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孩子的心安顿好

(2013-07-09 07:38:54)
标签:

孩子

规律生活

梦幻

童年

育儿

分类: 发现孩子

把孩子的心安顿好

育儿几年来,发现一直在做着的一件事情就是,不断地肯定自己,然后实践,再之后否定,修正;再肯定、再实践,再否定,再修正。。。。。。。

 

曾经带着大女儿四处旅游,走遍中国近半的土地。有老二后,觉得她在自己身边最好,因为不得已天天去上班,所以就天天带到幼儿园。这个孩子在幼儿园出生,在幼儿园长大。很多来参观的家长朋友羡慕我的孩子可以天天和妈妈在一起,可以天天在大自然里嬉戏玩耍。我也觉得这个孩子虽然来得不太是时候,先天也不怎么样,但她确实拥有着非常优越的成长环境:有父母和姐姐每天的陪伴;成长在大自然里;基本上吃有机蔬菜。。。。。。

 

这个孩子的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比较强,自我意识也非常强。13个月时为达目的就躺在地上打滚;不到1岁半就会使用第一和第二人称,并且喊 自己 的爸爸为“老爸”(坚决不喊“爸爸”);1岁半时就可以用摇头或说“不不不”或“不。。。”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反对意见,非常之清晰;还有几天才到17个月,但基本上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生活中的简单意愿:比如半夜睡梦中口渴会主动要水喝;家门口总有卖东西的车子经过,会用喇叭喊叫,她能听出是卖什么的并主动要求去买;她在1岁半时看到姥姥抱弟弟就会闹着说“姥姥不抱弟弟,抱我”;她可以说七八个字的句子,或者连续说几个短句表达自己的需要;今天我抱她上楼,她反问我“上楼干什么”;见到不认识的东西会指着喊我看“妈妈你看,这是什么”;她问题多,同时很坚持自己的意见,凡是不同意的事,用语言表达后如果我们还坚持,那她就会火冒三丈的,发火时如果打不着人咬不着人就摔东西,如果摔不到东西那就咬自己打自己。。。。。。

 

在系统学习华德福教育之前,我主要看发展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无论是从哪个途径来的知识,还是自己的工作实践,我都觉得不对劲儿。

 

表面上看起来象是好事,一般人都会觉得这孩子聪明、能干,有个性。

 

但是,几年来的学习让我意识到,这一定不是件好事。两三岁孩子能做的事这孩子1岁半就给做了,这孩子一定是牺牲了一些东西来提前完成她这方面的发展。

 

平衡的原理无处不在——对此我深信不疑。

 

以我做为教育者的敏感的心觉察到了这件事的非同寻常,一定有什么事情或者是什么人需要改变。

 

之前不太清晰,但当一位华德福老师在纳溪园工作了三天后,这位老师提醒了我:孩子应该在家中长大,过家庭生活;带小孩子的人话不应该太多。

 

是的,老二从一出生起就在幼儿园,她在幼儿园长大,熟悉幼儿园所有的小朋友,甚至和他们抢东西、打架。在应该享受家庭生活的时光里,我家老二过早地开始了社会生活。我想,也有先天的原因吧。总之这个孩子自我意识非常强,她有一股强大的力量,那就是想做的事一定要做到,转移注意力非常困难。哭闹时非常有力量,以至于我内心里有时真怕她哭闹。

 

孩子应该更梦幻一些,童年相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时光来说非常之短暂。所以,至少,希望孩子在童年的时候就象个孩子那样生活。

 

对于孩子来说,有节奏的生活,健康的玩耍环境应该是我们能送给他们的最大的礼物。

 

我注意到很多关注孩子成长的父母尽自己全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尤其是看到他们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或聚堆玩耍。过去我是非常支持父母带孩子聚堆玩耍的,因为这样可以给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

 

但是,通常是,有些孩子看起来很强大,社交能力很强,听他们讲的话也很成熟(成人化),甚至没有孩子的幼稚。但同时, 这样的孩子内心力量并不一定强大,意识发展反倒容易滞后——我想这就是一种平衡吧。

 

