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阳光三月
阳光三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729
  • 关注人气:60,5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视制造脑残——关掉孩子面前的电视机吧!

(2012-09-20 07:48:20)
标签:

华德福

电视

想象力

自由玩耍

育儿

分类: 发现孩子

孩子为什么不可以看电视?

 

我之前至少已经写过两次关于电视主题的博文,但是最近,我决定一定要再写一篇。

 

不过说来惭愧,也就是从我八月份学习回来,这一年多几乎不看电视的女儿只要我不在家也会看电视。因为我妈与我观点上的不同,她坚持在我不在家时给女儿看电视,所以我更了解了电视带给孩子的危害。

 

在几年前,我提到过我并不主张给孩子看电视,但是看看也无妨,不必纠结,电视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而现在,随着学习和对看电视孩子了解的深入,我认为,孩子就不应该接触电子产品,当然,也不应该看电视。

 

上次在成都开会时,我们小组总结了看电视多的孩子的特点,现归纳如下:

 

1、意志力弱,专注力差。

 

2、不爱游戏,如果游戏在游戏中做得更多的是再现电视里看到的情节,自己想象的东西极少或没有,固化在所接受到的场景里。

 

3、燥动、情绪化。

 

4、对外在事物、对大自然不容易产生兴趣。

 

5、喜欢问问题。

 

6、不容易被喊动。

 

7、玩耍时破坏行为多。

 

8、咀嚼能力差,肠胃不好。

 

9、运动能力差。

 

10、            社会性发展得不好,与小朋友交往存在一定困难。

 

11、            不容易安静下来。

 

12、            参加晨圈困难。

 

13、            以说为主,行动困难。

 

14、            入睡困难。

 

15、            画画时颜色亮丽,且线条规则。

 

16、            对身边人没有感觉,同理心难于发展。

 

17、            自我难以入驻,生命力难以向上发展。

 

 

上面是老师们通过与孩子的接触所做出的总结,而下面是《谁在伴孩子长大》一书用科学的方式向我们解释的电视电脑对给孩子们带来的毒害:

对身体的危害:

●难以主动关掉电视;

●感觉迟钝、视觉疲劳,发育中大脑接受外界各方面的刺激不足;

●体质和视力下降;

●电视散发出的有毒物质和电磁辐射会导致重复性肌肉伤害和肌肉骨骼受损;

●儿童肥胖,缺乏身体锻炼,行为紊乱。

对社会能力和情感的威胁:

●    易患上孤癖症,脱离社会;

●    对电视电脑上瘾;

●    儿童游戏的天性被破坏;

●    儿童受到强烈的商业冲击;

●    反社会行为。

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    大脑组织性被破坏;

●    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

●    语言及读写能力被损害;

●    注意力下降,无法集中精神;

●    世界观狭隘偏斜;

●    学习兴趣及能力受影响。

 

道德方面的冲击:

●    接触不良影响如暴力、色情导致行为下降;

●    过量的信息使头脑钝化

 

 

 

这上面的总结,可能不是每一条都适用于每个看电视的孩子。但总体上,我们都可以从看电视的孩子身上看到一些这样的特点。

 

最近这一个月,我比较忙,当女儿和姥姥在家时,我了解到一般都会看电视。尽管女儿知道我不希望这样,但是她,每一次都会忍不住兴奋地给我讲电视上的内容,尤其是在睡前,因为知道我的不支持,所以她总是小心翼翼地,但兴奋地讲给我听。

 

我想起当初讨论时有老师提到看完电视的孩子会比较兴奋,看电视的孩子需要出口,就让孩子讲下去。那么看完电视孩子为什么如此兴奋呢?

 

看电视的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这与游戏完全不同,游戏是孩子主动工作的一个过程,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或游戏结束时,孩子会非常有成就感。而看电视的过程是不需要孩子用大脑用嘴巴用身体的,整个过程就是被动地吸收,所以,可以想象这整个过程孩子是压抑着的。所以看电视的孩子大多比较容易兴奋,且在游戏中喜欢再现电视中出现过的情景。孩子完全固化在电视的情景里。有些家长还会觉得这是好事,觉得孩子从中学到了东西,但是我们再想想,如果一个孩子总也不看电视,他仍在游戏,他游戏时不是再现电视里的情节,那么他做什么?我想说的是,他能做的就是开动自己的大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能玩出更多的玩法来,他的想象力一直在工作——这是对一个孩子或者一个人来说多么重要的东西啊!

