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困难”的孩子

标签:
十二感官疗愈运动 |
分类: 人生(育儿)感悟 |
解放“困难”的孩子
一位幼儿园老师提到:几乎每个班级都会有两三个这样的孩子。他们或者是自我控制能力特别差,总控制不住自己去招惹或攻击其他孩子;或者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的想象当中,和别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总有鸡同鸭讲的感觉;或者组织能力特别差,给他一份教具,他总是弄得乱七八糟,鲜有顺利完成的时候,而且还不时地会去打扰其他孩子;又或者总是漫游在群体之外,早上坐校车入园以后常常看不到他的人影,需要四处寻找才能在校园的角落里把他找回来……
一直以来,以为那些“困难”只是习惯不好而已。比如,我从小到大,虽然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但我一直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在课堂上容易溜神,但下课后就设法“补课”,我一直觉得自己笨,需要比别人多用一些时间。直到现在,我都无法专注地读书,我总是看一会儿书干一会儿其他的事情,可能能坚持下来的时间只有十多分钟。所以我必须比别人用很多的时间来学习。
我的孩子昨天就在我身旁写作业,她写的时候右脚总是要放在椅子上,还时不时地咬咬指甲,翻一下手边的东西。。。其实,曾经在我看来,她是被带养得多么好的孩子。
是的,在幼儿园阶段,因为没有小学那样的学习任务,孩子的这些问题并不明显。到了小学,孩子们的各种困难便突显出来。
班级总是有喜欢无故动手动脚招惹其他孩子的孩子,总是有在晨圈和故事中无法跟随或安静不下来的孩子,总是有总也控制不住地讲话的孩子。。。在不了解孩子之前,会以为是孩子习惯不好。就比如吃饭或写作业时把一只脚放在桌子上的现象,我知道有一家人习惯这么做,而我不会,之前我的女儿也不会,所以,过去我会认为是他们不懂礼仪,家教不好,我当然也以为我不那样做是因为我知道那样做是不礼貌的。我们也是最近发现女儿喜欢那样坐的,每次纠正她都会立刻拿下来,但过一会儿又抬上去。这就象我们喜欢翘二郎腿,其实我们大都知道翘二郎腿是不好的,但总是忍不住地还这样做,想起时我们把腿放下,但过一会儿,我们根本意识不到的是,我们又这样做了。。。
明白了这些后,我会更加有意识地带自己的孩子和班上的孩子,更加明白很多的时候,他们不是不听话,而是他们控制不住,控制不住地自己的手、脚、嘴巴。。。甚至整个身体。
当然,也是借由此,我更加理解华德福幼儿教育的意义,尤其是为什么提供大量的时间和适合的环境让孩子玩耍,让孩子做一些主题活动,原来都是为了发展孩子的十二感官,为了帮助孩子平衡发展,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的身体运动是认知社会和情感发展的基础。如果身体的平衡感知没有得到发展,那么很有可能出现心理平衡问题。在运动中存在的问题会使孩子语言发展迟缓;如果感觉发展受阻,孩子童的智力发展将被中断,并且学习也会受到阻碍。
皮特·鲁克教授是德国的一位在儿童发展方便的权威,他指出“。。。。。。那些很少运动、跳跃的孩子们,如果他们没有足够的机会在秋千上或泥巴里玩耍,没有机会爬和锻炼平衡能力,他们将很难能够倒退着行走,他们在算术方面会落后,看上去似乎会很笨拙和僵硬。这些儿童不能准确地判断力量、速度或者距离。因此,他们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发生意外。”
孩子在运动中发展自己!
对于孩子非常重要的运动机会之一是出生时从母体来到世间的努力,但现在很多孩子的这一能力都被无知的成人给剥夺了。一儿科专家提到,胎儿在母体的一举一动都与其未来的命运息息相关,胎儿在母体产道的正常生产过程,同时也是第一次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抚触机会,而剖腹产就剥夺了孩子最先感觉统合锻炼的权利。这样先天不足的条件和后天不科学的婴幼儿教育,给社会和家庭就带来了一批有学习和行动上的障碍,甚至因为学习成绩不良,被误认为有智力发育障碍的孩子。
该专家还提到,“目前医学界相信,一个孩子如果是采用了剖腹产,那么由于出生时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往往缺乏感觉上的一些必要刺激,导致孩子容易发生情绪敏感、注意力不集中、手脚笨拙等问题,甚至发生感觉统和失调的比率也比一般孩子要高。”
其实,就我个人工作经验以及参加各种培训的学习经验告诉我,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当今的孩子和成人普遍缺乏运动,都比较需要被疗愈,尤其是剖腹产儿童。
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运动,如果错过了其后果也比较“严重”,那就是爬行。多年的幼教经验的积累让我意识到,这个时代的孩子总体上在学习、社交、饮食及睡眠上的困难与运动空间不够运动机会少有关,尤其是与剖腹产和没有经历过爬行有关——孩子越大这些困难越明显,尤其是到了小学、中学阶段。
所以,在孩子的幼儿园阶段,对此,我们也如梦幻般的孩子一样很梦幻。就象是我,我的孩子剖腹产出生,我一直很注意让她有很多的运动机会,其实,到她上学后我才发现,这仍不够。
我想起有一年学校对将入读小学的孩子进行测评时,有些看似运动能力很强的孩子,平衡能力却很弱。。。
最近我在通过十二感官来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睡眠障碍可能与我的运动能力相关。也许是因为我没有经历过爬行阶段,空间感极差,如果不是通过眼睛,我很难判断出我在哪里。一个多月的坚持练习,我有稍许的进步。。。
即便有疗愈的方式,那都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并不能期待百分百地解决那些因为错失一些发展机会而导致的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来增加对孩子的了解,进而更加有意识地陪伴孩子。我们一定要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发展任务,以帮助、支持到孩子的发展。
我对治疗教育的兴趣日渐浓厚,但也只是刚刚开始。愿意与同路的朋友分享,但一定是相当粗浅,我更多的能力和兴趣在于,我乐于分享,我对儿童的发展甚至成人状态(以及对孩子的影响)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喜欢观察他们研究他们。。。。。
7月18日(星期六)上午,我将在渝北区黄泥塝的上品十六有一个公益讲座;8月1、2日在同一地点,将有一个工作坊,来帮助大家了解自己和孩子,以及疗愈自己和孩子,让我们共同开始疗愈之旅。
两次活动报名信息如下:
电话:13983361563 恩妈
13983783139 灵萱
微信:dengchunxia(邓春霞全拼)
工作坊信息本平台上有,大家可在关注后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