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阳光三月
阳光三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729
  • 关注人气:60,5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遇见了华德福的谁?

(2012-07-07 03:32:29)
标签:

宋体

华德福幼儿园

成都华德福学校

教育

育儿

分类: 华德福之路

你遇见了华德福的谁?

 

第一次在成都参加华德福培训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情啦,那时对华德福心存很多疑惑,我带着很多问题躲在那里学习。所以当我和张俐老师面谈时,她说她从未见过我,其实那时我已经在华学习过四次了。我悄悄地学,没有在那里和任何老师和同学有过多的接触过。因为当时我在观察,观察与华德福有关的各种人,以便我在心中衡量这种教育。

 

那时我得到的信息之一是华德福不主张阅读,真是印证了。培训中的一天晚上,讲座开始前,有几个同学坐在那里聊天,聊华德福不主张幼儿阅读时,我冒出了一句,我女儿就读了很多书。当时,一位同学突然转过身,用手指着我用感情非常强烈的语气说:“你肯定是有目的的。”我当时无语,没多说一句,因为,我觉得我和她不可能有共同语言。目的?谁干什么是一点目的都没有的?我们带给孩子的一切都是有目的的,难道不是吗?当时感觉得到那个女人对华是很熟悉的,事后了解到她已经学了好几期了,在做华德福幼儿园。我那时忍不住地想,这个园长挺可怕的,她指着我的那只手一直给我一种一把抢的感觉。两年多过去了,经常会想起这个用枪对准我的华德福的女人。

 

世界很小,后来,一位远在祖国东部的朋友带着孩子去了这个人开的幼儿园,一点儿都不了解华德福的朋友问她们为什么给孩子提供木头当玩具,朋友说那人弯腰拿起一块木头“质问”她:“你难道不觉得它很滋养人吗?”朋友有些犯晕,她问我:“三月妈,我怎么觉得这人怎么就这么神经病呢,什么滋养人啊,我就是没感觉。”是啊,对一个对华德福完全不了解的人这样说是怪怪的,用大家常用的一个形容词就是“神叨叨的”。“滋养”的感觉被深刻体验是我在上上个月去买幼儿园里建设要月的木头时。那天,当我进入木材市场时,看到大块大块的木头时,看到又长又粗的木头时,感觉真是舒服,有一种触摸的冲动,有一种拿在手心的冲动——当时我就想,这就应该是被滋养的感觉吧。但对一个没有接触过华德福的人去讲这样的话很难让对方不觉得奇怪。

 

我又想起一个人,某次,我去成都华德福参加一个工作坊,接待的是一位华德福小学的家长,是位妈妈,瘦瘦的,打扮挺怪异的。她带我们去宿舍。到楼下时,她脱下鞋子光脚上去,并同时要求我和同行的人也脱鞋。天哪,那地板当时真的很破很脏。我当时心里就疑惑:这样的地板真的需要脱鞋吗?我们的脚不该被保护吗?从里面再出来时,真想找个水龙头先洗脚再穿自己的鞋。

 

由于网友对我的的信任,这两年没少接到网友向我咨询的邮件。这些邮件分分类,其中一类就是向我请教她是否该送孩子去当地的华德福园,她们说她们喜欢华德福,可就是觉得他们那里的华德福园怪怪的。我大概总结了下,举几个例子吧,有一个家长说他们当地只有一个华德福园,园里只有园长参加过培训,老师都是园长亲自给培训,园里吃得特别好,感觉就是个贵族园,很贵,老师也穿长裙子,但对孩子没什么耐心,没有其他华德福的感觉。

 

有个朋友说他们当地的华德福如果想去参观人家爱理不理的,但如果说到家长培训对方就超热情,好象就是为了收家长培训费。

 

有个朋友说她女儿去上当地的华德福园时,由于是新去的孩子,其他孩子都欺负她女儿,女儿很痛苦,跟老师讲,老师说让孩子自由发展大人不干涉,结果她的孩子痛苦了很久很久妈妈也伤心了很久很久,妈妈总是问自己:难道心中那么理想的教育真的是这样的么?

