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带着感恩和信任出发,一起走!

(2014-03-31 07:10:16)
标签:

华德福

教育

分类: 山居岁月

 带着感恩和信任出发,一起走!

因为腰肌劳损,醒来后一直忍着不起床,用手机看微信,看到两个信息,都很打动我,都与一个家庭有关。

 

先是昨天夜里11501215的两条语音信息,是工作组成员问我睡没,因为工作组另一成员与他失联了。约好了在会场见面谈一点关于工作坊的工作,但却活生生地失联了!发信息的人让我联系失联家属,因为他没有电话。可是我,彼时已经进入了梦乡。接下来听第二条,对方告诉我已经联系上了失联工作人员,因为失联的晨爸先到,就把车停在路边睡着了。夜到子时,其实已经做了很好的准备了,但他们,还在排查,本该是在床上和家人一起温馨的睡眠时光,晨爸却在公路边坐着睡着了。

 

听到第二条信息时,我感动得流泪了。

 

做非传统教育四年多了,从去年八月到现在,我和一些家长一起工作着,我非常享受和这个团队在一起的时光,尤其是,他们大多是父亲!几乎无时无刻不为他们的付出感动着。

 

要知道,他们只付出,没有回报,尤其是晨爸,关闭了公司解散了员工,自己也并没有丰厚的物质条件,但却不拿一分工资地为纳溪园为南山华德福小学工作着。在这个团队里,还有其他的父亲,虽然没付出这么大代价,但也同样在努力工作着,不为一已私利,只为华德福教育在重庆的发展,只为所有可能接受华德福教育的孩子和家长!

 

在朋友圈里,看到315日晨晨妈妈码下的一大堆文字,竟然被我之前错过了,幸好今天没有错过,她是纳溪园的一个家长,我想,她的情况也许对其他的母亲有参照的作用,所以专门写此文来与大家分享。

 

提起晨妈,我觉得我对她的感恩之心无法用任何文字来表达,在我心中,她是我小女儿的另一个母亲。

 

去年的11月,在成都,与80多岁的Adola老奶奶相遇,我向她咨询了我自己孩子的问题。当时近两岁的女儿,种种表现超出了同龄孩子的发展,最让我纠结和震惊的是她对帮我带她的人的反感。从她近1岁请人帮忙到那时已经一年了,期间换过一个人,这个那么小的孩子,竟然以那样强大的力量表达她对我请来的人的反感。我向老师做过描述,老师也觉得我的小女儿水晶不是一个很一般的孩子,是有些特别的,因此,她更加强烈地建议不要让不适合的任何人带她。老师让我回家带她,但我告诉她我是幼儿园的创办人,我不可能放下幼儿园,时机未到。老师说,那好,是你的园,那你给你的孩子开一个班,或者就带到你的班上去!

 

当时的女儿太挑战了,我认为无论如何我都不能把她带到我的班,我没有丝毫的信心。因此,我决定为女儿开一个班。当时都在电话里安排了教室和老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冷淡这件事,想起具体的操作,还是有诸多的困难。

 

晨晨就是那个月入读纳溪园的,并且,他的家搬到了山上。我跟晨晨父母并不熟,只知道她们连续两次来参加纳溪园老师团队在园里举办的工作坊,当时园里办了托管,老师们都给我讲过这孩子咬人现象严重。当他们申请入学时老师们有些担心,我记得我还安慰老师说,父母能同时来学习的孩子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我相信父母肯同时来学习的家庭的孩子一定是健康快乐的孩子,咬人也绝对是暂时的现象。

 

这对父母没要我们帮忙,而是在入学前自己就租了房子在山上住了下来,有一天在路上遇见他们正搬家时,我多少有些佩服他们的行动力。很少有家庭如此利落,没有讲什么困难,也没需要什么帮忙,也没有丝毫的犹豫,就这样搬上了山。他们租的房子当时还漏着水,因为房东同意修补他们就租了。之前我介绍几家去看那房子都看不起的,但他们没有犹豫就租下来了。

 

就在我为小女儿的事情痛苦时,身在广东的我某天偶然看到一条来自晨妈的微信,心里一震,因为脑子里瞬间产生一个念头:可否让全职在家的她帮我带一下水晶呢?

