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给孩子立界限——华德福老师对你说

(2014-10-16 05:39:44)
标签:

育儿

界限

华德福

安全感

分类: 华德福之路

如何帮助孩子立界限

时间:2014.10.14

地点:华福园

主讲人:三月妈

记录人:陈玲洁


如何给孩子立界限——华德福老师对你说

如何为孩子立界限,是很多家长都关心的问题,今天关于“界限”的分享,从一个游戏开始。在座的家长分为两组,围成内外两个圈,一组站在内圈,要求闭着眼睛随意走动,一组牵着手围成外圈,睁着眼睛,跟随老师做动作。游戏开始,外圈跟随老师时而收紧圈接触到内圈的人,时而又放大圈,最后静静的把圈子散开,走到一边;而内圈的人至始至终都闭着眼睛,随意的走动。游戏结束,首先让内圈的妈妈谈谈体会,妈妈们的体会大都围绕安全感展开,比如:

妈妈A:当有东西碰到时,感到紧张,稍微放松一点,感到安全;然而,完全没东西触碰的时候,又感到不安,想回到之前拥挤的状态。

妈妈B:当拥挤的时候,感到不安,想找到突破口;宽松的时候又感到不安;觉得限定太多感到紧张,没人的时候也不舒服,最舒服的状态是不要太紧也不能太松,偶尔有一点接触最好。

。。。。。。

三月妈:挤在一起的时候,是压抑的,不自由的,不舒服的;半挤的状态最舒服,太松的时候是恐惧的,因为没有界限。界限是很多中国人比较缺失的,比如老人帮忙带孩子是中国的国情。芭芭拉老师不建议三代同堂,带的人越多,界限越不好建立。

 如何给孩子立界限——华德福老师对你说

举例一:2-3岁的孩子,吃鸡蛋,很多妈妈或老人都会帮忙剥,其实1岁多的孩子都可以自己剥鸡蛋了,这是孩子自己的事,但是孩子没有意识自己做。帮孩子剥鸡蛋,帮孩子穿衣,孩子吃饱了还在喂,这都是在越界。

 

举例二:孩子的东西被其他小朋友拿走,妈妈在一旁不管。2-3岁的孩子是开始体验拥有的时候,体验这个东西是属于自己的时候,但2岁多的孩子还没有能力讨回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时需要家长陪伴着要回来,最好是用游戏的方式要回。而不是去一味的讲分享。

 

每个成人都要有清晰的界限感,尊重别人和自己的不同。

 

1岁多到2岁多时要开始给孩子清晰的界限。

 

举例三:水晶,18个月,去邻居家非要穿走邻居家的鞋子,邻居好意的想让她穿走,但是这样的界限不能被打破。

 

妈妈C:想孩子学会分享

三月妈:3岁前的孩子是体验拥有的时候,不用分享;3-4岁鼓励轮流、分享,但也不用强求。一个人只有体验到拥有,才能分享。

 

理想的幼儿老师是不多说话的,对孩子来说讲道理没用。

当孩子发生分歧时,一般说两句话就可以了,再把他们分开。

 

妈妈D:孩子23个月,对拥有似乎不感兴趣,“我的”意识不是很强烈,别人要,自己就愿意给。

三月妈: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有年龄上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还有就是,性格像成人,也许他真的不在乎。

 

妈妈D:孩子1岁多。提前发展自我意识,经常说这是“我的”,还要别人按自己的方式行动。

三月妈:孩子是在体验控制,家长要有意识不被控制,如果你的界限清晰,孩子闹几次就好。

 

家人的界限要一致,孩子哭闹是在试探大人的底线,如果孩子清楚界限,他就会用全部的生命力发展自己,如果没有界限,孩子就会消耗自己生命力探索底线。家里人越多,孩子越难确立界限,多一个人便多了一份或几份关系,每个人的底线要尽量一致,孩子的生命力不能拿来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家长有分歧,私下解决,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很不可取。

 

只有知道界限在哪,才有自由。界限如何确立是个难事,需要家长不断的学习,在每个当下保持敏锐。

 如何给孩子立界限——华德福老师对你说

妈妈E:家里有六个家长,界限一致很难,妈妈和爸爸的界限就不同,比如,在什么东西可以自由触碰的问题上。

 

三月妈:给孩子独立的空间,这个空间里面的东西可以孩子随便触碰,先要给孩子空间和自由,再谈界限。家庭中最重要的是和谐的关系,不要强求别人,强求就是越界。每一种选择都有代价,要从中平衡。这一切都与自我的成长有关,自己的改变会带动身边的人。

 

妈妈F17个月。打人。

三月妈:在这个年龄,孩子的语言跟不上思维,来不及表达就会用打人、咬人的方式,家长的反应不要太强烈,先抱起孩子,特别是咬人的孩子,因为他不懂得表达,更需要安慰。2-3岁孩子抢东西,打人也是他们交往的方式,由此产生人际关系的交集。大人引导时也不易话多。孩子的矛盾,一个成人处理就好。打人的孩子是弱者,因为他始终不知道如何去做,应该告诉他如何去做。

 

越界与触觉的发展有关,七岁前触觉的发展非常重要。

2-3岁才开始社交,之前多体验家庭生活。

孩子不听话,可能是你说的话都没有实现,要说你能做到的话,还有就是平时话不要说得太多,太多就不起作用了,少说一些,你的话更有价值。七岁前的孩子,听3句话,三岁前的孩子就一句话,告诉他该怎么做,可以做什么,不用解释原因。用梦幻的故事来讲生活道理。

 

妈妈G:孩子太喜欢说话,在不恰当的时候,也缠着大人要说话。

三月妈:也许是家长的陪伴不够,多给予孩子爱与接纳,多倾听他。孩子全然属于我们的时候就是0-3岁,我们牵起孩子的手,孩子才会在晚年的时候,牵起我们的手。

 

感恩开心妈如此详实的记录,并及时整理出文稿供更多的朋友分享。谢谢!前晚的分享只进行到一半,应在场的30多位家长朋友们的邀约,下半部分的分享时间我们会尽快告诉大家。感恩大家一路相随一起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