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中悄无声息的第一年

(2011-11-13 22:47:35)
标签:

育儿

西尔斯怀孕百科

宝宝

信任感

分类: 人生(育儿)感悟

生命中悄无声息的第一年

 生命中悄无声息的第一年

在我带自己的孩子和两年做幼教的工作及生活经历中,有一种感觉渐渐地从模糊、怀疑,到有些许清晰。这就是,我意识到,在孩子的成长中,越在生命的最初越重要,所以,最重要的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年。

 

因为,我遇到过一些非常用心的父母,看着方法也得当,但孩子的成长情况与这些母亲的为孩子所做出的努力似乎总是不成比例,没有带给我一分付出一分回报的感觉。但当与这些母亲聊孩子情况时,了解到其中的孩子大多在婴儿期没有与父母同睡或得到母亲的照顾很少。

 

刚才,在博客里看到江丰转载的一篇虎落平原(我很想找到原文和作者的介绍,但没能如愿)的《人生能回头再走一次吗》文中提到:

0-1 岁是建立一个人一生的信念的时候。一个人一生与他人的关系是否能够互相信任,与 0-1岁时得到食物、温暖、清洁的频率稳定化与照顾者的身体接触的频率的稳定化有直接的、成正比的因果关系。

    换言之,被照顾得越稳定、持续,孩子以后越有安全感与信任感。在这个阶段,建立了信任感就是完全成功。

    其实,人是必须要信任他人的,因为我们的环境大多由他人提供,包括衣食住行。国家贫穷会造成一代甚至好几代人的不信任感

传统上认为才出生的婴儿太小,谁带都无所谓,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从心疼自己女儿或儿媳的角度出发,小婴儿一出生就和姥姥或奶奶一起睡,而让妈妈好好休息,很多年轻妈妈也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这种安排,甚至还会惹来一些没有老人帮带孩子的妈妈的羡慕。或者是请了月嫂的家庭,都觉得妈妈没有经验,让月嫂全程带小婴儿——我一直觉得这是非常残忍的做法。

 

最近我经常在想象,小婴儿在妈妈温暖的子宫里呆了280天,某一天TA突然(无论是顺是剖,这个世界对婴儿来说都是陌生的)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上,环境全变了,没有任何熟悉的东西,如果此刻TA不呆在妈妈的身边,不听闻妈妈的心跳和呼吸,TA是怎样地惊恐!很多人可能没想到这一点,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才出生的嗷嗷待哺的小婴儿什么都不会,甚至不会表达TA的恐惧,因此成人无法理解小婴儿面对这个世界的恐惧,因为不能理解,所以可以当做不存在。

 

我经常都在想,如果才出生的小婴儿,或者1岁以内的婴儿,或者3岁以内的幼儿,如果他们有着成人一样的表达能力,那么他们会道出内心的哪些想法?他们又对成人有着怎样的期待?

 

做为母亲,不妨让我们的感觉更敏锐些,尽可能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以自己的敏感的心来体验孩子的敏感的心。

 

《西尔斯怀孕百科》中也提到,宝宝和妈妈一开始的关系是未来两人关系的关键。书中还提到,建立亲密关系是指从了解你的宝宝、从它的表情动作看出他的需求,找出哪些方式有用还是没用,宝宝对什么反应敏锐,一直到最后了解为人父母是怎么一回事。

 

我一直认为性格上比较粗线条的老人和保姆不适合带小孩,尽管可能她们照顾孩子生活的能力很强。母亲才是最适合照顾孩子的人!如果母亲都没有跟孩子住在一起,那么西尔斯如上提到的那些又从何谈起。

 

在我几年的工作和生活经验中,我发现,频繁更换带养人的孩子安全感很差(尤其是带孩子睡觉的带养人),很难与他人相处。我想这是因为,始终如一带孩子的人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每更换一次带养人,孩子和带养人之间彼此都要适应一段时间,这个适应的过程孩子比成人要痛苦得多,尤其是,他们要牺牲自我成长的宝贵时间。

 