 

当时我还没搬家,我们两家离着很近,在院子里喊一嗓子都听得到。

 

之后直到现在,我一直感动不已,为我当初的念头,为晨妈的付出。

 

因为我跟晨妈不熟,我只在微信里留言说我回来后想找她谈点事儿,她答应了。回来时是夜里,第二天早晨我不迫不急待地去找她,她没在家,去处理公司的事情去了。我心里有些犯疑,我有点等不及,我就在她家院子里打电话,她说第二天可以见面,但我太急了,我就在电话里说出我的想法,印象中她当时没太犹豫,我让她跟晨晨爸爸商量后再回复我。结果好象当天就回复了。

 

因为第二天我就得上班了,我没时间去她家跟她聊。当时我跟她那么不熟,她也没去过我的家,小女儿可能也没见过她,我妈妈也不认识她。可我必须上班,我就让她直接去我家把小女儿抱走,我临上班时还跟我妈妈讲这事,我妈说不认识她,我说不认识也没关系。

 

当我们这样决定这样做时,自己的内心真是很复杂很感动。

 

我心里想,在这世间,我能把自己心爱的孩子交出手的有几人?我当时就数,除了老公和母亲,我还算幸运的,因为园里的老师和我的孩子们都熟。但当真要把我的孩子交给别人一整天,也不是园里的哪位老师我都会放心的,毕竟女儿还小,不是上幼儿园年龄的孩子。但是,我却信任晨晨妈妈,我跟她都不熟,但我就是发自内心地选择了信任她。

 

当时我妈妈还在我家的,但我仍希望孩子早一天拿给晨晨妈带会更好。我妈妈经常用零食和电视哄孩子,对我那小小的孩子来说太不合适了!

 

我对晨妈的信任惊住了我自己!我为什么那么信任她,在不熟悉的情况下就让她带走我那当时还不满2岁的孩子一整天,其实何止是一整天,而是一天又一天。

 

接下来女儿的变化让我知道我的选择是多么地“伟大”——我得用这个词,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选择,对于一个不满2岁的孩子来说。

 

女儿从一开始去巧阿姨家到现在,除了最初生病时哭闹过,之前之后都没有拒绝过去巧阿姨家,每一天都可以跟我主动再见,甚至临别时还亲一亲。巧阿姨带了一个多月后就放假了,春节后见面的第一天,女儿只要巧阿姨抱。在我忙碌时,我就把女儿送巧阿姨家,每一次她都非常愿意。相对于以前带她的人,完全是天壤之别。

 

是的,孩子知道成人的爱。

 

小女儿是一个非常难带的小孩,就连夜里睡觉时,都一直做着抢东西的梦,总是哭闹不断总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式。

 

但是自从巧阿姨带她后,她越来越平和了,各种冲突越来越少了,而且,尽管目前只两岁三个半月,她已经是一个界限非常清晰的小孩,也比较“通情达理”。女儿每天晚上睡前咿咿呀呀地给我讲在巧阿姨家发生的事竟然大多都是事实。

 

在我心中,女儿和我一起,在巧阿姨的陪伴下,渡过了人生最难最重要的时光,现在的女儿在我上班的时间仍生活在巧阿姨家,但我想,如果巧阿姨因为有自己的事不能再带她了,我也不愁了,因为她大些了,可以上幼儿园了。当然,这不是最理想的,最理想的也是最奢侈的是,以小女儿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希望她能在家里生活到四岁再去幼儿园——但我知道这太奢侈了,能在3岁前有一个甚至比她的妈妈还合适的非常华德福的妈妈来带她,已经是她和我的人生的至幸。

 

女儿跟巧阿姨的关系,我真心感觉到,如同真正的女儿和母亲。这个孩子在我人生最忙碌的几年来到我的家,我真的没有办法陪伴她太多,但有巧阿姨在,我少了多少的遗憾和内疚!巧阿姨是女儿人生中的另一个母亲,永远的妈妈!

 

看似不起眼的几个月的陪伴时光,但对于一个2岁左右孩子的展的意义,我知道有多重大,我相信这会影响我女儿的整个人生!

 

为自己做着的事遇见的人喝彩!感恩人生所有的相遇!

 

下面是巧阿姨315日的文字,与大家分享,或许认真读过,会对您有所启示:

初来乍到

 

有些怕用文字提及华徳福,因为这对于一个初接触者实在是件严肃的事。虽然我和老公一有机会就像搞演说似的在亲戚朋友面前传播,我们自嘲为"托",其实就是希望把适用于家庭的一些东西分享给亲戚朋友和他们的孩子,从没劝说谁来上华徳福学校。这也足以表明我和老公的修炼不够,真正的高僧是不会说他信的是什么佛,念的经书有多好。存在就是一种正能量。

 

介于我这个华徳福初接触者,且让我在门前扫扫地,分享一下起初的理解和感受。

 

带孩子,不是件顺水人情的事。不是利用富足的物质条件、工作剩余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去顺便养个孩子。他投奔我们而来,让我们成为父母,我们在准备接纳一个纯粹的小生命成为家庭成员时,我们该做什么?是坚持以往的生活状态不被改变吗?

