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孩子上学哭闹入学家长 |
分类: 人生(育儿)感悟 |

在一次纳溪园的活动中,有两个家长提到孩子不愿意上学,其中一个孩子上幼儿园一年半了,到现在4岁多了还是天天哭闹着不肯上学。还听到一位准备应聘华德福老师的朋友分享,触动她选择这种教育的原因之一是,她每天上班的路上都会遇见一些孩子哭着闹着不肯上学,但他们的妈妈却不得不拉着他们去上学。其实这种现象还真普遍,在网上遇到几个家长给我讲,孩子直到上小学了都没有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三四年的幼儿园生活中一直在闹着不上学。听到这样的信息挺让人心碎的,我脑海中会浮现出那一张张哭泣的无奈的痛苦的小脸,以及背后那颗受伤的幼小的稚嫩的心灵。
在一次华德福幼教培训中,有一位学员也问过老师这个问题,老师当时的回答是,一定是他的家长不肯放手!
但事实上,很少有家长能意识到这一般是家长自己的原因。
我想,这其中也会有其他的原因,但终归结底,我想,还是家长的原因。
有的孩子已经很大比较会表达了,当他不想上学时会找一些介口,比如会说某某同学打他,某某老师吵他,或者说老师不让喝水不让上厕所等等。
家长听到孩子这么讲时一般会很吃惊于孩子说出来的情况,大多也会认为孩子所表达的是真实的。
其实,如果一个孩子每天都能按时上学,家长不会动辄为孩子请假,家长对学校全然信任,并且,孩子父母带法没有太大问题孩子安全感建立得很好的话,孩子一般是不会闹着不上学,更不要说千方百计找一些理由来的。也许孩子说的理由有一定的真实性,但终归是为了达到不上学的目的。
我了解到的经常闹着不上学的孩子大致有以下原因:
1、
2、
但是,我们来从孩子的角度分析什么是更适合孩子的?按时睡觉和起床、吃饭的孩子一般情绪比较好,即便是在家庭生活中也同样如此,如果孩子的作息有所变化,孩子必然闹情绪,孩子闹情绪后也必然容易引起家长的情绪,然后矛盾就出来了,母亲的情绪对于孩子心理和物质身体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而情绪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规律的家庭生活。
对于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晚到的孩子进教室是绝对有困难的,孩子和大家都保持同一步调会让他们更有安全感,而迟到的孩子在教室门口或者是在校门口就能感受到教室里和谐的游戏氛围,尤其是对于内向敏感的孩子来说,如何能融入进去对于孩子来说是个困难,所以他们没有进教室的勇气。我观察到,晚到的孩子能达到的最好的状态就是在门口磨蹭一会儿进教室后在门口站着看教室里各个角落孩子们的情况,看很久后慢慢地往里走,然后开始拿玩具,一般不太敢跟别的小朋友商量加入游戏,因为小朋友们一般很容易拒绝后要求加入的人,他们设计游戏都是按现有人数设计的。比较难的情况是,迟到的孩子一上午都不肯进教室,如果设法将其带进教室,他也只是呆在某个角落不动,甚至哭泣。这一天孩子必然是不愉快的,回家也是不开心的,可能还闹着明天不去上学。如果不经老师去做家长工作,一般家长很难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原因,并做出改变,即便老师去做工作,也未必所有的家长都会认为这是需要自己做出努力的方面。
有资深国外华德福老师建议,为了对孩子好,迟到的孩子最好就不来上学在家休息一天。
3、
其实,旅行是件很好的事。但是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来说,规律的家庭生活会尤其重要。小孩子不需要走太多的地方,不需要去见很多人和事,孩子的头脑是不需要装进这么多信息的。孩子应该呆在家庭里,和家人在一起,过非常有节奏的家庭生活,这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自我意识的入驻、身体健康的发展等更有益。孩子需要活动和玩耍的时间,但也需要独处向内的时间。家庭内的生活容易保证呼吸的规律。
一般在旅行的过程中,家长会带孩子去很多地方,孩子经历太多陌生的人和事,并且生活不够有规律,而且还可能比较有刺激性。旅行回来后很多孩子容易生病,与旅行这件事本身有关,也与孩子出去又回来经历的气候的变化有关。成人经历这么多后都不愿意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上,孩子经历这么多后也不愿意回到本来的生活轨道上,因此孩子拒绝上学。
4、
不可否认的是,有的孩子确实天生体质差,家长也会特别紧张孩子的身体,当然,孩子的老师也会特别紧张的。有很多感统失调的孩子体质差的孩子家长都认为与剖宫产直接相关。我并不完全这样认为,我不否认遗传的力量的强大,但我也绝对相信环境的力量后天带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我的两个孩子一个在我34岁半时出生一个在我40周岁时出生,老大经历了5个月的保胎时光,几度进医院保胎;老二经历了2个月的保胎时光,所有给我检查的医生一般都不提孩子,直接说保大人的命,如何能保大人的命,最后给我做手术的医生第一次给我检查时还说,孩子保不保住没关系,关键是大人。提到孩子是那样的轻描淡写,好象我正在承受的与生命无关一样。我这样说并不是因为我觉得医生有问题,我去过四个医院,这个医院的医生是唯一没骂我的说话最好听的。我想说的是,这个孩子出生前我们共同面临的危险大得以至于她都不值得一提。同时,我的两个孩子均在36周6天时出生,且出生时体重都刚好是6斤,全是剖腹产,且老大从上手术台到其出生经历了3个小时,生老二时在手术用了2个小时且观察2个小时。他们都来得非常辛苦且都伴随着危险。在后天的带养过程中,尤其是老二,我非常放松,在面对疾病时,我的态度非常冷静和客观,我从不认为孩子感冒发烧是灾难,每一次生病都是孩子一次成长的重要时光。其实孩子们反倒身体极好,极少生病,且几乎不用药,更不用提输水了。
看到容易生病的孩子的家长都特别紧张,我也经常想,是孩子生病导致了家长的高度紧张?还是家长的紧张导致了孩子容易生病?
