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让孩子慢慢长大

标签:
育儿成长孩子 |
分类: 人生(育儿)感悟 |
女儿班上最近进行货币板块。
这一板块的内容我大致知道:最初是带自己的小东西与同学进行物物交换;之后认识货币,卖自己的手工作品(女儿说一定要原创);今天老师带他们去了市场。
昨晚女儿失眠,我问她在想什么,她说她在想今天日语课上是不是老师该带他们做寿司和味噌汤然后由她所在的小组来卖。她感叹这是最有意思的板。其实她才来上学不到两个月,来的时候建筑板块进行大半,之后就是这货币板块。
我和妹妹前晚到这里和姐姐团聚,那一晚她们很高兴,除了吃饭就一直在一起玩。该睡觉时女儿说她得做手工明天卖,但时间上是不可能的了,我跟她说睡觉是第一重要的,明天不卖都可以。她说她实在是很久没跟妹妹玩了,而妹妹又很会玩,所以忘了做手工作品去卖的事儿。她告诉我前天她只卖了一块她画的石头以及四张自己画的书签,如果不再做新的作品就没有可卖的了。可我们的手工材料都不在这里,根本不方便做,时间也来不及了。
她有些许的难过,对于新进入这个班上的她来说,我也希望她能有新的作品继续去卖。我告诉她我只随身携带了布和毛线、花崩,再没有其他的东西了。她想做个包,但是没有针线,于时决定编几根绳子去卖。再三嘱咐我一定要早晨六点喊她起床。
她睡觉后我让她爸爸去邻居家借了针线,六点半喊她起床时她要求再睡一会儿,于是七点才起床,起床后开始缝包。
我记不得上次她做针线活是好久之前的事了也许九个月也许一年多,反正从7月份到现在,她没做过针线活。印象中上一次缝东西时那针脚还很不均匀,并且七歪八扭。所以,昨天早晨,她坐在灯下缝布包时,我很感动 :她缝得很快,尤其是,针脚相当均匀。我当时很吃惊她可以缝得这么好,但她很遗憾地说,缝得有些歪了。是的,有一处不太直。
上一次手缝距离这一次,那么长的一段时间,她并没有被训练过。我们的眼睛看不见,在那么长的一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没有为这一技能的提高付出过丝毫,她,貌似也没有。但是,她成长了,她进步了。
在亲子班上,仅仅一两岁的孩子,就有家长抱怨孩子没学到什么东西;有一些读华德福幼儿园的孩子,到了五岁就会转到传统园去学知识,为的是适应将来的传统小学;面对幼儿园丰富的生活,有人曾说,太人文了,为什么不加入一点点科技;当今仍有很多的母亲,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也许一两岁就在识字,也许只有四岁幼儿园就在教孩子写字了;有很多父亲或母亲,在教两三岁的孩子背唐诗,并因此自豪……
我的大女儿8岁8个月进入正式的学校上学,当时只会写几十个字。但是现在,不到两个月的时光,她已经能完整地写一篇40-50字的日记。期间不曾刻意训练过,她只是完成老师留的一点点作业而已。
我曾经亲身经历一个七岁的孩子一天认识十几个字的真实情况——当时我就想,如果让四岁的孩子认识这十几个字,他得用多少天,得牺牲多少玩耍的时间——这其中还有一个巨大的风险,那就是,这个孩子的厌学情绪可能就在4岁时开始产生。
我亲历很多孩子0-7岁的成长,尤其是3-7岁的孩子。我发现他们是如此地热爱学习,他们对这世间与他们相遇的一切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以至于除了睡觉,他们每一刻都没闲着,都在学习。孩子在五六岁前,对周围的一切都有兴趣,这时如果成人不刻意引导,一般他们不会太刻意地对文字符号或算术本身有兴趣,他们所有能力的发展其实都通过自由玩耍得以实现。当孩子到五六岁时,我发现他们开始对文字感兴趣,想知道路边的牌子上写些什么,甚至希望和老师玩一些类似谜语及脑筋急转弯之类的小游戏——当然,我认为这与他周围成人带入这些有关,但从中仍可以看到孩子对知识对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开始产生兴趣。
教育者皮尔斯曾经说过:孩子想要的是学习,而他们从最好的学习工具——游戏,来达成。
“万物皆有时”。身为父母和老师,我们必须了解孩子的发展,知晓自己孩子的成长节奏,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来发展。一定不要过早地让孩子用头脑来工作(这是14-21岁孩子发展时的主题),让他们拥有适合玩耍的玩具和环境。
不要以为看似每日没有什么意义的玩耍耗费了孩子的年幼时光,其实这段梦幻的时光,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基础。
我们给孩子什么,他将拥有什么;孩子遇见什么,他将成为什么。
2014年12月31日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