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亲子关系陪伴孩子家庭女人 |
分类: 人生(育儿)感悟 |
小女儿讲话比较早,印象中不到1岁就会喊大便了,所以,在她2岁后,我根本想不起她之前把大便拉在裤子里或纸尿裤里是什么时候了。但是,奇怪的是,这个孩子从2周岁开始,不喊大便了,所以,每次大便都拉在纸尿裤里,拉在里面后被发现了还不让处理,如果不是用点方法的话,她还要哭闹。
这是一个非常能吃的孩子,能吃孩子估计都有个特点,也能拉。她每次大便拉得几乎纸尿裤都包不住,有时弄得整条腿上都有。
所以,每天清理她的大便是一项不小的工作,要同时应对大便的实际清理工作,同时还要编着故事编着歌哄着她清理,照顾她的情绪也是不轻松的工作啊。
有一次特别难弄,腿上屁股上衣服裤子上全部都沾上了,天又冷,非常不方便。但就在这一次,因为特别难,我反倒很感动很感恩。当时我就想,在人这一生,能有机会被另一个人如此需要,同时也无怨无悔甚至非常幸福地如此贴身贴心地照顾一个人,这对照顾者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人与人之间的爱是如何产生的?我想,真的一见钟情还是很难,甚至很难持久。
跟老公的感情一直都比较好,我觉得我们结婚前不是很相爱的,只是都到了结婚的年龄,觉得对方还不错就结婚了。真正的相爱始于结婚之后,是在照顾彼此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培养出来的。
以前在单位上时,我特别反感一位校长,看到他就不舒服。我当时在校办工作,单位的应酬我一般都要出面,偶尔也会有这位校长,我当时就不想和这位校长吃同一个盘子里的菜,只要他动过我就不再动。或者总是想办法逃离有他参加的聚会。
也是因为这件事,我想起自己的老公,我什么都不嫌弃他,并且愿意共同生一个孩子——那时有一天,我明白,原来爱可以这样理解:当你不嫌弃一个人的时候,你对他是有爱的;当你把一个人的剩饭倒进自己的碗里端起就吃时,你是爱这个人的;当你愿意无怨无悔地和一个男人一起生一个象他的孩子时,你是爱他的。
大女儿是我们盼了很多年才盼来的天使,我一直认为她是来报恩的,她的到来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在那些没有孩子却急于拥有一个孩子的岁月里,离婚甚至被提上了日程。在我们决定抱养孩子的第二个月,她竟然来了!我34岁多生了大女儿,她的降生是我们小家大家里的天大的喜事。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如此被期待来的孩子,在她出生后的一个多月前,我控制不住地嫌弃她的大便。那时我妈妈帮助我照顾这个孩子,在整个月子里,只要听到她“咕哧”一声,我就知道她拉了,我就开始转过身装睡觉,为的是等我妈妈来处理。我不嫌尿,就嫌大便,初为人母的我,不好意思当着孩子说自己是妈妈,同时,孩子的大便让我非常的焦虑。在那个月子里,我明显地抑郁了,我总是看着这个小东西发愁,我该如何带她呢?同时我每天无数次不得不面对的是她的大便。
从心里再也不嫌弃也就是真正爱上她只缘于一瞬间。女儿满月后的某一天,我在客厅里走动,我发现她的眼睛一直盯着我,无论我走到哪里,她一直把眼睛放在我的身上——那一刻,我被感动了:在这世间,会有谁这么需要我这么在意我这么时刻不停地把我放在她的眼里她的心中?我一直有一条非常看似有些“怪异”的理论,尤其是过去,我经常会提到这一点,那就是,孩子是我们最亲的人,因为,我们的爱人,如果离婚后,他(她)就是别人的爱人。也有很多的人离婚后坦诚,几乎不可能做朋友,做不了夫妻就做仇人,不管是你否和这个人有共同的孩子,曾经无数个相依相偎的夜晚承诺相守一生的夜晚的经历,都不可能改变这样的现实。但是,孩子,他永远是你的孩子!
有无数的父亲母亲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留守儿童,理由是为了生活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但事实上,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就是前三年,再往长了说就是前7年。影响孩子一生的所有都是在这几年奠定的!
做为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的最贴切最是孩子期待的方式就是陪伴这个小孩长大,照顾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当有人抱怨儿女不孝时,其实我们应该回头反思孩子在他童年时,父母是如何照顾如何呵护的,一对父母年老时被孩子爱的方式其实直接与孩子年幼时父母爱他的方式相关!
最近我放假了,由于老公继续上班大女儿继续上着学,白天的日子就我和小女儿一起过。每天早晨照顾她起床,然后给她准备早餐,吃完早餐后她玩我做家务。我做家务时她什么都抢着干。实际上她是在模仿在学习做事,但对成人来说是在捣乱,我一般都给她机会捣乱。10点多后我们去散步,然后回来做午餐吃午餐睡午觉。这其中要给她换纸尿裤,有时衣服玩湿了要换衣服,经常要应对她各种无理的要求。。。。。。琐碎的事一大堆,但有条不紊地心怀着爱地去做,真的很享受这样的慢生活。也是在这样的琐碎生活中,我们把教育带给了孩子,把生活带给了孩子,也告诉了孩子一个母亲陪伴孩子长大的方式其实就是这个样子的。
如果是忙碌的为更高质量的生活(物质层面)或者是为孩子未来挣钱的妈妈,没有参与到照顾孩子的点滴生活当中,我们的教育理念如何通过他人来实现?我们对孩子的爱他如何能够感觉得到?是的,我们花钱可以请到照顾孩子长大的人,但我们又如何能够花钱请一个人来传递我们心底里对孩子的最深的爱?当我们年老时,我们有资格抱怨孩子不经常来看我们吗?我们会抱怨孩子只忙自己的工作以至于父母生病了也只是花钱请个人照顾吗?
我们的法律可以规定子女回家看父母的次数,但如何规定子女看望父母时陪伴的质量?我们的法律如果规定当孩子年幼时母亲不可以离家上班不可以把年幼的孩子交给他人照顾,同时父亲也必须经常陪伴孩子并且保质保量的话,我想,它不再需要规定子女必须回来看望父母。因为,当一个孩子年幼时,他被爱的方式,其实也是他将来爱父母爱他人爱这个世界的方式。
做为一个人,能有机会事无巨细地照顾另一个人,我想一定是累世修来的福。我们活着的意义其实在于付出,为他人的付出。付出带来存在感、喜悦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所以,做为父母,我们更不应该错过照顾自己孩子的机会,我们要感谢上天感谢孩子给我们这样的机会。陪伴一个小孩长大的过程,既是一趟美好的风景无限的探险旅行,同时也是上天给我们一次重新长大的机会。
希望所有在路上的父母,珍惜又珍惜,好好陪伴自己的小孩慢慢地长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