 

有位妈妈想送孩子去华德福园,她的孩子只爱吃肉不爱吃菜,可那里的华德福园只吃素不给孩子吃肉还要求家长在家也给孩子吃素。

 

有好几个妈妈很疑惑:她们孩子上的华德福幼儿园不给孩子书看也不让家长给孩子书看,说是华德福教育不主张阅读。

 

。。。。。。

 

最初在成都华德福学习时,还遇到了少数的几个看着真的很怪异的人,这些人让我曾经象胡萍老师一样怀疑华德福教育。但是,在那培训期间,总是被爱和宽容的氛围包容着,这种氛围也感动着我。尽管心存怀疑,但我仍坚持参加各种可能参加的培训。慢慢地,我发现我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华德福,我也慢慢地意识到:无论多么好的教育,都要看是什么样的人在做!一百个人对华德福会有一百种理解,尤其是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

 

我清楚地记得,不止一位培训老师和成都黄老师张俐老师强调过,千万不要学习几天就回去开华德福幼儿园。他们对这种教育的态度是多么地严谨和负责。去年八月,我和张俐老师面谈时她嘱咐我,让我从那时起就开始做,能做多少就多少,但不要对外宣传说自己在做华德福教育而是说在实践华德福教育,也不要把自己的园的名字冠以华德福——这一嘱咐更让我感觉到这一教育的神圣和严谨。但是,我们分明看到,身边的华德福园越来越多,大家都说是,家长也就认为是。是的,有的人可以去成都转一趟回来就将自己园的名字冠以“华德福“这样的三个字,甚至还有人招了三五个孩子就说自己办了一所华德福学校,有的园更有意思,没有人参加过培训一天也成了华德福园。。。。。家长并不都是会去成都广州北京参加过学习,然后就长了一双能够甄别真假的智慧的双眼。家长认为你说是就是,慢慢地感觉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就开始抱怨:这华德福教育怎么这样呢?这华德福老师怎么跟神经病似的呢?

 

我想,胡萍老师尽管身为专家,但还是被这样的办园者给“忽悠”了。且不说华德福教育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教育,单说胡萍老师这样的一个专家,如果她在工作中或者生活中遇到了Thanh奶奶、黄晓星老师、张俐老师、李泽武老师、徐添老师、桂英老师、春仙老师、台湾的林玉珠校长和秋香老师,香港的陈善美及她爱人。。。。。。如果她总是听这样的人讲华德福,如果她参加过华语大会或亚太地区的华德福教师大会,那胡老师这三篇质疑华德福的文章又会是怎么样的另外三篇啊?!

 

胡老师不是研究华德福教育的专家,不是从事华德福教育的老师,可能也没有参加过华德福的培训,但她仅凭自己遇到的这些就写出题目如此之大的问题文章来,我觉得以她贵为专家的身份无论如何都是不合适不成熟的。尤其不可思议的是,她写的上性教育课的那个园,貌似华德福园有这么多孩子的寥寥无几,甚至除了成都根本不太可能,但一般的班应该不会超过二十个孩子。且不说这些,单说那些孩子把人统一画成了花花草草不会画人,我就真不明白了,我的孩子刚好六岁,虽然每周会有湿水彩日,但园里放着的蜡块和画本让她可以在园里随意地画,那画上东西太多了,我随时可以上传N张来,何止是人,各种各样的人,还有房子小鸟等。我有个习惯,就是经常在放学后,孩子和老师们都离开了,我就进教室翻看孩子的画本,那画本上的画,真是丰富真是美,看着真是享受真是被滋养的感觉。哪里是胡老师讲的只画湿水彩画孩子们不会画人,孩子们每一天的自由活动中他们是可以随便用蜡块创作的——这应该也是华德福园的特色吧。

 

其实,做为一个专家,如果要讲华德福的孩子如何如何,在国内,不能看芭学园,也不能看某个家庭园,做这样的研究或者想写这方面的文章,起码应该去成都华德福学校调研后才有资格去写。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片面和失真,避免误导他人。

 

评判一种教育,真的跟我们遇见的其中的人有关。但不管遇见谁,我想我们都不能有有失客观和公正。

 

其实,我本来就是一个容易冲动的人,过去也写过一些比较片面的又是评判性质的文章来,现在意识到其中的不妥,经常都会尽可能地“检点”自己。由于自己博客还是有一群固定的非常任任我的读者,所以我经常告诉自己要慎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