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星老师在重庆的工作坊感悟
(2012-07-17 06:16:50)
标签:
杂谈 |
黄晓星老师工作坊感悟
今年四月,在成都华德福学校参加幼教培训时的那段时光,是我几年来第一次与那里的孩子们共在学校的时光,因此感慨颇多。
当周一早晨上学时间来到时,最震憾我的,是看到那里的孩子竟然背着小提琴等乐器上学。我不由得感叹:这是传统教育下多少孩子不得不用晚上周末等时间专门由父母陪着甚至是被迫学习的乐器啊!
有一天,放学后,看到两个小学女孩在沙坑里修筑,我再一次被震憾。
我也是一个爱孩子的母亲,天下的母亲都想把最好的东西给自己的孩子,我也是。
我的女儿今年秋天六岁半了,在我心中,在目前阶段,如果能送给她一个最大最大的礼物,我想那一定就让她在小学阶段接受我心仪的教育——华德福教育。
我以为我做不到,结果,或许是因为太想了,我竟然能做到了,尽管我将期推迟了一年。
当黄老师得知我们有意实践小学时,他刚好在国内有两天的空档时间,他说他可以来给我们做一下小学课程的全面介绍。当时我非常激动。
我们纳溪园第一次组织真正意义上的收费的工作坊,因为收费,这其中还有些小插曲。事实证明黄老师的决定是非常合适的,一间四十平米的教室,容纳了五十多位重庆的家长和纳溪园的老师们。
我以前也只与黄老师有过一面之交,我对他了解得并不多,也不知道他的演讲能力如何。其实,内心忐忑过。
开始时间定于10日晚上7点,家长们都非常期待。黄老师仅仅是通过两张图片带给我们的东西就足以震憾我们了。
其实,那些道理我都懂,但是,从没象现在领悟得如此之透彻。
整个培训过程,我没记笔记也没录音没照相。我们纳溪园也没安排教师摄像或者录音。我们实在不愿意分散精力进行现场录相或照相错过全心全意学习的机会。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个人的体会是,但凡参加培训,一般在那当下吸收多少就多少,如果想着回去看笔记或录相再格外多吸收一些东西非常难。
所以,我仅凭个人的记忆来分享一下此次工作坊给我带来的感悟。
在孩子们的玩耍中,为了抢玩具而发生的冲突是很多家长或老师都经历过无数次的,这冲突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抢东西。一直以为,很多妈妈和老师都用专家教用的“谁先拿到谁先玩”这一方法去“引导孩子”,感觉过不妥,知道合作的重要,但在这中间,缺少的或许就是方法。黄老师以提问的方式来讲解图片上的孩子们之间出现的抢东西现象,引导我们通过促进孩子们之间的合作来化解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的冲突。平时,在孩子们玩耍中,成人是无须介入的,但是,在出现这种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冲突时,成人必须正确介入。但是,这对成人的要求非常高,因为成人在介入时的思考和所使用的方法太重要了。成人正确的认知常识指导下采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依据时间环境具体情况而定。只要我们具备正确理解合作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的认识,只要我们认同“强”比“胜”对人生更重要,那么这些常识就能指导我们采用正确方法去解决孩子的冲突。黄老师这是教给我们所有听讲座的人“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的方法,使我们开悟。
黄老师举了两个例子,刚好在他的博客中也看到了这两个例子,我直接复制过来:
我们有很多方式学会生存。现在我们绝对的相信适者生存。有竞争力的能够大吃小、小吃虾的一种生存的办法。因此,我们就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具有竞争力。这我觉得是一个悖论。我觉得孩子首先要学会合作,再去竞争。孩子不会直接就学会合作,他是要教的。两个孩子来玩秋千,这个孩子也很想玩,我们就听到很平常的一个教育,你要等着,等那个孩子玩完了以后你再玩。其实没有道理。因为那个孩子不喜欢你,我就不给你玩。我不玩也要呆在那里,反正是我玩的。于是,打架就起来了。这样的话我们就要教孩子。我们说孩子,你也想一起玩是不是?是啊。你来推豆豆,豆豆也很舒服了,玩着玩着,我们换一下。因为孩子一开始首先想到是自己,老师不教这些的话,孩子怎么学会合作呢?另外一个例子,他们在沙坑那里挖沙坑,另外一个孩子来了,老师就要注意了,这个孩子有可能来,他也想参与,他怎么参与呢?很容易理解到,有一个孩子一脚就踹进来,那个孩子就抓着沙洒过去。老师就要看了,这个孩子会一脚踹进去吗?还是说只是走在这里。老师就走过来,你们两个人在堆城堡,你的城堡好漂亮啊,可是没有水怎么防止敌人呢?你要不要另外一个好朋友毛毛去挑水来灌水,把你的护城河的河灌起来?那两个孩子说好,老师就说你去吧。这个孩子就去灌水过来了。一个孩子、两个孩子,他觉得不过瘾,用竹片把水引过去了。这是一个大型的工程,而且孩子在玩的过程里面有很多的学问。
我想起我们园老师给讲的一个类似的案例,十几个孩子在玩游戏,另外有个孩子想加入,但没角色安排了,老师问游戏中的小朋友们,你们家有没有看家的狗啊,小朋友们说没有,那需要不,当然需要了,结果这个急于参加的小朋友也乐于去当一条看家狗,就这样,孩子们一起游戏了。
这是孩子们之间的合作。
合作的意义远不是我这篇感想中所能阐述清楚的,我相信大家也都明白。在华德福教育下,在孩子们的自由活动中,孩子们在游戏中提高了自己的合作能力,这对于这个孩子整个人生的意义有多大,我们只有想象。