 

在幼儿园里,在一群孩子当中,我们能很清晰地分辨出哪些孩子是看电视的孩子,而哪些不是,尤其是男孩。看电视的孩子,尤其是看同样电视的孩子们,他们会聚在一起玩一些打打杀杀的游戏,不停地模仿电视里的情节。尤其是,这样的孩子午睡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工作中,我们深感看电视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我们深深地感觉到,这个问题不容忽视。每次想起我自己都不能做到完全净化孩子的环境,我就可以想象家长的工作有多么困难。但是,我们一定要从现在起,开始努力。

 

 

在上次的分享中,我们也着重分享了如何和看电视的孩子工作,我觉得很不错,做为幼儿老师,值得我们学习,所以也一并总结在此:

 

1、让孩子持续、重复的工作,强化孩子的意志力。这需要让孩子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儿,比如让孩子每天刷锅、洗碗等。当孩子想退缩时,老师需要鼓励甚至陪伴孩子坚持一段时间。

 

2、干力气活,做有意义的事情。安排孩子做事情时,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比如安排孩子搬东西,搬过去搬过来的,是消耗了孩子的体力,但这事情不会带给孩子成就感,如果希望孩子能通过做事消耗孩子的体力的话,一定要让孩子做有意义的事儿,比如确实需要搬的东西。

 

3、看电视的孩子需要有出口,可以请孩子讲他看到的电视内容,这是一个消化的过程。也可以做得更“隐蔽”些,那就是与孩子聊天,聊出来,以让孩子没压力地放下。

 

4、可以用床单包裹和触摸孩子,和孩子的触摸感一起工作,这样会带给孩子界限和安全感。

 

5、多一些有意义的玩耍,给孩子创造性的玩耍创造机会,帮助孩子开始游戏。

 

6、还有一个最好的办法,那当然是停掉这件事情。让孩子减少或者没有坐在电视机前被动吸收的机会,鼓励并主动带孩子到户外玩耍,到大自然中玩耍。

 

孩子的童年很短暂,我们给孩子提供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孩子的成长,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他们的绿色环境吧!远离电视,从现在做起!

 

 

下面这篇译文来自http://article.yeeyan.org/view/347012/311996《电视制造脑残》,值得一读。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互联网的到来使得人们看电视的时间越花越少,转而上网冲浪的时间越花越多。然而,一项法国媒体测评机构的最新研究却得出相反结果,2011年的数据还刷新了旧记录:法国人平均每天花3小时47分看电视。这个数据每年还在稳步上升。1993年,平均值“仅为”2小时56分。老年人是最“上瘾的”,他们平均每天花4小时59分看电视,年轻人看电视的时间也有一拼:青年(1535岁年龄段)每天花2小时45分看电视,儿童(4岁到14岁年龄段)花2小时18分看电视。这个数据还没有把看DVD的时间算进去,如果都算上,我们会发现2011年一个法国孩子在电视机前呆的时间超过了他在教室呆的时间。法国人平均要在电视前花掉寿命中的11年,其结果不可小视。


这就是米歇尔 ·戴斯姆凯试图在他的书“电视制造脑残”里向大家说明的:作为机构的神经科学研究主任,他在书中罗列了目前对电视对人产生的作用的各项研究的结果。结论比任何当初的想象都吓人。电视对人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人体健康及社交能力都造成了高度的破坏。

这就是米歇尔 戴斯姆凯试图在他的书“电视制造脑残”里试图向大家说明的:作为法国国家健康及医学研究院的神经科学研究主任,他在书中罗列了目前对电视对人产生的作用的各项研究的结果。结论比任何当初的想象都吓人。电视对人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人体健康及社交能力都产生了极大的破坏。


该书第一个结论:看电视让人变傻,尤其严重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让我们来细细描述一下危害。德国两个儿童心理学家皮特.温特斯坦及罗伯特.J.琼维斯以无可反驳的方式展示了电视对儿童的创造力的伤害。他们进行的是“画小人”测试,两组五岁儿童,第一组几乎不看电视,第二组每天平均看3小时电视。结果一目了然。



第一排小人是每天看电视时间不超过1小时的孩子画的。

http://cdn.yeeyan.org/upload/image/2012/08/22135508_54684.png

第二排小人是每天看电视超过3小时的孩子画的。http://cdn.yeeyan.org/upload/image/2012/08/22135546_46038.png


第三排,是那些看电视时间和内容不受限制,显然是被电视内容吓到过的孩子们画的。

http://cdn.yeeyan.org/upload/image/2012/08/22135600_57857.png


另一些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每天看电视一小时,孩子增加了43%的肄业可能性。另一项研究对青少年做了长达三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学习成绩下降和看电视的时间成正比: 那些在观察期间减少电视“消费”的孩子,他们考试不及格的危险也随之下降了50%,相反,那些“消费”电视时间增多的孩子,考试不及格的危险率也成倍增加。


