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与婴儿合作的母亲,养一个合作型的孩子!

标签:
合作型孩子育儿 |
分类: 发现孩子 |
与婴儿合作
成都华德福学校徐添老师(男)与您分享华德福教育在中国的发展(链接,可点击打开)
中国华德福第一人黄晓星老师向您全面介绍华德福小学课程(此两项活动都于七月在纳溪园开展,欢迎参加!)
有水晶前我忘了带着小婴儿是件多么不自由的事儿了,以至于连吃饭睡觉都不自由,更不要谈其他。但是,喜欢她,爱她,虽然累和不自由,但是,仍非常享受这个过程。
很多很多的感悟,没时间娓娓道来,但又有诉说的冲动。
前天下午去了朋友家,在她家小区里玩了两个来小时,非常大的一个小区,很吃惊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小孩,就连象水晶这么大的小婴儿我都不数不清遇到了多少个。当朋友对着水晶感叹道 “水晶,你多幸福啊,你妈一天都抱着你”时,我仔细回忆了下,加上当时放眼望去,竟然发现那么长时间里遇见的那么多孩子都是被老人带着的,除了我和友人的女儿,其他无一例外地都是被老人带着。
接下来我就心细了点儿,当走过一位抱着一个和水晶一样大孩子的老太太时,当听到她打孩子屁股怪孩子就知道啃衣服不好好喝奶还怪孩子就让她抱着走一坐下就哭时,我问她孩子妈妈周末应该不上班吧,老太太说孩子妈妈才懒得抱他呢,累死个人,出去耍了。
还有一位给母婴店发宣传单的年轻母亲,和朋友聊了一会儿,聊天中得知她原来也是个全职妈妈,带孩子近一岁时带得实在是太烦了,所以就出来上班了。
我想起我经常带着两个孩子散步时也会遇到两位老太太带着一个两岁的男孩散步,因为山上是农村,我想孩子妈妈一般是不需要上班的,就问她们孩子妈妈哪里去了,老太太们说孩子太调皮了,妈妈带伤了(重庆话,大概意思是嫌太累带够了)所以出去上班了。
有一天很早的早晨我遇到这两位老人中的一位带着这男孩散步到我们门口,只要放下那男孩他就往公路上冲,老太太气得不行,拉过孩子就打:“跑嘛,你再乱跑把你送到幼儿园关起。”我当时心想,原来在一些人心中幼儿园本来就是关孩子的地方是不自由的地方是不好的地方啊!
我又想起数不清多少次,也许几十,也许上百,我带着水晶在火车上或医院里或散步时或其他场合,当我们与那些抱着和水晶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相遇时,总是能看见抱孩子的老人把孩子放在嘴里的手抽出来打两下或者把孩子正在啃的衣服抽出来,同时还说:“你看人家妹妹都不吃,你要遭打!”如果遇到孩子哭闹他们会说:“你看人家妹妹都不哭,就你不乖!”
其实,我已经已经麻木了很多,因为我极少会去给一起带孩子的人去讲道理。偶尔实在忍不住了就说妹妹也会吃手的,很正常。仅此而已,我只能说这么多,多说也无益的,除非确实遇到那些想多听的人。
我想,几乎是没有孩子不吃手就长大的,而这些老人带过不止一个孩子,怎么还没摸清楚这个道理呢?
还有,象水晶这样小的婴儿,是绝对的天使啊, 他们应该每天都被呵护得很好,只要不饿就应该是笑呵呵的就应该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无论干什么都是绝对正确的,他们没有任何被否定的理由,他们真的是绝对正确的。可是,那么多个带孩子的人尤其是老人,他们会打孩子的屁股会打孩子正在被吃的手会将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相比说自己的孩子不乖——其实,在我内心里,这是多么残忍的行为!在我的内心里,这孩子是多么可怜可悲的孩子!
还有,我实在是没办法接受那些生孩子的人自己不带而把孩子交给老人来带,我相信有些妈妈因为要生存要养孩子没有办法,但是我不相信几乎所有的妈妈都必须去上班都必须在周末加班。而如果随便问一下,有很多妈妈就是把水晶这样大的小婴儿交给老人来带而自己去“享受生活”了。
无论是否认识,每一个向我抱怨孩子不乖的母亲或老人,我基本上都相信是他们没带好孩子,我基本上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是天使,他们真的真的很乖很乖。他不乖是因为你没好好爱他!
