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父亲的爱、母亲的爱

标签:
孩子父亲育儿 |
分类: 发现孩子 |
![[图]父亲的爱、母亲的爱 [图]父亲的爱、母亲的爱](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父亲的爱、母亲的爱 [图]父亲的爱、母亲的爱](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父亲的爱、母亲的爱 [图]父亲的爱、母亲的爱](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父亲的爱、母亲的爱 [图]父亲的爱、母亲的爱](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父亲的爱、母亲的爱 [图]父亲的爱、母亲的爱](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父亲和孩子
在我经历的岁月里,养了两个孩子,大的六岁,小的两个多月,同时亲历过大概六十个孩子的入园焦虑。每次看到我的孩子遇到高兴的事和不高兴的事都与我分享时,我很感动,这是为人母的快乐与幸福的一部分。我是我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的喜怒哀乐最乐于与我分享——我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两个如此在意我,将自己的生命交付于我的孩子而倍感活着的幸福与意义。每当有新入园的孩子扯着老师的衣角要去找妈妈时,我内心都在想,孩子背后的那个人何其伟大!有一个小生命如此地在意她、依赖她,甚至因她而存在——这意味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着那个女人的怎样的付出啊!
真的,我从没遇到过一个孩子在有入园焦虑时念过父亲,从没有过;今天早晨,当我问孩子们父母的姓名和电话时,今天来的18个孩子中只有两个孩子知道——但我绝不因此否定父亲对孩子的爱。我只是更明白,父爱和母爱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同时,孩子对父亲的爱和对母亲的爱的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
大女儿从小长到近六岁,数不清有多少次想爸爸想得流泪。但是,在女儿晚上要睡觉的时候,在女儿遇到不开心的事儿的时候,她要找的人一定是我,她的母亲。不过,当女儿想找个人陪她疯玩时,她要找的人一定是她的父亲,而不是我。
我和老公结婚半年就分居两地,一共分了12年。去年秋天他回来了,与我们朝夕相处。在老公回来之前的有女儿后的五年多时光里,女儿和他的感情一直都相当好。如今仍记得在女儿还只是个几个月的婴儿时,老公如果回家不在第一时间抱她她都会哭的。以至于后来老公每次回家都是悄悄进门,钻到卫生间洗完手后才敢露面。女儿渐渐长大,经常闹着要爸爸,爸爸也配合,女儿实在想他了,他就晚上回家早晨起大早回到一百多公里之外的单位上班。
分开的那些年,我总是期待有一天爸爸能回来,天天和女儿在一起。在去年的秋天,女儿五岁半时,我们如愿以偿。这个内心充满父爱的人回来了,与女儿天天在一起了!
但事情并不如我们所想,老公回来后竟然和女儿也要经历一段磨合期——我认为这个磨合期的存在主要源于父亲因为对幼儿心理的不了解而导致的对孩子的不理解和不接纳。而这不了解不理解和不接纳并非异常,我非常理解其存在的客观合理性。
去年底我生下了第二个孩子,老公回来时我刚好进入孕晚期,他陪我走过了从孕晚期到现在的所有时光。之前生养大女儿时他都只是偶尔参与。这次怀孕和生产都很不寻常,这是事先不知道的。当我冒着大人孩子的生命危险保下这个孩子生下这个孩子后,我越来越明白为什么人们都说母爱伟大。其实我可以选择放弃,但我从不考虑,我甚至怕做深入的检查,因为那意味着有可能放弃。母亲对孩子的接纳似乎与生俱来(尽管一开始可能不是百分百)。
生产时,当我看到医生将那个神奇的小生命从我的身体里抱出来时,我没有一次不流泪的。感动,感动于神奇的造物主的安排,感动于这个小生命投胎至我的家,感动于她选择我做她的母亲。