电视同样损害了负责关注事物和集中注意力的大脑机能。大脑产生两种注意力,外界刺激引起的注意力和自觉注意力。外界刺激的注意力是天生的,动物也有这种注意力,由条件反射引起。如果周边环境有什么新情况,就会吸引这种注意力。电视就是以快速运动的影响和鲜艳的颜色引起孩子们这种注意力。 但要注意,在同一种条件反射反复刺激下,大脑潜力就会匮乏。短时间内,小孩在看电视后不容易集中精力完成另一项任务,持续不断的外界刺激调度起来的注意力将影响大脑回路产生自觉注意力,而这种自觉注意力不是天生的。自觉注意功能将在人的一生不断生成,它使人的注意力集中,更直白地讲,就是使智力得到发展(大脑对信息的分级有序处理)。一项针对电视对自觉注意能力影响的量化研究发现这些危害是可以累加的。三岁时每天看电视一小时可以诱使被调查者到他八岁时发生注意力涣散问题的可能性成倍增加。八岁时每天看电视一小时可以诱使被调查者发生注意力涣散的可能性增加50%,十四岁时每天看电视一小时,这一可能发生的机率增加44%。如果一个孩子在16岁时有注意力涣散的症状,那他学习成绩不好的可能性比其他孩子多四倍。


另一项针对03岁儿童进行的研究表明,即使仅仅把孩子放在一个开着电视的环境里(就算孩子不看电视),孩子都会有被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是智力发展迟缓的症状(频繁更换玩具、游戏方法越来越简单、提前结束游戏、游戏时间不能集中精力)。

电视对语言能力的破坏也很大。美国人对语言障碍和电视的关系做过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建立在从六十年代至今的大学入学的语言测试上。在电视进入美国家庭以前,语言测试的平均分是550,六十年后,30%的家庭都有了电视机,平均分掉到540 到了七十年中期,93%家庭拥有电视后,平均分掉到了500一下。从那时到现在这个分数不再有变化。


电视屏幕对语言能力的破坏也存在在DVD和教育类电视节目中。 这个结论是这样得出的: 将家有1218个月孩子的家庭分成三组, 第一组我们没做任何要求,第二组我们告诉家长让孩子学习一个清单上的25个单词。第三组我们给了一张包含清单上上述单词的DVD,要求其在一个月内每周观看五次。结果:学得最好的是第二组和家长有互动的孩子,看DVD学单词的孩子学得最慢,认识的单词甚至比第一组没有任何特别教育干预的孩子还少。还有一项研究证明,教育类电视节目使孩子的语汇量降低了10%。一个没有父母互动的孩子,他能获得的单词数每天都下降25%, 这样的减少速度如果坐视不管,将会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电视不仅让人变傻,还让人变得有攻击性



所有的研究出版结果都证明了消费暴力图像和个体攻击性的关系。要知道60%的电视节目都有暴力镜头。平均一个电视观众观众每年要看到2600个犯罪和13000个暴力行为。 那些想要弱化屏幕暴力效果的人总是用“渲泄情绪”的作用来当挡箭牌,说什么暴力图像帮助我们排解攻击冲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不仅3500个就此问题展开的研究无法证实这一点,而且这些研究反倒证明了观看暴力电视节目对产生攻击性冲动的巨大影响。研究已经证明儿童的反社会性行为(撒谎、欺骗、不听话、出走,等等)和电视有关。森特沃的研究更是无可辩驳地证明了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内容和犯罪率的关系(尽管电视并不是唯一的需要考虑的因素,但它的作用不可忽视):“如果电视技术从未出现,今天美国每年将比现在至少减少一万个杀人案件、七万个强奸案件、和七十万个伤害性袭击事件。”


天天看暴力镜头的人更容易赴之暴力行动。眼窝前额皮质是大脑负责抑制暴力冲动的部分,这一部分发育较晚,要等到青少年时期才开始。看暴力图像看得太多的孩子,这一部分完全萎缩了。他们大脑里完全不能产生抑制暴力行为的物质。


电视看多了还经常减少寿命。


首先是那些间接效应:肥胖(电视抑制身体产生吃饱感觉的机制),烟草中毒(尽管烟草广告被禁,电视节目中出现的吸烟镜头让人觉得它有积极的一面,对超过一半的吸烟青少年产生了长期的影响),性(就像烟草一样,选择神经元机能受反复出现的镜头影响,电视的不良影响让青少年过早怀孕,还有流行病研究证实传染上性病的危险增加三倍)。这一切是否是悚人听闻?我们以为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


在斐济群岛进行的一项研究很有说服力。我们把电视信号通到了其中的一个岛屿上。安电视之前,大家都喜欢女人的丰满,没有人减肥,由此引起的饮食问题根本不存在。三年后,研究者发现70%的青少年在节食,11%由于饮食习惯引起的严重疾病(暴食症、厌食症)。但这并不是最糟的。一项非常严肃的澳大利亚疾病研究表明:由于看电视长久不动,看电视有使人减寿命2.53年。看一小时电视,也就是肥皂剧的一集,减少22分钟的寿命。科学证明了,看电视是自杀?理论上是的。你还想看“王座游戏”(热播大剧)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