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碎与感悟——关于生活、工作及人生

标签:
孩子学习考试孕妇保胎育儿 |
分类: 人生(育儿)感悟 |
好早前的检查结果显示我得住院保胎,但那时我不愿意,因为工作丢不下。接下来的检查结果也显示很危险,但这次运气真好,给我做检查的是大坪产科的主任,她临床经验非常丰富,给我摆事实讲道理,告诉我住院保胎和在家保胎的利与弊,劝我在家保在床上保。上周三感觉不好,再度决定去住院时,根据检查结果,她仍建议我在家保。
由于山上到医院的距离要远些,这次决心在山下保。
所以,这次效果非常好。我想,主要原因是少了工作的干扰吧。在山上时,听到外面的各种声音我总是希望有人给我汇报,如果听到孩子大哭我喊人去看时等不及还会下床冲到楼下去。在山下反倒无事可做,整天呆在床上,所以效果明显好得多。
也因此,我和老代信心大增。他的厨艺也明显提高,昨晚我狠狠地夸了他,告诉他就凭他的厨艺我也多保几天,他是巴不得我保到预产期,但我是不愿意的,我觉得37周就去取出来,因为这次怀孕的高危因素太多,不想冒太大的风险了。
下山几天看的书少了,躺一会儿坐一会儿,坐着的时候就上网。上网浏览网页、和家长聊天以及淘宝。我看上了好多婴儿服装,都放在了购物车里,等小宝宝出生后看情况再买。
小宝宝在肚子里活动依旧频繁,力度也大,经常踢得我难受。但我还是喜欢,人生最后一次感受小生命在自己身体里的成长,很珍惜这种感觉。
三月上周没太上学,说是在家陪伴我。无论在山上还是在山下,没有书可读了。象国院大奖小学她还不喜欢,其他的都看过了,而且不止一遍,我现在不知道给她买什么书看了。很希望有妈妈能推荐下,推荐几乎都是文字的书,然后每一两页有一幅小插画那种,这种书她可以看得久些。我也想过带她去图书馆,或者是借书,但分析对于我家来说,比买书成本还高,最近买的书以为买对了,结果大多仍是图大字少的,拿到他手上几分钟一本就结束了。
三月的记忆力很奇怪,平时的事情记不住,长期放东西找不到。但是,听她讲她读的书可就不一样了,看一遍感觉就象是背下来了。最近语言能力真是令人吃惊,说的成语可真不少,我觉得我小学毕业时的水平都不如她此时五岁多的水平。那时总做造句作业,而女儿三月造的句总是无可挑剔的。但我和老代聊天,估计老师留造句作业她可能也不咋样,因为主动和被动的原因。
提起上小学的事,提一次三月难过一次,她说她想一直在纳溪园,不到别的地方上学。她很喜欢在山上,在上面孩子们生活是丰富得多。但我明年初去看看航航妈办的小学,到时再做选择。
昨天有妈妈跟我联系想来做老师,非常欢迎。我也越来越倾向于招年龄大一些的当过妈妈的老师。但就是有一点,如果孩子太小如何来平衡工作与带孩子的关系,如何来处理其中的矛盾?我本人不建议三岁半以下的孩子和妈妈同园,孩子太小确实无法理解妈妈照顾别的孩子是她的工作而不是一定要将爱分走。非常期待有越来越多的妈妈加入幼教行列,希望我们纳溪园能再招到执着于幼教的真正关注孩子成长的老师。
老师们参加成都华德福的培训回来了,貌似很激动。如果下周不住院,周三我将上山,让参加培训的老师和我们好好分享下。我倾心于华德福这种教育的原因之一就是有很多关注个人成长的培训,一个人个人成长好了,带孩子自然就没有问题,更何况华德福还有专门的三年制的幼教及小学高中培训呢。
今天下午纳溪园的爸爸们在江南体育馆开始第一场球赛,非常感谢谦仔妈的创意和组织,我非常希望纳溪园的家长们经常在一起组织这样意义非凡的活动,尤其是爸爸们。其中一位爸爸专程从沈阳赶回参加球赛,还有一位爸爸专程从贵州赶回参加球赛。很钦佩这样的父亲,很感谢孩子们的母亲,她们的工作也做得好。
希望以后能经常有这种爸爸们参加的活动,希望有更多的家长来组织这些活动,谦仔妈为纳溪园的活动贡献了不少的力量了,也希望其他妈妈参加进来。
明年我们也计划每月开展一次座谈会,希望父亲们都能参加,或者专门开父亲参加的座谈会。
在孩子成长中,父亲的影响很容易被忽视,而我个人的感触是,父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绝不亚于母亲,只不过分工会有所不同而已。