《西尔斯怀孕百科》中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如果有人给你这样的意见——“让宝宝哭个够”,这些人你最好敬而远之,他们不了解你,也不了解你的宝宝,像这样的意见不但有碍你和宝宝建立联系,让你对宝宝的暗示渐渐变得不敏感,而且也不符合生物原则。研究显示,当妈妈听到宝宝哭的时候,她会出现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抱起宝宝,给他安慰。你和宝宝有一种奇妙的生物上的联系,让你会对他的哭声做出反应,而不是加以忽略。哭是宝宝的语言,你要有所反应,这样宝宝才会信任你。当新手妈妈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宝宝的哭声做出直觉的反应。慢慢地,你和宝宝就可以发展出一套沟通方式,让你可以延缓对宝宝的反应,因为他会慢慢成熟,愿意等个几分钟,或是懂得自我安慰。

 

上面西尔斯提到,当新妈妈对宝宝的哭声有所反应时,宝宝才会信任妈妈。我也相信,当一个孩子能信任母亲时,他才能做到信任他人、信任环境和信任这个世界。这样他才会自信,才能顺利地发展自我,才能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顺利地融入集体生活。

 

那一个个有交往问题的孩子,不信任周围环境的孩子,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的孩子,不能顺利地成长的孩子,我想,这其中的原因或许就在生命之初。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要环环相扣,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如果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也不是不可以弥补,但弥补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且不敢肯定效果是否如当初。所以,如果我们是新手妈妈,我们就从现在开始重视这个问题,那么我们的宝宝和我们的人生将是多么地幸运和幸福!

 

 给新妈妈推荐两本书:西尔斯怀孕百科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可点击打开)

原文:

人生能回头再走一次吗?

 

0-1 岁是建立一个人一生的信念的时候。一个人一生与他人的关系是否能够互相信任,与 0-1岁时得到食物、温暖、清洁的频率稳定化与照顾者的身体接触的频率的稳定化有直接的、成正比的因果关系。

    换言之,被照顾得越稳定、持续,孩子以后越有安全感与信任感。在这个阶段,建立了信任感就是完全成功。

    其实,人是必须要信任他人的,因为我们的环境大多由他人提供,包括衣食住行。国家贫穷会造成一代甚至好几代人的不信任感


    1
3岁的孩子,需要一种自我满足感,就是来自学习自己上厕所、自己吃饭、自己走路、自己说话、自我探索等等。

    而我们的家长往往这时候就开始教识字、弹琴……而上厕所、吃饭、走路等等却反而由家长百般伺候,不让孩子自己做。

    家长要孩子学的东西,学会了也不能使孩子有自我满足感,而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成长目标却是自我满足感。在这个阶段没有达到自我满足感的孩子会害怕尝试新事物,因为他们觉得很丢脸、很羞耻,这就直接影响到下一个阶段( 36岁)的成长。

 

    36岁的孩子,在自我满足的力量感之下,自然开始要仿效大人的行为,如果得到鼓励,就会持续下去,如果遭到挫败、或因父母的限制,就会感到负罪感,从而停止做类似的事情。

    所以,明白可以不可以,在这个阶段就是成功。但是对于之前的阶段没有成功的孩子,这个阶段是不愿意尝试新事物的。

 

    612岁是孩子最忙的时候,他们要学会几乎所有的有关于自己的事情,以预备青春期的来临。在上一个阶段成功成长的孩子,会很热衷于学习更多新的东西,年龄越大,越勇敢

12岁之前的问题不解决,到青春期会非常使人头痛,如果在青春期还没有解决,轻则会造成青春期延迟,问题性格(没责任感、不会独立思考、没有自信等等),重责造成青春期精神问题。

 

    人生发展每一个台阶都受前一个的影响,一个不成功,都会影响一生。

    可惜的是我们中国人对这个事实几乎完全没概念。当然,每一个没做好的台阶,最好的方法是回头再走一次

    实在是有问题了,我们是可以重返现场。但有多少机会可以重回一次呢?并且这会增加多少痛苦?人生已经很辛苦,而孩子培养成天骄的没几个,需要重来过的却很多!

    从家庭教养的方式上来说,严厉的家庭,孩子一生都不懂何以让自己快乐,除了不断地拿第一或者赚大钱;溺爱的家庭,孩子一生都得不到快乐,因为他们不懂得使别人快乐,别人当然也就不给他们好脸色看。只有威信与恩慈并有的家庭,才会养出真正快乐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狗归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