带孩子这一块,我自己养育了2个,也有7年的幼儿教师工作经验。
所以,就我这些年的与孩子在一起的经验,我觉得作者有些地方不太妥当,可能会误导一些新妈妈,尤其是追求所谓的“爱与自由”的妈妈。
比如,书中有一部分写到近视与看电视和吃糖的关系,作者建议让家长放弃对孩子的限制。作者在一案例中提到,当家长放下限制时,孩子果然没有节制地看电视,而且是饥不择食地什么节目都看。家长心中有怒没有言,竟然陪孩子看到凌晨,这样的情景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孩子开始有选择地看电视,但只看一些制作精良的节目,甚至连妈妈都觉得孩子选择的节目好看,妈妈甚至还和孩子一起讨论节目内容。几十天后,孩子主动跟妈妈说:“电视其实没啥看头,只有****电视剧还不错,我们每天看两集吧。”糖果也是如此,因为供应充足,孩子对吃糖的兴趣越来越小,最后只吃少量的高品质糖果。
我在想,这个案例一定是真实的,但可能也只是个非常个别的案例。适用于某些个别的孩子,而不是全部。同时,我也很不解,用这样的方式,真的合适吗?有点不顾及孩子的健康呀。
我认为,不是非要所谓的自由,关键是限制要看怎么限制,是方法的问题,而不是把明知道有害的东西硬给孩子,让孩子“深受其害”,意识到后再“自我觉醒”(真不敢肯定每个孩子都会有这样“觉醒”的意识,万一永远地沉下去呢?)。在这个案例中,作者没提到对象是多大的孩子,如果是十多岁的大孩子还好,如果是个五六岁以下的孩子,几乎是绝对不合适的。
孩子选择我们为父母,对我们心怀巨大的信任,我们应该有能力和直觉去陪伴和照顾好孩子。
时光倒回去三十年,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且看看我们古人的生活,去研读一下黄帝内经,我们便知道怎样生活才是健康的。成人是孩子的自我和权威,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其后果是什么,孩子不知道,但我们成人应该知道。这个时代的孩子有太多的不安全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与我们成人已经不象成人的样子,任由孩子选择做什么。孩子就应该在该睡觉时睡觉该吃饭时吃饭,孩子不知道每一项选择对应的结果是什么,但是,成人知道。
其实,在工作中,我最怕接触太多的尤其是西方的所谓“自由“的教育,相比这点,我更喜欢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
只是,作者可能要表达的是另一部分,是过于限制带来的伤害。但限制并不意味着压制,不顾孩子心理感受地硬来,而是要用更有趣的事来吸引孩子,让孩子深陷其中,从而能更好地呼出,滋养自己。比如我们知道让9岁前甚至12岁前的孩子看电视对孩子而言没任何好处可言,那么,让孩子做什么来代替看电视这件事呢?如果家长只是让孩子在家里呆着而自己看电视,当然,你没有能力管好孩子。对于儿童而言,他们应该在玩耍中长大,而不是安静地坐在电视机前当电视的俘虏。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合他们玩耍的环境,有玩具有朋友,同时,多多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如果一个孩子在真实的世界里拥有丰富同时要适合自己的活动,我想,正常的孩子,几乎不会选择看电视这件孤独的事儿。
这个时代很多母亲和孩子纠结于电视和零食这两件事情之中,我知道有的家庭会为两三岁的孩子规定每天看20分钟,貌似这很有界限。但是,家长仍有困惑,因为事先讲好了看20分钟,当时间一到,家长“咔”的一声关掉电视时,之前还让孩子沉浸其中的电视情节瞬间嘎然而止,孩子没法理解和接受,立刻哇哇大哭。家长很生气:为什么约定好的事情你还耍赖?!
年幼的孩子,为了当下能看到电视,你说什么他都会答应的,他只是想达到看电视的目的,你谈的问题不在当下在未来,那可不关他的事,孩子的思维,只关注当下。所以,你让他答应看一分钟或者是晚上不再陪他睡觉,他可能都会答应。但当你关掉电视时,他又在这个当下,他没看够,他的心中根本不知道还有个什么约定,尤其是三四岁以下的孩子更是如此。
有很多家庭有“零食日”,基本上模式都相同,就是每周在固定的一天可以吃零食,尤其是糖。我们想想,咱们中国都有些什么日,比如:春节、儿童节、中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教师节,“五一”劳动节。。。。。。这些特殊的日子都算是一种节日。跟零食日貌似很相似,反正都是比较特殊可以带来喜悦的日子。
还有些家长,当发现孩子在某项技能上有所进步时,或者做了其他让成人觉得很好的事情时,会特别奖励孩子看一会儿电视或发零食。
当零食和电视被当做奖品或被设立特殊的日子时, 我觉得它们不再是简单地会伤害孩子的东西,而是被放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是一种可望但难以企及的好东西,是一种诱惑。
零食和电视成了谁的痛?是孩子的,更是父母的!