我们楼旁边在修酒店,挺吵的。这种吵声老代比我敏感多了。其实,多年以前,如果住在有噪声的地方我是无法安眠的,以前的神经衰弱非常之严重,通宵不睡觉是常事,现在这方面真是好得令当年不可思议。
昨天看了两部电影:《我是山姆》和《魂断廊桥》,后者是我大学时就看过的。两部电影都令我非常感动,尤其是第一部,当人们怀疑一个只有七岁智商的智障父亲能否带得了一个已经七岁的女儿时,女儿和父亲都强调,孩子只需要爱。女儿跟爸爸说,他和别的爸爸不一样,爸爸愣住了,女儿话锋一转:“别的爸爸不带孩子去公园,但你带我去。”
爱,才是孩子年幼时光最最需要的。
前几天与一上海网友聊天,她的女儿与我的女儿同岁,孩子为了升入小学,现在就在上英语等培训班,孩子经常跟妈妈要求每周休一天假。有次去医院,看到一个只有三岁多的孩子跟在家人后面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老代感叹说,我们的孩子太幸福了。是啊,我说何止是三月,现在还是有很多象我的女儿三月一样幸福的孩子。比如我们纳溪园的孩子,他们不必四岁就开始做家庭作业,他们的家长都尽最大努力做到尊重他们。他们没去上学前班,不必为考小学而提前上各种特长班等。
我真的越来越没办法理解,上小学为什么也需要考试?孩子为什么要从四五岁起就参加有标准答案的考试?孩子永远都考第一又说明了什么,无非是会考试而已。
我毕业上班后还拿过学位和毕业证,怀着女儿时还拿到过一个学位呢,那时已经三十四五岁了。有些人挺吃惊的,但是我就不觉得有什么值得吃惊的,我当过二近二十年的学生,之后当老师,所以,在我辞职前的人生里,除了被考试就是考别人。我了解哪些内容容易被做为单项选择题,哪些内容容易以多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哪些内容最容易以简述题的形式出现,而哪些内容容易以论述题的出现,还有填空题、改错题、计算题。。。。。。我批改了十多年的试卷,还专门承担过重庆建委的一些面向社会培训的卷子批改,因此我了解批阅试卷老师的特点,所以,面对简答和论述题时,我答起来会非常轻松。我曾经参加过的一门专业的本科自考,几乎每次都是考四门,我都是考前一周开始准备,同时还上着班,结果只有一门补考了。两年后顺利拿到学位和毕业证,要知道自考文凭含金量也是比较高的啊,所以当时工作无聊也没孩子就去考了这么个文凭。考完后又觉得也挺无聊的,因为真的没什么意义。
做为我个人来说,如果不是从事幼教行业,我的一生可能都是这样没有意义地度过了,就象考试和被考一样。过去,只读过老中专的老代也总说我,读了那么多书也没什么用,是的,没什么用,无非是会考试而已。
其实,我从没痛恨过考试,相反我还挺喜欢考试的,除了大学,我一向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考试让我更自信。
但是,有了孩子后,开始琢磨孩子的心理后,我才发现这种学习方式是多么无聊的一种学习啊!我不愿意让我的孩子在考试中长大成人了,我享受着看她唱歌跳舞读书画画,我想,这才是孩子应该过着的生活吧。
有很多妈妈对未来有恐惧有担心,我不恐惧,因为实在是找不出恐惧的理由来。孩子在合适的年龄做适合他们的事,我相信他们成年后一定会象一个成人那样生活和工作,无论他们能做什么。
身边的很多人无法理解我现在所选择的工作和生活。前段时间回到原单位,以前同任中层干部的一位同事非让我到她办公室坐坐,我不得已去了。我一进去她就哭了,她说她一年多以前就离婚了,老公找了N个小三,还有小三在电话里骂她,她说她想起我曾经对她说的话,看到现在的我,感慨万千。是的,我曾经告诉她,为这份工作如此付出并不一定值得,因为我们当时待遇低、单位人际关系复杂,应酬多。我那时一直强调我选择家庭,最终我选择了辞掉中干,后来又辞职,我一直亲自带孩子。从我辞职到现在,时间刚好过去两年,虽然我的工作上并没有太大的起色,但是我比过去幸福和乐观。
上周得知一位朋友得了癌症,只比我大不了几岁的朋友,是一处级干部,曾经多多少少都羡慕她们的风光,但是,到头来,忙忙碌碌在职场中拼博的人们或重病或早逝或被双规。这不由得让人们思考,大家忙忙碌碌到底为什么?为了谁?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