有很多人觉得孩子们的玩是没有意义的,坐在教室里学习才更有意义。更有甚者,将这种对孩子意义非常的自由活动时的玩耍称之为“随便玩”,这一随便,给人感觉是没有意义是在荒废童年一样。
黄老师再三提到,家长们培养孩子的目的性太强了,我们成人太功利了。看到孩子挖沟渠会联想到孩子以后要当工程师,看到孩子做面包会怀疑以后孩子会选择当个厨师,看到孩子做农耕联想到孩子可能以后只会种地。。。。。。。
在未来的人生中,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童年时代学到的技能,而是无数丰富体验给他们的人生准备的思考的素材、创造力。系统的思考能力、创造力,在孩子成长的每一刻、每一个当下,能够很好得到保护并促进其发展的,这就是真正面向孩子未来发展的教育。也许,只有华德福教育。因为,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孩子们在童年的短暂时光里,才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与其他小朋友自由地玩耍;也是在这种教育之下,孩子们才会拥有丰富的玩耍体验,这些体验将是他们人生漫长人生展开思考的宝库、培育他们健康身心灵的有机土壤。感谢华德福教育,坚持不懈的帮助我们正确的认知人类、认知孩子,以保护他们成长、真正培育他们面向未来 “强大”地成长起来。。。。。。。尊重孩子,与孩子的天性合作——这是我们每一个成人在天使到来之前就应该做好的准备。
“胜人者胜,胜已者强”。
这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因此,人们很容易看到自己的对手。今天在咀嚼黄老师的演讲时我一直在想:其实,人生最大的对手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合作才能强大起来,竞争只能削弱彼此的力量。人最大的胜利是胜已而不是胜人!
此次演讲,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关于合作的内容。其他还有一些,我简单带过:
黄老师提到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家长信任学校和老师,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机会越多,他的孩子成长得越好。
孩子的状态与家长的状态有直接的关系,一个不信任学校和老师的家长会在无意识把这种信息带给孩子,因此孩子在学校也很难建立起安全感,对老师也很难信任,因此孩子状态自然不会太好。出现这种情况时,很多家长会不自觉地从学校和老师那里找原因,其实,孩子的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当家长发现自己孩子有问题时,那么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定不会错。
黄老师提到的信任我也很有感触。
孩子来自于家庭,太多的父母习惯于图当下省事儿而骗孩子,比如,如果你不吃饭我就不喜欢你了,如果你打人我就不要你了,甚至还编一些不存在的事儿,比如如果你不乖乖地睡觉警察会来抓你等。孩子们从小在家被父母骗上幼儿园被老师和阿姨骗,因此他不会信任这些人。一个连父母都不信任的孩子,他如何来信任这个世界,并且在这个世界上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还有关于底线
与孩子相处时一定要有底线一定要守住底线,如果一次守不住以后就很难再处理。我们要分清孩子的哪些要求或者说是做法是原则性的哪些是非常原则些的,一定要找到这个界,原则性的东西必须坚持,没有商量的余地,非原则性的东西可以松动,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小小的快乐。
比如,孩子拿了超市的东西没有付款,这是原则性的问题,必须付款;比如孩子放学后想多玩一会儿再回家,只要不影响他人多玩一会儿也没关系,这不是原则性的问题。
关于完美的教育
华德福教育对教师要求特别高,因此,教育需要老师来实施,再完美的教育没有完美的老师来实施也不完美。但是,在中国目前的现实状况下,我们很难拥有非常成熟的老师和家长、社会环境,因此,如果你还要选这种教育,在发展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接受它的不完美,并致力于不断完善它。
关于接轨
其实,成都华德福学校才做了跟踪,对所有幼儿园毕业和小学阶段离开的孩子以及小学毕业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接得非常好。但是黄老师问了,为什么要接轨?我们不是不喜欢主流教育吗,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和它接轨?我们知道的规律是,从来都是非主流领导主流!
后来我看到一位朋友写到,华德福教育是要我们的孩子与生活接轨。是的,与生活接轨,这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家校合作与非赢利组织
时间匆忙,黄老师讲得不多,但重庆的家长们比较感兴趣。那天下午家长们留下了一部分专门讨论学习。
两天多的时间匆匆而过。
黄老师对重庆家长评价非常高,说大家热情比较高基础也不错,对纳溪园的家长评价也非常高。但对华德福教育在重庆的发展状况有些担忧,想起这些时看到他心情有些沉重。
真正的华德福教育一定是非赢利的,在全世界都如此。华德福教育倡导合作,这不仅是教育孩子时才需要注意的,而是所有的华德福教育同仁都应该抱着开放的合作的心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