对于一个水晶这么大的小婴儿,她需要什么?无非是换换尿片,喂她吃饱,抱抱她,逗逗她、也同样被当成一个人来尊重——就这么多!多吗?当你的孩子还只是个小婴儿时,你有这么做吗?你确定你没嫌他哭闹吗?你确定你天天陪着他睡觉吗?你确定你尽可能地母乳了吗?你确定当他还只是个婴儿时你没打骂过他吗?如果你确定,你就没有理由养一个不乖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的状态都是母亲状态的呈现,每一个孩子的状态都是他所生活的家庭状态的呈现。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充满爱的家庭里,被好好地爱着呵护着,那么,他真的永远是天使,他不会被无故地否定无情地被贴标签。
三四个月的小婴儿不会谁比谁乖谁比谁不乖,如果你跟我说水晶乖,那么我告诉你水晶是一个多么难带的孩子:水晶和三月完全不一样,她特别爱哭,而且,只要哭起来就没完没了,能把人哭崩溃,尤其是前两个月,只要她的要求没有被在第一时间满足,她就会没完没了地哭。举个例子,在成都培训时,有一天晚上张俐老师组织我们分享瑞士大会的内容,还有半小时结束时,我妈打电话,我知道是因为水晶哭了,但其中讲的内容是关于男孩的,我特别感兴趣,不舍得离开,所以就豁出去没理。当后来结束后我跑回住处时,我妈气得一顿牢骚,她气急败坏地说:“学学学,你们都疯了,成都的老师也疯了。。。。。。。她要哭死了,我也要被哭死了!”水晶哭起来最大的特点是声大,没完没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她一直哭,哭到差不多最后时脸色都发青了,都要窒息了。
水晶越小时越爱哭,而且我们必须得在她有信号时第一时间满足她,否则就会大声地没完没了。三月爸爸非常喜欢水晶,但是在水晶前两个月时,他不够耐心。有一次水晶哭,他先是抱着,后来放在床上,也是被气得够呛了,我问他为什么不抱着,他答:“我抱她她也是哭,不抱她她也是哭,所以就不抱了。”水晶的哭声是很容易让大家崩溃的。
在水晶一两个月时,我抱她非常多,如果我抱她她可以一觉睡两个小时左右,如果我不抱睡二三十分钟就会醒,一醒就哭。为此我没少被我身边的人批评,尤其是我妈妈和老公,他们都觉得我太惯孩子了,而且他们认为这样下去水晶就会习惯被抱着以后放不下。
但是最近两个多月来,水晶被给予最多的评价就是好带、爱笑。给她照艺术照时,只十多分钟就照完了,因为太爱笑了,照得也极好,选片时不忍放弃而多选了15张。水晶从那个爱哭爱闹的传统意义上不乖的孩子变成了一个爱笑的人见人爱的孩子——我想,这不是自然成长的结果,应该与我有很大的关系。
我不完全认同要一直抱着孩子,比如象现在这么大的水晶,五个多月了,如果整天被抱着她就会很累,当抱久了再把她放到床上时,她会立刻地舒展自己的身体:伸胳膊,蹬腿,侧身。。。。。。而我同时感觉,躺久了她也累,毕竟不是很会翻身。但是,做为一个一两个月的小婴儿,延续着出生前在母亲子宫里的姿势,加上对这个世界的陌生感,我想他们应该是更喜欢被抱在怀里或搂在怀里的——除了吸奶,他们最喜欢这样——这是我养育两个孩子带来的感觉和判断。
有很多人不赞同这个观点,他们认为如果总是抱小婴儿会惯坏了他,会让孩子养成抱的习惯,会让他们习惯了被抱——我非常非常反对这一观点。抱小婴儿对他来说只是一个过渡,是孩子从适应子宫到适应子宫外的世界的一个过渡。试想想,当一个小小的小小的婴儿从母亲温暖的粉红色的子宫里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他有多么孤单和恐惧——我们不知道,因为他们不会用一般人能听懂的语言来表达。这时候,能够温暖这个小婴儿的,能够让他日渐强大起来的,除了维持生命的乳汁外还有什么?难道没有了么?难道不是母亲(或者是他人)的怀抱么?
