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教育的本质及工作平衡的需要
亲爱的中国华德福学校的同事们:
希望你们新的学年充满力量!
众所周知,华德福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到了第九年。她所受到的接纳令人欣慰。未来几年很可能将保持目前的扩展速度,甚至有增长的可能。生长既带来机会也带来危险。随着我们的工作越来越显现出来,难免在媒体和网络上有更多相关讨论,在政府和高校里的讨论也是如此。现在到了我们应当一起来向内审视和评估我们到底做得怎么样的时候了。以下是我们的一些想法和观察,希望你们严肃考量。
当前中国华德福发展中呈现的一些现象:
虽然媒体所报道的内容很多都是支持性的,但也有网络上出现了强烈的批判。我们相信有些批评是有道理的,我们应能从中学习,但有些却是偏见和误解的结果。我们对此也表示尊重,我们必须自问自查,在多大程度上这是我们自己导致的。我们仓促地建立学校和开始培训课程,使他人接受我们的观点,但仓促常常带来不智。
这里面一个强力的因素,在华德福发展过程中,大部分人对于重新发现中国文化、使之与教育融合有着深切的渴望。这是一个我们都可以参与的内容,而且我们可以向那些研习了古代思想很久的人学到很多。但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过于热切地闯入其中,很可能容易引起分别情绪,这将使我们与自己努力的方向背道而驰。
如此,我们不仅没有使华德福教育和古代智慧两者相得益彰,我们的情绪可能导致对两者的竞争性比较,这会蒙蔽我们对两者之中创造性精神的发现。在华语华德福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有独特的机会去创建一些真正清新的东西,但只要我们把文化之间有效的相遇退回到对于东西方不同点的老套教条认知上,这种创建就永远不会发生。
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全球华德福发展的历史上并不鲜见,尤其是在初建期,通常最初所伴随的情绪高烧几个月或几年后就消失了。仍然持续的是那些平静且耐心的担当,它来自真正热爱这个教育所带来的东西、并把自己的意志奉献给与孩子一起工作的人,
作为中国华德福论坛工作小组的成员,我们关注到对于澄清华德福教育的某些基本原则的需求,以滋养这一长期的意志。请各个团队的同事们不要被人们的言语和情绪所带走,要训练平静的觉察和识别力。在这个飞速增长的情况下,每个学校和培训中心越来越多地被看作整个华德福的代表。甚至个人的言语和行为也能招致影响全体的后果。
华德福教育的基本原则:
希望称作华德福学校的团队的首要任务是使其课程大纲和教学方式与儿童发展相结合。每一所华德福学校都要成为研究探索这一任务的机体。包括对所在社群中的儿童的持续观察,对所有儿童共有的原型式的发展过程进行研究,这是由鲁道夫·施泰纳博士开始,并由世界各地许多人所延续的工作。这是一个头脑清晰的过程——理性而伴有直觉——这要有赖于在个人的努力和他人的洞察两者之间建立起关系。
要学习去领会,比如每个孩子是怎样同时既是一个独特的人,又是其本土文化的后裔,也是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的一员。我们的教育必须回应这三个相互交融的方面中的每一个。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去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探寻什么可以是本土文化所赋予的礼物,以及对这个时代来说什么是全世界孩子们的共性。
这样,华德福学校才具有潜质成为文化复兴的源头,这种复兴正是出自我们所处时代的需求和渴望。它意味着我们要基于我们的现代意识,重新建立与天、地之间和与彼此之间的关系。
我们认为华德福教育和全世界文化的真正的融合是通过我们对两者的热爱和理解、从我们的心开始的。通过内化这两者,我们才能出自自己创造性的真实,以自由的精神来教学。
华德福学校的工作方式需要平衡:
所有的华德福学校都必须找到与本土文化、社群、政府和环境形成关系的方式。虽然学校并非为投资者逐利的私人生意,但他们必须基于健全、透明的财务管理,必须有意识遵守法律。
对身体健康和卫生情况细节的关注与学术发展、情感和艺术理解力发展一样,是这个教育整体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不仅关注于心、也关注于身体的教育。教师和学校员工有责任照管好托付给他们的这些孩子的安全。
华德福教育的目标不是用我们认为宝贵的观念塞满孩子的头脑从而“生产出”某种特定的人。而是帮助他们尽可能丰富地朝向他们个体独特的潜能去成长。这是一个人性、社会和艺术的过程,需要很长时间,需要父母和教职员工持续的自我成长。每个孩子真正的精神和命运都是未知的,我们的教育所朝向的未来也是未知的,但未来也正是我们所有人现在正通过思想、情感和行动创造的。
基于所有这些原因,华德福学校通常没有校长,除非政府要求设立。华德福学校是一个平台,参与其中最多的人,尽管彼此之间是不同的,但也必须彼此了解、共同工作。这样,我们相互帮助成长,担当起自身责任,我们不需要上师或大师来指导我们。善愿和实践性的常识比蒙蔽人的意识的泛滥的神秘信息或神秘修炼更重要。
冲突是这个过程中难免的部分,但它也可能是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对待我们的不同,我们内在从中又学习到什么。这个反过来也对孩子的身、心是否能健康成长有着强烈的影响。
面对这项巨大的任务,我们的态度需要保持谦卑。骄傲和教条在此都无一席之地,更不是竞争或诋毁投身教育的其他人。在一所健康的华德福学校中,应当能清晰地感觉到坚定和目标,对自身工作的热爱,以及对世界的开放。
感谢你们对这些重要问题的关注。我们希望我们所写的内容将会激发我们所有人之间开创性的对话。若有任何反馈或问题,或有增补,请自由联系我们中的任何人。我们已经感受到只有当大家有意愿彼此合作的时候,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整个发展过程才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祝福!
中国华德福论坛工作小组
Ben Cherry, Gu Suyan, Hu Kaipeng, Li Yanting, Li Zewu, Wei Yueling,
Zhang Li
本杰明、顾苏燕、胡凯鹏、李艳婷、李泽武、卫跃岭、张俐(姓氏顺序)
2012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