母亲对孩子的接纳或许就源于在生命的最初,它一点一点的在母亲的身体里长大。这次的母乳成功让我感触更深:怀胎十月时,小生命与妈妈融为一体,无论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原来以为孩子生出来了就离开了母亲,貌似谁都可以将这个小生命养大。是的,形式上是可以的。但是母乳喂养是一件多么神奇而伟大的事,这个小生命仍旧依附于我,我的身体里继续支持着他的一切,我们仍在一起,仍是共生状态。
日复一日的养育中,小生命一天天地长大,他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都在妈妈的心里,感情就这样一点点地,越来越深。因为了解,所以妈妈更容易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因为日渐加深的情感,妈妈对孩子的爱更深更浓。
难道爸爸就不爱孩子吗?不,不能这样说。但是,父爱和母爱肯定不同。当一个小婴儿出世时,对母亲来说这是自然而然的事儿,但对父亲来说,多少总是有些突兀。父亲对孩子的爱更需要培养,更需要在日后的养育生活中加深。
而事实上,许许多多的父亲忙于生计,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而不是象母亲那样终日与孩子朝夕相伴,与孩子共同经历着孩子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当然,这样的父亲肯定有两类:一类父亲确实是因为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家事;另一类父亲可能是因为意识不到应该将更多的下班时间交给家庭和孩子而是忙于应酬和玩耍等。
不管是什么原因,在孩子的年幼时光里,基本上都表现出与母亲最为亲密。毕竟,在年幼孩子的心中,他的一切都源于母亲。有的父亲觉得孩子与自己不够亲时很气愤,他气急败坏地说:我在外面拼死拼活地为你,你竟然跟我不亲!
其实,话不能这样说。因为,我想极少有父亲是因为有孩子了才换一份更劳累的工作,也几乎不可能有父亲因为有了孩子才工作(对母亲来说亦如此)。工作既是挣钱养家养自己的一条路,也是我们人生的寄托。我们经常对孩子讲,爸爸妈妈上班挣才能养宝宝才能给宝宝买奶粉买玩具交学费等,我觉得这样不好。因为极少有人会因为有钱用而不工作的,工作本身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如果谈起工作我们能带给孩子这样的印象更好。
我想说的第二个原因是,很多成人在人格上不尊重孩子,但在很多事情上又要求孩子与成人有同样的理解能力。比如,两三岁四五岁的孩子的大脑没有发育到可以理解爸爸总也不陪他是因为他工作太忙,他应该表现得象爱母亲一样爱父亲。孩子是真正的活在当下的,当孩子表现出与他的平日带养人更亲密时我们不要介意,因为,是这个人带给了孩子安全感,说直白些,他知道是因为这个人他才得以生存下去他的安全才得以保障的。
谁带孩子孩子就跟谁亲,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道理如此。
很多父亲觉得孩子跟自己不够亲,甚至有父亲会认为这是孩子的母亲教的或者孩子的母亲没有教育好孩子——我想,一般都不是这样的。
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天然联系比父亲和孩子之间的天然联系更明显更深刻;母亲一般照顾孩子更多;母亲因为和孩子一起成长而比父亲更理解孩子因此比父亲更容易接纳孩子;女人的染色体决定了女人比男人更擅于照顾人和理解人。
孩子容易拒绝父亲除了天然的养育上的原因外,更多的是父亲的原因。一般都是因为孩子与父亲相处时间太短。比如,我们很容易想象的一个场景:当父亲下班后,孩子跑上前跟父亲讲自己的事情,父亲抱一下拍一下孩子就让孩子自己玩去了,甚至没耐心听孩子讲完。再比如很多父亲一下班就钻到书房打游戏而不是陪孩子玩耍;再比如很多父亲常年出差在外没空陪孩子。
一般父亲也不懂得与孩子谈判的技巧或者不愿意与孩子谈判。比如上周有一天,在睡前,女儿要和父亲玩十分钟,他爸爸非常生硬的拒绝:“玩什么玩啊。都这么晚了,睡觉,明天还得早起呢!”女儿听后立刻委屈得流泪了。但如果女儿这样对我要求时,我一般会说:“今天睡得太晚了,明天又得早起,玩十分钟肯定不行,要玩就玩两分钟吧。”听到这样的建议一般孩子都能接受,有些孩子还会讨价还价,结果可能得玩三分钟或四分钟。就象很多重视亲子阅读的妈妈经常会遇到孩子睡前要求看很多书或听很多故事,此时妈妈与孩子谈判而不是生硬地拒绝其实并不难。一般孩子都是很通情达理的。
