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孩子听话尊重育儿 |
分类: 发现孩子 |
驳“听话的孩子就是乖孩子”
园里的的老师备课,选了一首林妙可名叫《我有一个家》的歌带给孩子。听到这歌名感觉真不错,一个温暖和谐的三口之家映入我的脑海,尤其是那活泼可爱的孩子。但听到其中的一句歌词“我最最听话”时,我的心里就不舒服了。
本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
我有一个家 幸福的家
爸爸妈妈还有我从来不吵架
爸爸去挣钱 妈妈管着家
三人相爱一样深我最最听话
我有一个家 快乐的家
爸爸妈妈还有我常一起玩耍
爸爸的主意大呀 妈妈管着他
我们三人一条心什么都不怕
这首歌带给孩子们的幸福家庭模式我觉得还有问题,但其他的择篇另说,本文就谈谈关于孩子听话这件事。
我们总谈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我们带给孩子的音乐就是环境之一。孩子们唱歌感受的不仅仅是旋律,歌词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小时候我就向往北京,那时有首歌名叫“我爱北京天安门”,那时候家乡人提起北京都带着不同寻常的语气和表情。在我年幼的时候,我就向往北京这座城市。
孩子生活中不知不觉接受到的东西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会是根深蒂固的一生的影响。再举个例子,身边的小女孩,哪怕只是四五岁,有时就会听到她们不爱吃饭时说吃多了会长胖,长胖了不好看,还说要减肥。再比如,如果你劝孩子吃某种菜她不爱吃,但如果你告诉她吃了会美容,小女孩子们可能就爱吃。
小小的孩子就熟谙美容、减肥这些成人的事儿。原因何在?我想这其中绝对主要是环境的影响,或者是孩子的母亲,或者是孩子身边的人常议论这些被孩子听到并吸收进去了,或者是家里看电视的孩子从电视上听来的,或者是其他身边的人和事的影响。
在这首歌里,孩子骄傲地唱到“我最最听话”——这就是在告诉孩子们,听话的孩子才是乖孩子,最听话的孩子是最乖的孩子,最最听话的孩子是最最乖的好孩子。同时告诉孩子,幸福的家庭就是这样的,父母从不吵架,孩子最最听话。
这首歌上过不少大雅之台,比如春节联欢晚会,比如七巧板,比如全国少儿歌曲比赛等。人们对其评价也极高,试看这一段:
《我有一个家》用孩子的语言唱出我们的和谐社会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美好和快乐。歌曲旋律简单,既有中国的音乐元素,又有世界的流行风格,好听好唱,真可谓大人和孩子都喜欢。“爸爸的主意大,妈妈管着他”既诙谐幽默又是纯孩子语言;“我们三人一条心,什么都不怕”让人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家庭的美好、家庭的力量;让千千万万个单身有了对家的向往、对家的渴望。
是啊,那千千万万个单身有了对家的向往和渴望的同时,也渴望有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在我们身边,只要有成人和孩子的地方,我们就会听到人们教育孩子听话。看到过很多次家长给孩子打电话,嘱咐孩子听**的话。依旧记得去年我的女儿和姥姥离开重庆一个月到沈阳,平时非常有主见的孩子那时在电话里对我说“妈妈你放心吧,我会听姥姥和大姨的话的”——这句话就是当时大姨教的,她怕我担心孩子,她们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让人放心的孩子。但是听到孩子在电话里这样对我说时,我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担心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女儿。当时我就想,如果我的女儿一直交给别人带而不是由我自己亲自带,那么几个月之后,几年之后她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会不会真的很亲近我很尊重我很听我的建议呢?
我非常反对“听话”这种说法,因为传统上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乖孩子,所谓的“听话”是要孩子没主见,大人说什么孩子就得做什么,孩子与成人之间是不平等关系,孩子依附于成人一切听从于成人,不需要自己思考和选择。我们甚至看到有母亲发冲着一两岁甚至几个月的孩子发脾气,抱怨孩子不听话。
孩子为什么非要听父母的话?
我想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成人对孩子没有应有的尊重,认为孩子是依附于自己而生存的,孩子经济上生活上的不独立导至成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人格上也不独立;二是我们中国人在带孩子上过于习惯图省事,怎么省事儿怎么带,要孩子听话,喂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衣。。。。。。看似照顾好了孩子,其实是剥夺了孩子自主成长的能力;三是如李开复老师所言,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地深,生怕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受一点挫折、伤害,习惯了使用越俎代庖的方式,替孩子设计人生规划;
大人们当着孩子要求孩子听话,背地里评价孩子时也更多地使用“听话”一词,人们普遍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乖孩子就是让人放心的孩子,无论这个孩子是婴儿幼儿还是儿童甚至二三十岁了,人们都倾向于认为教育出一个听话的孩子是父母教育子女上的成功。
这些“听话”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又如何呢?我曾经招过一个老师,在我这里短期工作过,非常乖巧的一个小姑娘,就是工作中如果有什么,甚至天热了是否应该换上薄被子都要在电话中向妈妈请示,习惯于将“我问问我妈妈”挂在口头上。这着实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但是我认为,这些习惯了听从父母、老师的安排的孩子是可怜的孩子。这也导致了中国孩子从小就迷失在“自我缺失”的海洋里,长大成人之后,对父母、师长仍有很强的依赖性。有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仍无法从其中彻底“逃离”。
就我所知道的,在我们身边,有多少年轻父母生养自己的孩子却不能为其做主?真是数不胜数!从做非传统幼儿园到现在,我接待过很多决心送孩子来我的幼儿园上学的母亲或者是父母,但最终不得不只有遥遥相望,原因就是家里的老人不同意。
在做幼儿园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国老年人能力的巨大。有的老年人不放心自己的儿女,因此放弃自己的老年生活住在儿女家照顾年轻的儿女甚至孙子的生活,帮他们做他们的主,所以,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孩子选幼儿园选小学都不止是孩子父母的事,对很多家庭来说,更是老年人的事儿。
我也在思考,是我们年轻人太依赖老年人,还是我们的老年人太喜欢做年轻人的主?或许二者兼而有之,但我想更多的是后者。
在父母眼里,哪怕我们五十岁了,我们仍是孩子,仍需要他们的意见和照顾,不然他们不放心。中国的母亲很强大很有牺牲精神,她们愿意为了儿女付出自己的一切,比如,很多很多的老太太们要求儿女把孩子交给她们带,既不用操心又省钱,我相信绝不是极少数的老太太提过这种建议。
有些人,尤其是近年来独生的长大的的儿子,哪怕是几十岁了有了孩子了仍一切听从于父母的安排,人们称之为“愚孝”。这样的年轻人个人幸福无从谈起,尤其痛苦的是他的另一半和孩子。
李开复老师说: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做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还要做讲道理、有主见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是盲从,却不见得懂道理。讲理的孩子会在你有理时才听话。这是新时期对孩子的新要求。21世纪是“自主选择”的世纪。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指出:“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生存状况的重大改变。在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这就说明,时代变了,对人的培养模式也得随之而变。
一个孩子,如果长大了还是只会背诵知识,听话被动,等着别人帮他作决定或做事情,那他进入社会就算不被欺负,也不会被重视。孩子要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里生存、竞争、成功,必须早早地就要学会自主选择。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孩子的年幼决定了我们确实有引导照顾孩子的义务和责任,但同时不要忘掉,孩子只是借我们而来,她们有着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她们需要我们的尊重、支持和鼓励才能健康地成长,一味地要求孩子只是听话,那他永远也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