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的生活
(2012-10-12 10:57:20)
标签:
华德福生活规律模仿幼儿育儿 |
分类: 华德福之路 |
活动的规律
很多日常工作已被机器取代:吸尘器、洗衣机、咖啡研磨机、柳橙汁机、面包机、还有更多的机器!让我们自问,哪些一定得靠机器,而哪些是可以靠双手完成的。哪些我们与孩子一起亲手做的工作,会在将来他们长大之后,仍然可以记在心中的。如果觉得盘子必须用洗碗机洗,那杯子可以留下来用手洗吗?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一盆温暖的肥皂水,以及充满目的性的工作感觉吗?每周用手洗一次小桌垫?每周至少要用吸尘器吸地一次,但每天都可以用扫把来扫地,孩子可以用小扫把跟着一起做。或者给孩子使用不插电的地毯清理器,四到六岁的孩子都是很热衷于这个工作的!当然,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大小事,大事像是工作压力还有财务压力等等,但我们如果能梳理出每周的工作脉络,将会发现有些小事是可以跟孩子一起随手完成的。
在每日和每周工作中安插这些“动手做”的工作,就比较不会忘记。例如洗杯子,是可以每天做的。其他的像擦木制家具,还有孩子的木头玩具,都能以周来为基准安排。
借着动手整理家中的环境,能让孩子体会到规律性的劳动,还可以学习爱惜地球的资源。当我们与孩子分享这些身体的劳动时,就是在示范整合性的动作;孩子在模仿我们,也学会完成事情,或是有效率且灵活地运用身体。用这些小事塞满时间:耙落叶、铲雪、在花园中翻土;还有清洗窗户,用鸡毛掸子掸灰尘、擦亮木制家具,这是去除电子媒体在孩子脑中造成紊乱的最佳疗法。只要用心观察,随时给孩子机会教育,就可体验到生活中的节奏。
也可以借由我们喜爱的体能运动,来帮助孩子养成规律和完成事情的习惯。也许你喜欢走路或者是骑脚踏车,你的孩子就会想跟你一起骑;或者是你喜欢做木刻或木雕,孩子也会花上几小时来玩木头碎屑。找孩子来玩室内手工游戏,在你打毛线时,就可以给3、4岁的孩子一段线,看他有什么创意的玩法!5、6岁的孩子就可以示范给他看如何打出活结;不久你就有一条很长的、打着结的绳子。可以用来当跳绳、钓线或是编成隔热垫与杯垫。手纺羊毛来做冬天的帽子是更复杂的,让你的想象力去发挥吧!找个活动让孩子跟你一起做吧!记得,孩子透过模仿来学习,而透过在韵律节奏中的活动来展现我们深深的喜悦,这是可以给予他们的最佳礼物。
每天的规律
我们也可以透过悉心的安排,把规律感带入孩子的生活中。不只是排满整天的亲子体能活动,而是要把这些活动穿插在一天的活动里。孩子的一天始于晚上就寝前,所以我们就从那时说起。之前已经提过的许多建议,选一件来执行看看会发生什么魔法,并据实做笔记。一年后再回头来看,就会非常开心地看到进展。
在我三个活泼好动的儿子还小的时候,每天晚上都有一套睡前标准流程。这里有个例子,是我们实施过的,也许你会想要试试看。因为我要求孩子必须在7:30上床睡觉,所以大概会在6:30吃过晚餐之后,就开始晚上的仪式。很幸运的是,我家的浴室离厨房不远,在餐桌清理干净后,就让他们三个都进浴缸里去洗泡泡浴。当他们在边洗边玩的时候,我就去清洗碗盘。我从不担心浴室的地板被弄湿,因为旁边就有拖把可以顺手拖干。让他们开心地去睡觉,我就可以有个宁静的夜晚,这比地板的干湿重要。当我洗好盘子,他们也洗好澡,换好了睡衣。
然后,我就给他们睡前的点心。是的,就在晚餐之后!在孩子的幼年时期,每个晚上,我都会准备全麦吐司加蜂蜜,加了肉桂粉的温牛奶。温牛奶和蜂蜜,甚至是面包里的淀粉,都是温和而有镇定效果的。温牛奶和土司对于睡眠不好的成人也很有用!这些年来,我将这套睡前点心的“配方”教给很多父母亲,他们也惊讶地发现孩子就会幸福地睡去。我孩子都很喜欢这个睡前点心,吃完后就会开始打哈欠;然后我们就会去刷牙,并准备好明天要穿的衣服。
哦!我还有个不再为要穿哪件衣服争吵的秘诀:丢掉或送走你们都不喜欢的衣物;所以拿开那可爱的发痒毛衣,还有化学纤维制造的“超级英雄”宽松运动衫。(关于衣服,在“其他父母关心的主题”那章会谈得很多。)