还有个原因,父亲大多因为不理解儿童而喜欢当面评价孩子或者对孩子要求太高。比如我的女儿一直是个不太爱打招呼的孩子,其实,孩子的内心很简单。比如,当孩子正在看书时,家里来了客,一般人都觉得孩子应该停下来打个招呼,不然就是没礼貌。而我知道我的孩子看书时喊她她都听不见,我又如何去希望她积极地打招呼?再说了,一个年幼的孩子,在他钻心做事时,我们尽可能地不去打扰她,这样对孩子可能会更好。我的女儿几次嘱咐我,她看书时不要喊她。有时她看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问我,我多解释一句她都不爱听,因为会影响她当时的状态。
很想好好提一提的是,我们身边太多的成人喜欢拿孩子的礼貌和爱说事。比如当我带孩子去奶奶家时,她不太愿意和奶奶亲热(奶奶从未介意过),或许有人就会觉得这孩子不尊重奶奶。但我要说的是,孩子和奶奶不亲是因为奶奶之前没有照顾过她,她没有让孩子感觉到她的爱。有些人很希望孩子在自己的亲人朋友面前都表现得很尊敬他人很有礼貌,但是爱与关心与礼貌都不是教来的学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当你无条件地爱一个孩子时,孩子也会这样爱你;当你尊敬孩子时,孩子也会尊敬你;当你发自内心地关心孩子时,孩子也会关心你。”
我再举个例子来讲一下。在幼儿园里,一般孩子都有自己最亲近最依恋的老师,这个老师一般都是在他入园时带他比较多最先带给他安全感的老师,也有的是在日常相处中孩子感受到了老师的爱而更爱老师的。做幼师是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但因此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也是一般工作很难相比的。当你看到一个小生命茁壮成长时,你因为参与了他的成长而和他的父母一样欣喜。有很多次,孩子应该在离开时而停在某一点,当我喊孩子和我一起走时,孩子不干,他说他在等某某老师,这个老师就是孩子在园里的妈妈。有的孩子会跟老师聊天,与老师很亲密,但并不是跟哪位老师都亲密。园里有个男孩,过去我想和他交流他都不会太理我,本学期开学后,我与孩子接触多了,跟这个孩子也就亲热了些。有一天,我给水晶喂奶时,这个孩子就在我身边,跟我讲了很多事,都是他妈妈养育他的事。那天我非常开心,我不由得感叹,真是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啊!
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因为需要生活上的照顾很多,也因此与母亲更亲近。但事实上,当孩子一天天长大时,他们越来越在意父亲的爱。在我看来,通俗地讲,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可能在精神上更依赖父亲。
以前,当我的孩子年龄很小时,我经常想,孩子不太需要父亲,有妈妈就足够了。但当孩子一天天长大后,我越来越意识到父亲对孩子的重要性。我认为,父亲的角色无论对于男孩还是女孩的成长都非常重要,父亲不一定非要做什么,比如不一定非要给孩子兑奶给孩子洗衣服,父亲这一角色的存在本身对孩子很重要,父亲是孩子们心中的榜样,父亲是男孩成长的榜样是女孩未来选男朋友的参照。父亲在家庭中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非常重要,我认为父亲在家庭中做好儿子做好丈夫了差不多也就做好父亲了。记得有句话说,父亲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就是好好爱他的母亲——真喜欢这句话。
所以,父亲也不要计较孩子的爱,不要去比较孩子对他与对母亲的不同。孩子的爱最单纯,孩子就象一部鉴定真爱的机器,只要我们是真心付出真爱孩子的,那么孩子也一定是,我们不必纠结于形式。
父亲爱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家庭尊重自己的妻子,当父亲有时间时,也一定要陪伴孩子疯玩。不要强调付出一定立刻得到,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的孩子的优点相比,尽可能地接纳自己的孩子,尽可能地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孩子的行为。不要过于强调结果,不要纠结于一些细节,只要从爱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