 

我怀念过去没有孩子的那种洒脱,可以没日没夜工作;可以想旅游拎包就走;可以想聚会就聚会;甚至想不回家就不回家。但是我更享受现在的早睡早起,一日三餐,鸟语花香。才品尝到了生命的美好,这是孩子带给我的。如今这个社会现实中,女人半也天,甚至更多,生儿育女意味着女人的天更多成了家里的天花板。于是很多女人宣称:"不能因为孩子失去工作,失去自己的生活。"这也是我曾经有过的观念,后来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一步步转变,转变的过程中又伴随着各种压力、患得患失的焦虑、自我价值的怀疑。这些像一层层迷雾时不时影响我,左右我的判断和行为。直到遇到华徳福教育,遇到三月妈,我才再也没被这些迷雾困扰,没有再动摇。

 

孩子都是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孩子是来帮助我们完善自我的,不是来让我们牺牲自我的。他首先让我们成为父母,让生命进入新的阶段。而外面世界实在很精彩,我们有时会不自觉的被诱惑而逃避为人父母的责任,就如已婚的人又企图享受未婚的待遇,伴侣可以抗议,孩子却没能力去反抗。用心陪伴孩子,跟随孩子需要的节奏,他会引领你找到一个更完美的自己,会带你去到你心灵深处渴望的地方,更会让你收获你该收获到的一切。总之一定不会让你吃亏。这不是理论,是我才惭惭体会到的。

 

也许每个父母都认为已经无比的爱着自己的孩子。当我们对孩子下定义吼叫的时候,指责甚至打骂的时候,在我们为孩子选择成长方式或学校的时候,我们的爱到底是以怎样的姿态呈现?看过三月妈的文章,比如<站在孩子的高度>,我深感自己对孩子的爱和接纳是如此的肤浅。

 

养育一个孩子,关键不是全不全职,不是上不上华徳福,更不是为他赚多少物质财富。关键是对孩子的爱和接纳到了什么程度,对孩子你能看懂多少?

 

工作和年幼的孩子比起来,如果工作是必需的生存来源,那当然得工作。如果是华徳福老师孩子未满3岁,都建议最多上半天班,因为3岁前的宝宝是需要母亲用生命力去哺育的。很多妈妈愿意去工作,即便没有合适的人带孩子,都不是因为那份钱,也有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可以理解。更多的可能得问问自己,或许是安全感,或许是独立感,或许是需要更多物质的虚荣心,还是那遍更纷繁广阔的天地,价值的体现?一旦放下,浮云总会消失。还是这句俗话,孩子不会让你吃亏!我很佩服一些妈妈,为了照顾孩子和家庭,能换工作做些时间自由的销售工作。她们很努力也很开心。我做不到,就先扫我的地吧。

 

上不上华徳福,关键不在距离有多远,接送方不方便。华德福学校一般情况都在郊外偏僻的地方。距离与接送我想是永恒的话题,也因此好多人驻足不前。现实确实有无奈,每个家庭有有本难念的经。

 

我的孩子从一开始就用了各种方式在"告诉"我传统教育对他的不适合,虽然只上了几天,哪怕他都没有哭闹。比如他称我在时用称得上"飞快"的速度跑去探索放着音乐的喇叭,而不跟着老师做健身操,我看懂了,也忧虑了(因为理解传统教育里老师不可能照顾个体需求,面对那么多孩子和体制只能军式化管理)。更别说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理解,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如何"健身"?他多次咬人,为难了老师,激怒了对方家长和我,面对老师的处理方式,别人口中的"坏孩子",在我对他暴力指责后,我偷偷哭了。我开始意识到孩子都在受到伤害。那时从早上出门上学到下午接孩子,都是一种煎熬。这促使我寻求到了华德福纳溪学园,欣喜的感到理想的学校居然可以成为现实。曾看过一本<<窗边的小豆豆>>里面就有类似的学园。但我没想到的是我将亲临的这所学校不仅仅是适合孩子的学校,学校像一个泉眼,背后的深奥如清泉般滋养每一个接受它的人。启发我进行自我教育,也自我疗愈。感受到爱也学着去爱。

 

从最初通过网络和朋友了解到纳溪园,己有几分"心有所属",我按耐心中激动,淡定的试图让老公了解,也诚恳对他说起:"纳溪园.....,我真的很好奇,要不抽时间咱一起去看看吧,上不上无所谓,了解一下没坏处吧。"其实我清楚无论我多中意这所学校,得不到老公的赞同,实施就很困难。老公接受了,刚巧遇上一次工作坊,"阴谋"顺利得逞,我俩也彻底被征服了。面临的是选择不是困难。

 

距离和接送对于很多人来说就如挡在路口的石头,当这是个困难的时候,问问我们自己,是否对路这头的风景有足够的兴趣和准备?对孩子到底愿意用怎样的方式付出?如果真决定要往前,石头怎么处理,相信都自有办法。

 

把孩子送到了华德福,或是为了上华德福奔波遥远的路途还是搬上山住,这些都不能代表就是为孩子作出了多大努力付出了多少,但不可否认这表明我们已经在走向健康教育的路上。我很遗憾走上这条路晚了些,对我的孩子,辜负他很久,但庆幸的是我已出发了。

 

 

2014329日星期六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