人生是这样的,我们怕什么,什么就会来!过年时到处都在放着的连手机彩铃都在放着的那首《恭喜发财》的歌中唱到“我恭喜你发财我恭喜你精彩,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哪有那么好的事啊?平衡的原理无处不在,你能受多少苦你就能享多少福!孩子不生病就长大的话,那不是人间的故事是神仙的故事。4年多以前做幼儿园时,遇到的家长很是奇怪,吃饭时要求老师喂,班上一有孩子生病就请假了,怕交叉感染。幼细菌和病毒无处不在的,要安然地和当下生活中的一切好好相处,包括与细菌和病毒的相处,我觉得我们才能过上和谐的生活。
生病的孩子隔三差五地请假,而孩子们也是群居动物啊,一般都有固定的伙伴,总请假的孩子很难找到固定的伙伴,因为没有小朋友的陪伴而感到孤单,孩子回家就会说小朋友都不理他都不跟他玩,因此不愿意上学。
5、
有的孩子家人非常擅于照顾孩子的工作,照顾得非常细致和周到,孩子与家人之间的联接下当之紧密,对于家人以外的人的相处不是特别感兴趣,甚至排斥,这样的孩子对上学和集体生活一般也不是特别感兴趣。
我认为孩子是需要细致的照顾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但也未必过于周到,我们陪伴和照顾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其实就是让这个孩子越来越能独立生活的过程,说到底,就是为了将来能放手让孩子离开自己。如果对三五岁的孩子我们还象对待一个小婴儿那样呵护备至,孩子其实很难真正地长大。
6、家校沟通不是特别通畅的家庭里的孩子容易也现上学困难。
家校之间的关系,就象一个家庭中父母的关系,如果不稳固牢靠彼此不够信任坦诚和接纳的话,敏感的孩子必然会从中感受得到,这会带给孩子不安全感。一个连母亲都不够信任的地方,我们如何能期待孩子可以安然地生活在那里?一般改变学校是困难的,但是母亲有能力有义务为自己孩子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或者幼儿园的。还有一种更可行的方案是,信任你说选择的一切,看到他们积极的一面,这会更好地支持到老师的工作和孩子的发展。其实所有的人都是有缺点的,没有完美的自己,也没有完美的他人,接纳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家校之间的相处,纳溪园邀请了国内资深华德福老师却春仙老师于后天与大家分享,可打开此链接了解: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6dd9ba0101j2tj.html
7、孩子有过想不上学家长就同意不上学的经历。
孩子一般哭闹着要达到某种目的一般都是因为这种方法有效。有些家长不满意自己给孩子选择的幼儿园,自己一有时间就请假带孩子出去玩,也有些家庭会因为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家里有什么值得庆祝的事儿时会为孩子请假,不上学后在家里的生活被安排得很丰富,所以孩子更留恋家庭生活。也许其中也有节奏上出现变化的原因。
以上是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所总结的几点,感觉把责任都推到了家长那里,貌似很不公平。是的,我想原因是这样的,我们无法改变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做为一个家长,我们一般也不可能去改变一所学校,努力并可能有成效的,唯有改变自己。有家长说,孩子不喜欢上幼儿园是因为孩子班上的老师如何如何,是的,我们的孩子就遇见了这样的老师,这难道不是我们给孩子所选择的么?既然选择了,如果没准备离开,那就应该好好地和老师相爱下去,你爱他,他一定能感受到你的爱,当然,前提是不要试图一定让别人做出改变。试图去改变他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一件愚蠢的事,同时也是让自己和他人感到压力和痛苦的事。试图去改变一所学校一所幼儿园的办学理念也是一件愚蠢的事。
能够改变的,真的唯有自己!能够改变自己孩子的,也唯有自己!当然,也只有向内找寻原因,外在的才有可能发生变化。
一切因你而变啊!
后记:此文写于假期,刚刚校对。文中的表达或许有些尖锐,但我仍选择勇敢地将其分享给大家。当我写下上面文字和观点的时候,我觉得我是一个母亲一个普通的家长,我是站在理解和支持家长的立场写下这些文字。希望家长朋友们能够理解!我会倾尽我一生来做这样支持家长成长和孩子发展的工作,但我不会掖藏自己的观点,我会很直接——这是我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