接着,我们都会挤在同一张床上,一起听故事。适合睡前听的故事将会在孩子的脑中播下想象的种子,会被带入梦中的世界。床边故事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故事。婴儿和幼儿可以被放在床上,玩着手指和脚趾游戏,有简单的歌曲和摇摆的节奏;《鹅妈妈故事》仍是经典的,而你可以加上动作,去碰触脸、肚子和脚趾头,看着他们咯咯笑!学步儿想去认识房子内的东西,也想认识房子外的院子,那里有树、植物、松鼠、鸟、昆虫和家庭的宠物。当孩子到了四岁时,简单的自然界故事、熟悉的地方、人和动物都是非常好的。他们想听的故事,从居住的中心慢慢扩展到外面的世界。5、6、7岁的孩子喜欢童话故事中的想象世界,有国王、王后、小精灵和仙女。8岁和8岁以上的孩子喜欢冒险故事,真是一大享受啊!你可以在“奇妙的故事”那章看到完整的讨论,在这儿只是略略一提。家长也可以借此增进自己的想象力,开始自己编故事,替孩子打造丰富的内心世界,你自创的生动故事是有特殊意义的;不需顾虑故事情节、角色够不够完整。对于幼儿来说,简单就是最好的。在大部分的情况下,要把握的原则就是:“简单、简单、还是简单”。故事也可以根据孩子白天发生的事来编剧情。对2、3岁的孩子来说,你可以在故事中用他的名字当主角,用白天做过的事来编,例如:“从前有个小女孩叫做玛德莲。现在,玛德莲每天早上醒来,她喜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窗外,看看在鸟巢里醒来的鸟儿。”或者“她早餐最爱吃法式吐司,今天他会很幸运。”当孩子长大,可以用更微妙的方式继续编关于她的冒险故事。
我跟孩子持续说了很多年的故事是《爷爷的故事》,那是个关于森林中有个老人和三个小男孩的故事。随着真实生活中的季节转变,故事也会因不同的季节而发展出不同的情节,这些故事就变成生活里的一部分,有时候孩子也会希望你把现实生活可能遇到的困难编进故事里。有了这样的故事架构,你就可以在故事中做出暗示或建议。当孩子年纪见长后,他也许会选择用说故事的方式来协助你,或是在你有些慢的时候来鼓励你。自己编的故事,是我们所能给予的美妙礼物,我鼓励所有的父母去试着做做看,记住,高潮迭起的冒险故事要等孩子7、8岁的时候才适合。
当然还有很多很棒的绘本。找一本色彩鲜艳但不会眼花缭乱的,每幅插图有个清楚的重点,透过故事带着孩子去想象;甚至可以用在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来选择不同主题的故事书。传统的童话故事都带有说教的意味,在传统的社会里,故事总是被用来塑造期望的社会行为,并纠正不当的行为。我们可以做点功课,依照当时的需求去找主题故事。例如,你的孩子有了恐惧的感觉时,可以找安抚他们心灵的书(3、4岁)或是教他们要勇敢的故事(5、6岁),就可以带来潜移默化的效果。给孩子看的书要慎选,特别是要在睡前读的书。
重点来了!睡前只能读一个故事,所以要慎选。如果他们还想要再听,就重复那个故事或是重看那张图,确定今天所讲的主题能留下印象。如果他们还想要你多陪他们一下,可以唱歌或抚摸他们的背。睡前的例行事项越是简单、反复,只做些许变化或维持一样,孩子就越快能进入梦乡。当我们屈服于“我很饿”或“再讲一个故事就好”,孩子就很难放松和入睡。
故事之后,是点蜡烛的时刻;魔术般的火焰将会点亮孩子的内在世界。从太古以来,人类就是围绕在温暖光亮的火焰,或是在炉火旁边入睡;不论是在乡村或是在山洞里。虽然现代生活忘记了那些习性,而在某处,我们早先的记忆仍然会让我们着迷于火的生命能量。对于大人来说也是,我们会渴望火,在度假夜晚的小屋里,凝视着壁炉,透过温暖、小小的燃煤爆裂声,都会使我们入睡。讲完故事时,把灯熄掉,并点亮一根特别的“睡觉蜡烛”,时孩子在睡前的单调时刻,可以提供给孩子生动的火焰图像。蜡烛可以是在生日时所收到的礼物,也可以是带孩子一起去挑选的。此刻,你可以看到孩子的脸上散发出某种光芒,也许是你会想要记录在笔记上的一些感觉。随着烛光的燃烧,你可以为孩子念一段短短的祈祷词或是诗。我们要唤起平静的感觉,一种宁静愉悦的保护感。然后你的孩子或许会吹熄蜡烛光,钻进被窝里去。
当然,我们必须了解自己孩子的需求。我最小的孩子选择在这个时刻,而非之前的时间,跟我分享他今天最重要的事;也许是有点伤心的事或者是个关于生命哲学的问题,让他需要在睡前倾诉。由于这个关系,我会为睡前预留足够的时间,给这最后、最重要的事情,并仍能在七点半的时候熄掉蜡烛。如果你的孩子需要抚摸背的时间,或是一首特别的歌,就做好计划并提早开始。我们睡前的例行公事包含洗澡、洗盘子、点心、故事、蜡烛还有祈祷,大约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而最后的十五到二十分钟其实是在床上,是跟我一起待在房间里的。如果能养成习惯,将可以轻松地进入梦乡。
