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阳光三月
阳光三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729
  • 关注人气:60,5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不断发展的中国华德福教育——精神和灵魂的回归

(2012-11-06 10:21:58)
标签:

转载

分类: 华德福之路
知道了黄老师的英文名字。呵呵。最后看到了蓓蕾老师的话,很感动,我想我们会从她那里受益良多。感谢所有在这条路上耕耘的人们!

诺斯·加勒特(Rose Garrett)/ 文

张歆微 / 译[转载]不断发展的中国华德福教育——精神和灵魂的回归

这个房间看起来和其他的华德福幼儿园教室没有任何的区别,柔和的粉红色的墙壁、小木椅、多彩的丝绸装饰。教师们上午在准备点心的间隙,会给孩子们提供一篮子手工编织的动物及各样的娃娃。这样的教室当然可能是位于欧洲​​或美国的一个传统的华德福教室,但它实际上位于相隔半个地球之外的中国成都。

成都华德福学校的英语老师莫妮卡·博伊德说:“中国主流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应试教育模式,每个学生一年中都会有四次阶段性的考试,在小学、初中、高中的时候,会有三次关键的考试,这些考试对学生后面的教育道路起着关键的作用。”

泽武是成都华德福学校的创始人之一,在这之前,他在公立学校任教12年。他说,有个别的案例,9岁大的孩子由于学业上过度压力而自杀,很多孩子因为高强度的学习戴上了眼镜。很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不能清楚地认识自我,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这就像是装配线上的产品,就像是iPhone”,成都学校的翻译兼课程指导刘小威开玩笑地说。泽武说,很多人都知道在中国的教育体制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应该怎么解决呢?

华德福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环境是苛刻的。但是,就像是一个颗微小的种子,它在缓慢地成长。“起初我认为,华德福在中国很难发展”,另一个成都华德福学校的联合创始人张丽说。张丽和她的丈夫哈里是在成都自己的咖啡厅通过两位澳大利亚的华德福教师接触到华德福教育的。哈里受到感召而前往英国参加了爱默生学院的培训。张丽回忆起她第一次走进华德福的教室:“如此温暖,如此美妙,像在天堂。我意识到我希望让我的孩子去那里。”

张丽在纽约日桥学院参加了华德福的教师培训,她和哈里经常谈到在中国开办自己的华德福幼儿园。张丽打算等到她的小孩上高中或大学之后。这时美国的9.11事件发生,当时张丽正在美国。“那一刻让我觉得,生命是如此短暂。随时有可能会死亡,我真的要等那么久吗?”

于是,张丽和哈里决定和泽武共同在成都开办一所幼儿园。他们开始联合志同道合的人士,与他们组成研究小组,讨论创办华德福的想法并规划自己的学校,建立一个支持小组。 2004年的时候,他们在一所破旧的房屋中开办了他们的第一所华德福幼儿园。张丽说,很多家长有兴趣,但他们没有足够的勇气把他们的孩子送到这里。在开始的第一年,幼儿园条件困难,张丽和她的家人都住在幼儿园,幼儿园里只有五个孩子。

到目前为止,中国有超过200所华德福幼儿园,成都华德福学校是最大的,从只有五名学生发展为有着四个幼儿园教室、以及1至8年级的学校,并且还有很多孩子排队等待进校。这里曾经是一片稻田,只有一条土路蜿蜒通过。学校现在有属于自己的菜园、篮球场、风景如画的池塘,1-8年级的教室被安排成一个舒适的半圆形。

张丽和泽武计划开设一所高中和华德福教师培训课程,培养来自中国各地的教师。我在2011年11月与两位前旧金山华德福学校的教师阿莱格拉·亚历山大-法伊弗博士和瓦莱丽·班德一起访问了该学校。他们这次是来开授一个为期两周的华德福教师培训课程,有二十几个人参加了培训。

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数是在成都华德福学校中就读的学生的家长,还有公立学校的教师、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大学教授。尽管他们有不同社会背景,但他们有共同的的兴趣——为他们的孩子和他们自己寻找教育的意义。

在成都清晨的大雾中,班德带着学员训练,他们一起探索了空间动态运动的原则,投掷了铁饼和标枪。接下来的时段是亚历山大·法伊弗的《课程与个人发展》,他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克拉门托华德福高中的校长。

教师培训是华德福在中国的一种尝试,另一种尝试是开发将华德福的理念与中国独特文化传承相结合的课程。在这次教师培训的高潮阶段,要求各小组准备一堂将华德福高中课程与中国题材相结合的课。各小组迎接挑战,创造出各种课程,从毛笔书法和诗歌,到革命人物和中国古代哲学。

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长久以来的文化传统与华德福教育原则有很多共通之处。例如,当班德介绍“生命体”原则给师资培训组,学生当即点头认同:华德福的概念完全符合传统概念——“气”。传统诗歌、艺术和古代智慧都在与那些留存在大部分中国人骨子里的精神遗产进行对话。对于许多正在寻找各种方式来表达他们自己和他们的文化的中国人而言,艺术和哲学方面的亲和力使得华德福更具吸引力。

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也在寻找新的教育方式替代他们亲身经历的教育经历。有时这些为孩子寻找意义感的人,比如张丽,实际也是在为自己寻找。华德福提供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方式,不仅为学生,同样也包括他们的父母。“我们有句玩笑,”张丽笑着说:“收一份学费,得到三个学生!”

寻找生命意义的另一兴趣点在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寻求新的生活方式。 “我见过很多的成功人士。他们告诉我‘我不知道为什么做现在所做的事情,’”博伊德说。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是尽量避开灵性的,以服从为美德,现在有向相反的方向变化的趋势。“灵性再次在中国得到发展,”博伊德说,“教育是给灵魂赋予意义的过程。”

尽管日益普及,华德福在中国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华德福教育与目前的教育模式非常不同。许多家长有很多担心,例如在幼儿阶段不教孩子阅读会让孩子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家长们不敢对孩子的教育有半点冒险。对许多人来说,维持现状是最安全的方式。

蓓蕾在投身于华德福教育工作之前是一名记者和环保活动家。“人智学为我解决了很多非常重要的问题”,她说:“我再也不想徘徊。这是实现我人生目标的捷径”。她对华德福教育在中国的未来持乐观态度,同时她也认为中国的教育改革之路还很长。

她希望,现在她教的学生,能够在未来沿着改革创新的路继续走下去。 “有一件事应该很清楚:他们自身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动力,无论外界发生了什么”,她说,“20年后,将是他们用他们自己学到的东西为中国的教育做些什么的时候。”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