(此处补充一点内容,如果有零食日,孩子天天念着,那么孩子就很难在当下,每周都只惦记那一天,每周除了那一天都在等待和遗憾之中。而孩子,应该只在当下,高兴就笑不高兴就哭。。。)
我觉得我们必须知道一点,每一个孩子是不同的,个案终究是个案,尤其是已经出了问题的个案。
须知,孩子天生喜甜食,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如此,尤其是在这个时代,我们极少能吃到天然健康的东西。在幼儿园,在我的班上,一到吃点心或正餐的时候,如果能听到声音,听到最多的就是“好吃”或“不好吃”,人们吃的不再是食物本身,而是味道。孩子们最喜欢的食物就是甜食,这是天然的爱好,无可厚非。
关于零食,孩子的状况大体分为两种,这正如在某一个家庭中的两个都爱甜食的不一样的孩子:姐姐从小就是一个文静内敛的孩子,喜欢甜食但不沉浸其中,凡事自已就会有所克制,当时的妈妈也不懂孩子,以为孩子是因为满足才能放下的,因此,家里棒棒糖从来都没有断过,甚至各个角落里都有各种零食,孩子偶尔想起来也只是浅尝辄止,甚至六七岁前从未完整地吃过一根棒棒糖;但是妹妹是另外一种孩子,从小喜欢重口味食物,如果她面前有糖,随便多少她都能一扫光(当然,妈妈不可能准备个三五斤来试孩子),典型事件就是参加婚礼时,桌子上的糖她可以一袋一袋地吃光光,妈妈从未强烈地限制过,因为也并非每天都有机会参加婚礼。但妈妈有意识地在家里不放零食,如果遇见一些特别的情况,有人给了孩子零食,妈妈也不纠结,就让孩子吃。这个孩子从未因为零食而大哭大闹撒泼打滚过,即便是偶尔去超市,妈妈甚至主动选择添加剂少的零食给孩子,而且就一样,孩子也欢天喜地地接受。
我觉得虽然电视和零食都不是洪水猛兽,但也不能放任地让孩子去大量接触这些不良的东西,如果母亲对每一个孩子完全放手,那将是异常可怕的事情,同时,母亲带给孩子的,除了我们知道的身心伤害,还有一点,那就是母亲没在自己的位置,没有带给孩子安全感。我前些年总去农村,看到吃食最可怕的是农村孩子,有些住在镇上的孩子,他们一天可能要吃几元甚至十几元的零食,全是五角或一元一袋的三无产品,那些孩子个个面黄肌瘦身材矮小的,一看就是脾胃相当不好的孩子。当今很多孩子的困难,比如多动、性早熟等,都与这个时代的食物不无关系呀!
电视可以掠夺孩子的想象力,糖会让孩子厌食影响大脑发育,如果是一个有定力有智慧的母亲,一定能处理好孩子与这两件事的关系。如果不能,且回看你的童年,你从中也许会找到答案。
我遇到很多母亲找我咨询,问我孩子已经天天坚持在看电视了,如果突然停掉会不会伤害孩子?或者我家已经有零食日了,如果取消会不会伤害孩子?
如果你仍有这样的问题,那么我想是会伤害到孩子,因为我从言语之中感受到的是,这样做首先伤害到了你,你无法承受。
有些伤害是看不见的,如果是肉眼看得到的,你会任由孩子被伤害下去吗?
我们每一个有如此困惑的母亲,主要是因为自己曾经是那个不自由的不被看见的小孩,与孩子无关!
所以,我敢说,如果你处理得当(当然,只有在你不焦虑的情况下,你才有可能处理得当),如果你不纠结于电视和零食,那么孩子也不会。如果有可能,在你的孩子三岁前都不让他接触零食,那么,你会发现,孩子最知道什么食物是最天然美味的。我们可以不仅仅学习西方的心理学和心灵成长课程,我们可以好好地了解一下我们老祖宗的《黄帝内经》,我们将更知道如何养育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万物皆有时!孩子处在快速的发展中的阶段,有很多东西都挺美好的,但一定要在适合的阶段给到孩子。尤其提醒妈妈们,现在的孩子脾胃普遍不好,所有的你遇见的孩子成长中的困难,可能都与孩子的饮食有或大或小的关系,可能只是你不知道而已。7岁前的孩子的成长目标,最重要的就是构建一个健康的物质身体,孩子的身体也是孩子灵魂的家,当一个人(孩子)物质身体好了,其他方面大多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要想孩子的身体好,吃健康的食物和按时早睡觉(不是孩子想睡就睡)是重中之重。
作者注:本文无意评价书和作者,只是身为母亲和幼儿教师的我,特别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想把我的观点分享给路途中的母亲。当然,要知道,我的观点也仅仅是我成长到这个阶段的观点,也只是我的。大家可以相信,也可以不信。最重要的是,你与你自己的孩子同在当下,你比任何一个人都离你孩子更近,都比他们更加了解你孩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