什么时候可以离开房间,将是父母要考虑的。我们在例行的事都完成之后,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来说,离开房间(如果他们尚未睡着)的时间也会是不同的。刚学走路的孩子也许会想要你躺下来,陪他到入睡;一段时间后你可以只坐在床边,并轻拍他的背几分钟。这是个渐进的过程,从坐在你腿上听故事,到依偎着他入睡(还在学走时),之后进展到坐在床边听故事,并哄他入睡(大概是四岁时)。在五岁时,你可以到床边说故事,并在旁边的椅子上打毛衣,直到他入睡。直到那神奇的日子来临:说完故事、吹熄蜡烛、抱抱并亲吻,然后走出房间。是因为你的孩子还太小,所以你无法想象这一天的来临吗?记住,就像我们在养育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一样,都是需要平静和肯定来度过的;我们内心的信念比起执行的细节,是更容易影响孩子的。
早点照顾孩子上床后,就可以有一点自己的清闲时间!这是大人们沟通的时光,或就只是放松。我们要谨记在心,对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有个快乐、且充分休息的父母;他们的幸福要靠我们。早一点上床睡觉,不仅能提供给他们足够的睡眠,也能给我们活力的源泉。现代人都睡眠不足,我们不知道睡眠足够的孩子是什么样子,或者是什么叫充分休息的父母。孩子深沉的睡眠,可以有效处理白天遇到的困难。孩子在七岁之前,11或是12小时的睡眠是最理想的。如果你的孩子午睡两小时,那么在晚上睡10个小时也许是好的。但如果你的孩子今天没午睡,那他可能就需要早点上床睡觉。
关于早晨时光
好好休息之后,你的孩子会迫不及待迎接新的一天。对于幼儿来说,每一天都像是一场体验和冒险的盛宴。如果我们规划好,在合理的时段就上床睡觉,我们就能够回应他们的期待。大部分的幼儿,在起床时的第一件事,就是跑进我们的卧房,钻进被窝等我们醒来。这是个充满活力完美早晨,可以感受到孩子的精力充沛。孩子每天都在成长,就像青草或春天的花朵,那是一种天然的愉悦、崭新、希望的感觉,就像早晨露珠。我们可以接收他们长大的喜悦,在感恩中醒来。
孩子用拥抱和亲吻问候我们,并吵着说饿了,那就是一日之始咯!早餐吃什么呢?在速食当道的今日,我们要记住的是,一顿温热的早餐会让身体感到舒畅,简单易煮的燕麦粥也很受孩子喜爱。提供牛奶、水果、燕麦粥。麦芽牛奶、小米粥,或加热昨天晚餐的剩饭,都是非常简单快速且美味的。泡好温的花果茶加上能平稳情绪的蜂蜜。要避免喝太多果汁,那会使孩子吃不下那些能慢慢消化的复合式碳水化合物。记住,古谚语说:燕麦粥能“填饱你的肚子”。
只要设计出每周的早餐菜单,就很简单了。你知道父母在准备早点时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决定要煮什么,并考虑到每个人的喜好。制作一周餐点表就会更有效率,每天都可以变换不同口味的早餐。在设计一周食谱时,记得早餐要是温热的,包含少量的糖以及热花草茶。你将会知道家人的喜好,并能看到每一道早餐都是有益的。例如:如果你有个孩子不喜欢饭,可以给他加点海苔酱,他就会喜欢吃了。把费时烹煮的松饼和法国煎面包,留给时间充裕的周末时光享用。
将老祖先喜欢的仪式运用到现代,可以在用餐前体验片刻的感恩。这可以是传统的祝福形式,一首短歌或一段静默的时间。对你最有感觉的作品将会对孩子产生最好的效果。这个时刻给了我们机会去连接那更广大的世界,结合了我们和食物的来源,以及共享食物的人,并从噪杂的生活中获得暂时的宁静,能和自我连接。小孩子可能会比较喜欢唱歌,当他年纪渐长,他可能会爱上静默的片刻。
最近我的朋友跟我说了个故事,她的好友在星期天来访并过夜,准备在隔日参加很早的会议。早上的时候,她的家人起床并依照平日的惯例行事;他们的家庭生活最注重就是共进早餐;在分别去忙之前,可以聚在一起用餐。大女儿念大学后,他们仍旧于念高中的女儿维持这个习惯。他们跟客人一起坐下享用早餐、喝茶,并享受彼此的陪伴,就跟往常一样。那天稍晚,那个客人说他是如何地感动,这是他长久以来经验过最棒的经验,那种家人互相关怀的感觉,影响了他一整天。我们在忙乱的生活中,我只需借由这些小活动,就可以坚定我们的爱与联系感。透过这些小活动,如分享食物或是扫落叶、种花,就能滋养彼此的灵魂。