让新出生的婴儿回到母亲的怀抱里,虽然不如象在子宫里那样被水和温暖包围着,但是继续听着母亲的呼吸和心跳对孩子来说将是她多大的安慰呀,我们难道不能想象得到吗?
我坚持抱我的孩子,尤其是她们很小时,我尽可能地环抱着,营造一个还在子宫里的氛围。我相信当我是一个小婴儿时,我一定是期待着这样的怀抱的。
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人巴不得小婴儿一出生就学会独立四五个月时就开始学认字,他们觉得孩子什么都得早早地学,不学就迟了。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容易变得强大起来容易独立起来呢?是一出生就被单独放在一个房间里的么?我相信只有那些在该被呵护时能得到很好呵护的能得到很多很多的爱的孩子才容易变得强大起来才能够早日独立起来,因为,他们不必把心思放在如何来索取爱这件事上。年幼时爱不足的孩子也许会穷尽一生来索取爱和关注。
今天早晨我三点钟就起床了,从我起床后水晶就开始不睡整觉了,断断续续地醒,我就不得不去安抚她。而我清楚的是,如果我不起床这么早而是和她一起睡到天亮,她最多也只会醒一两次。而三月,大概从一岁多起就睡整觉了,通宵不醒,而且雷打不动的。我知道,水晶还需要我在她身边的陪伴,虽然睡着了,但她能感觉到我是否在她的身边。而三月,从小就得到了高质量的陪伴,很容易进入深睡眠。
孩子最需要爱和关注以及怀抱,也许很多人都可以给他们这些,但是,他们最在意最需要的是母亲的爱和关注以及怀抱。母亲陪伴较多的孩子更容易独立,内心更强大。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母爱是这世界上最不可替代的。一个连母亲都不爱的孩子,他的内心是很容易自卑的。
总听到人们说孩子不乖不听话,我想,他们太需要一个合作型的孩子了。但是,孩子的合作能力来自于哪里?孩子一出生就需要爱和呵护,而你却锻炼他独立——这难道不是在与婴儿的天性做对吗?孩子要抱你却要他躺着或自己走,孩子哭着表达自己的要求时你不理,孩子要吃手你非要给拉出来,孩子尿裤子你不高兴孩子玩水时你怕衣服湿了孩子玩泥时你嫌脏。。。。。。你总是在与孩子做对!但是到后来,到孩子一两岁两三岁时你却嫌孩子不听话总和大人对着干。是谁教会了谁不合作呢?
一个孩子在该被满足时都被满足了,那么他很容易成为一个合作型的孩子。比如,多抱抱新出生的孩子,允许孩子吃手,允许孩子玩水玩沙,允许孩子说不,给孩子充分地玩耍游戏时间。。。。。。这时你再管理自己的孩子,我相信一定很容易。
孩子是成人的镜子,如果你养育一个不合作的孩子时,那一定是你不够合作;如果你养育一个胆小怯懦(如果可以这样定义的话)的孩子时,那也一定是你不够强大;如果你养育一个喜欢耍混撒泼的孩子时,那一定是你的底线不清;如果你养育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时,那多半是你强迫他学习太多。。。。。。
先做一个能与婴儿合作的母亲,然后,你就会拥有一个合作型的孩子。当我们看到身边太多太多的人怪孩子不孝时,人们总是将矛头指向子女,没有人想到这个孩子是如何被爱大的。那些留守儿童,你能指望将来他们能成为病床前的孝子吗?你能相信有一天当父母老去时他们能去搀扶吗?他们或许甚至没有体验过被母亲拥抱和亲吻的滋味儿。那些尽管不是留守儿童但实质上又酷似留守儿童的孩子,那些想被母亲抱抱却惹得母亲把他放在家里自己出去玩耍的孩子,甚至那些为了少被孩子缠着而半夜才回家的母亲,将来,他们能指望自己的孩子有多孝敬自己么?
我总是想,儿女照顾年迈多病父母的方式与父母照顾小婴儿的方式一定很相近,被呵护得很好的得到充足爱的孩子其实你不用给他讲孝道——他对父母的孝来自于他的童年得到的爱和呵护——这不是通过学习(被教)才具有的能力,这是在他还是一个婴孩时就从照顾他的人的方法中习得的。
爱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