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尊重,还是伤害?

标签:
自由尊重界限 |
分类: 人生(育儿)感悟 |
你对孩子有多尊重?
当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妈妈39岁。抛开理性的思维,单纯地去回忆,我直觉上39岁是一个很老很老的年龄。因为,那时候,我们必须听我妈妈的话,甚至,不敢与她亲近,更不要谈说说笑话撒撒娇。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母亲高高在上,什么都听她的,甚至,心里是很怕她的。
所以,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意味着权威。
当我年近39岁时,我总是想,39岁并不老啊,我可以跟孩子疯啊闹啊。但回忆起我妈妈,在我年幼的心灵中,39岁,很有权威很能体现出是长辈的年龄。
这一段记忆也是让我感到有些困惑的,母亲的权威是否意味着我们的不自由?我一路走来,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现在基本上清晰,这不是一回事。就比如我的小女儿3岁出头,我认为她是很自由的孩子,很会玩,不高兴就哭高兴就笑着感觉她浑身每一个细胞都在表达着她的情绪。偶尔我们该睡觉时她跟我商量不睡,而我不说太多话,只是告诉她该睡了她也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
在我们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家中没有一件事是轮得到我们做主的,甚至连说句话都小心翼翼的。我们也不闹情绪,该玩时出去使劲疯,妈妈喊回家吃饭睡觉甚至让做家务时,自己从来都是言听计从。
但是现在的孩子不这样,尤其是我接触的孩子。
“尊重”与“个性”这两个词在这个时代被提到了相当高的高度,尤其是针对孩子。一般寻求到华德福教育或蒙氏教育的家长都是非常“尊重”孩子的家长,孩子也的确非常有“个性”。
但是,何为尊重?何为有个性?
可以说,我数不清有多少妈妈对我说过:我很尊重我的孩子,他很自由,只要他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物品我都不管他——是的,就这三个原则,我们在幼儿园带孩子也是遵循这三个原则的。
但是,在每一个当下,面对不同的事情时,你如何处理的呢?
比如,有的孩子在西餐厅爬里面的装饰墙;有的孩子到小区的花园里去爬树摘花;有的孩子1岁多就不睡午觉了,妈妈说孩子不想睡;有很多的孩子挑食太严重,不合口味的就不吃;有孩子高兴上幼儿园就去不高兴就不去妈妈也依了孩子……
试问上面的情况,如果妈妈都依了孩子,“触犯”了上面的三个原则没有呢?没有!似乎真的套不上去。
有一个家长,带着两岁多的孩子选幼儿园,她说:“在我们家,什么事情都由孩子说了算!”所以,当招生老师准备和家长沟通孩子上幼儿园事儿时,妈妈站到一边去,让孩子坐下来和老师谈,老师说要和家长谈,家长立刻火了:“你这叫不尊重孩子!”
到底什么叫尊重?太多太多的中国的母亲,从小太不自由,因此渴望自由——她们不愿意让孩子受自己曾经受过的任何苦,希望这不自由不被尊重的痛苦能从自己的孩子这里断掉——理解母亲这样的爱心,但是,到底何为尊重?何为自由?
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吃饭时爬到桌子上站着,她的妈妈和老师沟通时说:“在我家是可以的,这又没伤害别人也没伤害物品。”
是的,的确是。但是界限在哪里?
太阳难道不是早晨升起晚上落下去的么?孩子该吃饭时难道不是应该坐在桌旁吃饭么?孩子该睡觉时难道不是该上床睡觉的么?
那么吃饭睡觉的界限又在哪里,有没有?!