养育一个身体上七岁、看起来象是十岁、而意识层面还停留在三四岁的孩子绝不是我们的希望,孩子的内心更需要强大——这点很容易被我们忽略,因为,表象的东西很容易迷惑我们影响我们的判断。

 

也许有很多的原因,但我想或许与家长们给孩子安排的生活有关。因为同时我发现,那些内心力量强大,意识发展与物质身体的发展比较平衡的孩子家庭生活比较多,社会活动反倒少,并且,也许这些孩子平时看起来很内向很胆小。

 

孩子从出生开始,我们所有的努力和照顾都是为了这个孩子有一天能更好地走出家庭。孩子三岁上幼儿园,社会生活从此开始,他们开始有社交,不再渴望父母的无时无刻的陪伴;之后上小学、中学、大学,这期间开始离家;然后工作、结婚,真正离开父母的家。算下来,父母能真正拥有孩子的时光少之又少。

 

现在的父母在孩子还很小时,甚至三岁前,就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比如比赛、比如群体玩耍、亲戚聚会、婚礼。。。。。。孩子上幼儿园后,仅有的节假日亲子时光,通常也被安排参加各种聚会或者外出旅行或上特长班,孩子们在成人的聚会上会看到成人们抽烟、喝酒、打牌、说脏话,互喊美女帅哥。。。。。。因此小小年纪的孩子也会把吸收来的这些东西放在心里放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旅行本是一件很好的事,但在旅程中很难照顾到年幼孩子的需求,平时的生活规律基本上都会被打破,因此旅行还是少些的好。有些父母很用心,不带孩子参加以成人为中心的活动,但一有时间就约别的孩子和家长一起玩耍,到时孩子和孩子一起玩,大人和大人一起聊。孩子们之间有了联接,成人之间也有了联接。但是,孩子和父母之间呢?这本该是温馨的亲子时光,是加强孩子和父母之间链接的时光啊!

 

现在的孩子身体上的心理上的问题都越来越多,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下我们的生活方式。华德福教育非常关注孩子的生活节奏,规律的生活本身对孩子就是有治疗作用的。

 

我们可以试着体验一下:在节假时的大多时光里,我们和孩子一起,不慌不忙地起床,一起准备早点,一起做家务,比如做卫生,比如洗衣服晾衣服收衣服;和孩子一起做饭或者做些孩子们喜欢吃的西点,到了午睡的时光就睡觉,晚上可以出去散一下步。不会因为外出聚会而无法在孩子该入睡的时光入睡,孩子们可以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洗漱、听故事、睡觉,再一起迎接新的一天。

 

每天在固定时间做固定的事,在家里也主要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对于孩子的物质身体上的健康和意识发展绝对有益,——其实,这正是几十年前的我们的童年期的生活。

 

 同时,我们还应该知道的一点是,一个孩子的生活不应该被完全塞满,孩子需要一些安静的时光,需要自己独处的时光。不然只有吸入没有呼出,这样的生活本身就是不健康的。

小时候我们一家人睡一铺炕,甚至两个孩子必须得睡同一个被窝,而现在的家庭里床唯恐不够大;小时我们每天都和父母在一起,而现在的孩子能天天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有多少呢?小时我们一日三餐全都在家吃,而现在有多少家庭会餐餐都在家里亲手做饭呢?小时我们要烧火做饭,而现在微波炉电磁炉等方便的电器充斥着每一个家庭;小时候我们不旅行,天天在家里;小时候我们没什么玩具,而现在孩子家里的塑料玩具多得泛滥;小时候家里没有阿姨,妈妈就是做家务的那个人,孩子也必须分担一部分;小时候大人也没这么多应酬,爸爸基本上天天回家吃饭;小时候没有电子游戏可打,孩子们都是在外面疯玩或在家里做家务。。。。。。

 

我们现在的人应该意识得到的是,我们当今的生活方式离过去的有多远,我们的身心就有多容易出问题。

 

自闭症多动症这样的病症我们小时候是没有听说过的,让孩子多多生活在家庭里,多和父母相处,把生活的节奏放慢,这样才能安顿好孩子的心,孩子才能真正健康快乐地长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