当然,我们想要天然的食物,而非经过再制的食品。很多研究显示加工食物有更高的营养价值,但是我不知道研究能否测量出爱以及归属与联系感的价值。也许我们不能测量到我们吃入食物之中的爱,但是我们确实可以品尝到!你记得你妈妈最拿手的菜,吃起来是什么味道吗?或是祖母在圣诞节时做的糖果?在早餐桌上的难忘时光让孩子不只是能保持良好的进食习惯,还有他所被滋养的灵魂,能在未来时也可以去滋养其他人。
关于每日的活动
早餐吃完后,就要开始一天的活动。很多父母早上不是开车去工作,就是载小孩去学校,或者两者都有。如果可以安排的话,最好不要让幼儿进入到车中,那会是最好的。在之后的养育过程中,我们将会发现在车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是最珍贵的生活;那是在他们大到可以沟通的时候,就可以分享每日生活的细节。但是现在,对于孩子来说,在车上的时间是越少越好。如果,你还是必须把幼儿带上车,尽量不要开收音机。在一天当中仍有很多时间可以来听新闻,而你的孩子不需要这些太过暴力的印象来塞满他的想象力。你可以有车上听的歌,和孩子一起唱,或者传统的车上游戏,例如:“我发现”。有时候只是安静地坐在一起也很美好。
如果你的孩子在念学龄前学校或是幼儿园,看“其他父母关心的主题”那一章,有些选择照顾机构的注意事项。在他没有上学,或是在周末的时候,你可以计划从室内活动、室外活动、点心时间、小睡时间,到和其他小孩玩的顺序。在今日的社会里,有许多的压力让我们要给孩子“丰富的资源”,清单上排的满满的舞蹈课、音乐课和幼儿体操。要知道,对小孩来说,没有任何事情比探索自己家里的世界“丰富”。在家事当中就有很多可以玩的:洗衣服、煮菜,还有在院子中探险。看看“室内游戏”、“户外活动”还有“幼儿的艺术体验”那几章。
这里有个范例可供参考:
9:00-10:30
10:30
11:00-12:00
12:30
1:00-3:00
3:30
4:00
5:00
每一周的韵律
以周为单位来安排菜单的方式,也可以用来安排每周的活动。知道孩子喜好,就可以定期安排一些活动。也许家的附近有很多登山步道,或是公园里有富变化的地形与小径,就可以设定每周的活动。也许可以是个“星期二贝果日”,那我们就走路去贝果店,买一些贝果当中餐,吃不完的可以在星期三带去公园喂鸟。
还可以看看社区里有什么活动。做决定的时候要注意,因为孩子还小,是必须去适应环境的。当要让孩子参与活动时,得考虑环境的感官刺激:这地方是否太吵?音乐太大声?或者会有突如其来的噪音?要选择的环境应该是能让孩子在平静的氛围中去体验的。还要观察视觉的刺激;现今很多孩子的活动都接触太多刺激的光线。视觉是否太忙碌,会有太多要看的?选择的要领是要让孩子能仔细观看。当声音太大,颜色太亮,眼睛与耳朵就会自动关闭。我们考虑的不止是孩子的感官,还有心灵的反应。我们要让孩子体验的是一场美妙的相遇,而不是关闭或退缩,不论是何种层次的退缩。如果你选错活动,你的孩子就会表现出来,也许之后就会哭闹,或者做出些小动作。很少孩子会说:“我不喜欢这里,这太大声了”但是大部分的孩子都会用另一种方式与你沟通。
在安排每周的活动时,要记得的原则是:简单、简单、还是简单!安排一天到公园走走,或是制造去图书馆的故事时光,再安排一天跟朋友游戏,这样对近4岁的孩子来说就是很充实的一星期了。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念幼儿园,就不需安排太多活动,等念了小学,再去参加社区中心的才艺班;因为幼儿是透过模仿在环境中所见的一切来学习的,大部分的社区中心才艺班是以教导的方式进行,比较适合念小学的孩子。幼儿最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发展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户外活动就是最佳的“感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