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太阳落山时妈妈就会喊我们回家吃饭,吃完饭洗洗就睡觉了,由于北方冬天的夜晚来得早,我想我们应该是六点多就睡觉了,没有孩子闹着不睡要再玩一会儿,只要把被子放下来就是睡觉时。妈妈做好饭就是吃饭的时间,妈妈做什么就吃什么,从没想过去选择。
妈妈在我们心中是那样的高大,从没想到过还可以不去选择。
我想,也正因为如此吧,觉得自己不够自由没有被给予尊重个性没有机会彰显。所以,我们以另外的方式来带自己的孩子。
让孩子做主——应该是比较流行的话。
说一件我总是会遇到的事吧:很多父母在咨询入园的过程中,都会提到要带孩子来看看,看孩子喜欢不,孩子喜欢就来上学——意思是孩子是否来上学由孩子决定。
而选择我们幼儿园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做的是华德福教育,幼儿园位于几乎全重庆所有家长上下班都不会路过的南山后山(当然,北滨路现在也有我们的分园),同时,我们园对家长有要求,比如不给孩子看电视,比如经常来参加园里学习,送孩子不能迟到也不能来太早;再比如我们学费也不低……总之,选择我们幼儿园意味着你要走一条不同寻常的路,也要付出不同寻常的代价,要参与学校的工作和学习;要付出不算低的学费;要解决交通问题……当然,也会给予孩子很不一样的童年——所有这些,都是一个孩子,哪怕他已经八九岁了都不能明白和承担的事儿。而孩子,看到的不过是有没有滑梯有没有鸡鸭鹅狗这样很表象的事物。
所以,选择是成人的事,不是孩子的事!不止是选择幼儿园,每天几点吃饭几点睡觉吃什么饭穿什么衣其实都不是孩子的选择,因为孩子并不知道所有选择背后的意义是什么,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很多的孩子不过是用自己又喊又叫的的情绪控制了成人而已。他们看似很坚决很强大,其实他们的内在很弱小(吼得凶的人都是弱小的人,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知道他有一对什么都不懂的父母,他的生活甚至他家的生活都要依赖他而做决定,孩子是没有能力承担后果的,所以,这样的孩子很虚弱,他的内在会非常没有力量,并且很情绪化——当孩子还小时,这样的特点并不明显,但当孩子五六岁时,也许家长会有意识。而做为老师,即便是一个孩子只有3岁,我们都会从他在日常玩耍及其他日常活动中看出端倪。
孩子需要有界限,父母应该清晰地给到孩子界限。一个知晓界限的孩子是自由的孩子,否则那自由不过是泛滥的自由,那只是在他自己家的自由而已(而且还是在他两三岁时,五六岁后父母也一定会受不了的)!
我们给予孩子尊重,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为所欲为——貌似可以为所欲为的孩子其实一定是最不自由的孩子,因为,这世间,即便是在他自己的家里,都不可能为所欲为。
这就好比在公路上开车,如果你不知道规则,如果别人也不知道,那么,我想,公路上不会有车子,没有人敢上去开,所有人都因此不自由。
自由一定是在规则之下的。
我遇见的妈妈们遇事很喜欢跟孩子商量,而且和风细雨,但当孩子违背了自己的意愿,比如做了很丢自己脸面的事时,妈妈情绪也来得非常快——这样的表现完全是对“尊重”二字的误解。
7岁以下的孩子很梦幻,他们学习的方式主要就是“模仿”。
为什么说“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做为7岁前的儿童的父母,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孩子的学习方式决定,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会变得尤其重要。孩子7岁前经历的一切,将决定他的一生。
如果你是一个知道怎样照顾孩子的母亲,你的孩子将来会成为这样的你,并且,在当下,由于你知道如何照顾一个孩子,带给孩子无限的温暖,孩子则在其中很好地发展自己,这样他不致于提前被唤醒,没有机会好好做一个小孩。
孩子在7岁前很梦幻,父母要保护好他,这样,在未来,他的内在才会很强大,他才有能力应对自己将来面对的一切,才在该自己做选择时做适合自己的选择。
我发现妈妈们大概是为了体现自己对孩子的尊重,给孩子发出的所有指令都在后面加“好不好”三个字,这三个字削弱了母亲做决定的力量,会让孩子陷入困惑。我知道这不是哪一个人容易这样,而是绝大多数的人,包括我自己。我在五年半前就训练自己不要说这三个字,除非是必须说的时候(其实这样时候并不多)。
对于追求非传统教育的有一定觉知的母亲来说,其实很难,我们必须克服本能上的很多东西,甚至是我们很难意识到的,我们必须不以我们被带大的方式来带自己的孩子(在很多方面),真的很难。但我们清楚地知道,哪一种方式是更好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以及相互陪伴,把真正的尊重给予每一个生命,让孩子拥有真正的自由和个性。
关于尊重,我想,就是把每一个生命都放在与自己生命同等的高度,让每一个生命在我们的照顾下,都有机会成为他自己!
关于自由,我想补充的是,我理解的自由之一是界限,当我们把车子开到公路上,我们必须知道每一个交通标志的意义我们才敢自由地开,所以,自由一定源自于对规则的知晓和尊重;其次,自由是一个人有能力把自己内在的想法变成行动,比如,我想辞职做我自己热爱的事情,我有能力辞职并去做我热爱的事情,这叫自由,否则叫不自由。所以说自由不是吃饭时可以站在桌子上,自由也不是该睡觉时还非要和爸爸妈妈游戏……
关于个性,我想这两个字表达的是每一个人都是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人,当每一个人都有能力成为他自己本该成为的人时,我想,这是个性的实现。所以,个性也不是我们非要和别人不一样,而是我们成为了真正的自己。
好久没写文章了,很多想法搅在一起,自我感觉很乱,但如果不分享出去,我觉得也很可惜。工作中的小感悟,不一定百分百对,但我想,也许对有些母亲有借鉴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