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受伤。。。。。。
(2015-11-20 06:21:17)
标签:
受伤感官 |
分类: 发现孩子 |
我失眠了好长一段时间了,就前天晚上入睡不困难,夜里起来抓了两次蚊子后又都安然入睡。早晨醒来心情格外晴朗,见到什么都美。上学时间也比较从容,和二姑娘还走了一段路才坐的车。
一上午都美美的。晚上有会议和儿童研究,心想那应该是非常充实的快乐的一天。
结果更充实——中午有孩子受伤了。
当我看到一个孩子被另一个孩子头上打了一个包时,我一边抱着孩子安抚,处理孩子受伤部位,心就一边往下沉。接下来的心情,沉重无比。
头上的包不小,但一般情况下,我也知道孩子受伤了疼了哭过闹过后就结束了,伤口远远没恢复的时候心情就恢复了。对于孩子来说,无非就是皮外伤而已,尽管可能那伤并不轻,甚至可能还得缝针留下印迹。
几年前曾经有个男孩被另外一个孩子咬伤,放学后孩子的家人见到孩子后特别吃惊以至又喊又叫,责怪老师,声称要找家长算帐。我当时刚好在场,看到那家人的状态心里难过极了,相比于昨天的事情,那是相当小的伤了,但是,在不同人的心里和眼中,那是不同程度的伤。我看到受伤的孩子被家人再三寻问,拉着去找作他的孩子等——我的心万般疼痛。表面上的伤算什么呀?家长因此带来的伤害才是更深层的。二次伤害一般情况下远远大于眼睛看得见的伤的。
做幼儿园五年半,怕遇见房东不讲理教委来取谛,但更怕遇见的是孩子受伤。体会家长的感受,人家千辛万苦克服交通困难,交着不低的学费,每天把漂漂亮亮的心肝宝贝交给世间最信任的你,你却看不好他——这真是让人情何以堪!
我也经常看到孩子们从家里带着伤来上学,我最初有时会傻傻地冒出一个不道义的念头:幸好是在家里受的伤。
曾经我带过的一个孩子受伤后缝了4针,缝针时我心里难过极了,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再三道歉,但对于伤口,这又如何?它会永远在那里。家长后来说了一句:“你也不容易。”我顿时泪如雨下。
每次陪着孩子去医院的路上,我的心情都沉重万分。其中有一次,我在路上责怪了自己:你怎么就非要干这一行呢?!
我心里哭着对自己说,这是我的热爱,这是我的选择,所以,家长无论怎么生气怎么骂我都要承受,我都必须承受。
以前开校车的时候,我要求老师早晚在路上的时间不许给我打电话,除非万不得已的事。每一天车子在路上的时光,我的心不曾落地过。我那个忐忑不安啊,那个时间我不敢离开电话,偶尔有两次车上的老师打电话问我与交通车无关的事,我心惊肉跳地接电话,接通不问好直接问发生了什么事,老师都被我的反应吓了一跳。我告诉老师们,不要轻易在这个时间给我电话,心脏真的有些承受不起。
由于我是幼儿园的创办者和管理者,上班时间我也最怕看到主班老师匆忙找我或者我人不在园里接到主班老师电话,那每一次看到的瞬间的心情啊,心脏真的难以承受。
还好,五年半的时光里,遇见三起最严重的都是缝了三四针的受伤事件。其他的都还好。
昨天在路上我还在想,这些受过伤的比较严重的孩子家里都有老人——只在昨天意识到过这一点——这其中我意识到两点:一是那几个缝过针的孩子都是自己摔伤的;二是老人们很难接受孩子们的磕磕碰碰抓抓扯扯,更不要说缝针那么大的伤,所以我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分析到,这些孩子小时候的自主运动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孩子的平衡觉运动觉没有发展好,相对容易摔倒受伤。
昨天在路上时因为学校联系的是长安车,车上没空调,怀里又抱着孩子(其实不是受伤的孩子,受伤的孩子一直在车上调皮,抱着的是平时与受伤孩子坐一辆车上学回家的孩子),热得浑身是汗,又想到受伤孩子家长晚上要面对家人的情况。所以我思绪万千,想到了有老人的家庭里的孩子低级感官发展得普遍不理想,生活上自理能力不太强,运动平衡能力相对不够好,所以容易受伤——这么想着时都想自己搧自己一耳光,怎么对老人如此不敬?
我想起了我的父母对我的付出对我两个女儿的种种疼爱,我想起园里很多老人起早贪黑的接送孩子,尤其是他们,一天往返四趟山上山下地跑,他们哪里还有自己的时间和人生啊!换做我是老人,我觉得我十有八九不愿意干这件事,太不自由了,上个班还可以请假呢,但带孩子的人何曾有假期啊!
是的,不能否定老年人对孩子的付出和爱,每一对父母对帮忙照顾自己孩子的老人都应该感恩不已——这就是教育,关系中的教育!
但不得不说的是,有一些老年人(其实有一些父母也是如此)过于疼爱孩子,生活上照顾过多保护过多——这其实是一种剥夺和伤害,剥夺孩子发展自己的能力。孩子需要照顾自己以及需要一种可以动的环境,不要太怕受伤,防止自己受伤的能力就是在一次次触碰危险的过程之中发展起来的,当然,还是要注意安全,避免伤害性的危险。
我最近才学习了十二感官,感触太深。如果让一个孩子象一个孩子那样长大,也就是说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和环境能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的话,那么孩子在7岁前低级感官就会发展得很好,低级感官是其他中高级感官发展的基础。那么,在孩7岁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就不会遇见一些困难:比如专注力不够、坐不住、读写困难、社交困难。。。
所以,有老人的家庭里父母及学校如何引导老人支持孩子发展的需求就变得非常重要。大家都不要抱怨老人,他们对孩子的爱绝不比我们少,他们是在完成自己的养儿育女的任务后又给自己新添了责任,帮助我们并不是他们非尽不可的义务!做为儿女,当感恩。被深深感恩的老人他们配合父母带孩子的能力也一定会更强一些。
2015年6月12日晨于重庆南山
我们家这对华德福夫妻将在今年12月5日、6日d在成都(联系电话13699060786);2016年1月1日、2日在重庆(联系电话157-2322-5310);2016年1月30日、31日在郑州(微信号131415333861849;电话13598098372)举办主题同为“如何疗愈儿童低级感官”的工作坊,旨在帮助0-9岁(或更大)的孩子克服学习、社交及入睡等实际困难 。尤其可以疗愈到剖腹产儿童、多动儿童、学习困难的儿童!尤其是也同时帮助到小孩子的妈妈在养育过程之中预防在先,少走弯路。内容请点开如下重庆工作坊内容可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