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爱弥儿纳溪呵护幼儿园男孩育儿 |
分类: 发现孩子 |
男孩需要更多的心理呵护
这是我昨晚就想写的文章,在网上和山上的家中试图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可到头来一无所获。所以,我还是凭着我带孩子的经验写一些我的感受吧,希望能对一些男孩家长有用。
昨天谦仔妈妈给我介绍一个孩子,她从博客中就知道我肯定是不太愿意收这个孩子的,因为孩子父母可能搬家到别处,所以孩子可能在这里上几个月就离开。是的,我本人不爱收准备读短期班的孩子,因为孩子的适应需要过程,等孩子适应了就离开,我觉得对孩子和对我们都不好。在聊这件事的过程中,我问了下是男孩还是女孩,言语之中透露出如果是女孩还好商量的意思,谦仔妈妈立刻就说:“你看你,还是不喜欢男孩!”
谦仔妈妈的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我是不喜欢男孩的人么?
是的,过去是的。从我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我就喜欢女孩,并且希望将来有个女儿。在我做爱弥儿的最初,来的主要是女孩,我也确实喜欢这些一个个穿得花枝招展、通情达理的小姑娘。后来,爱弥儿来了天天和乐乐和小寒,我对男孩才慢慢地开始有概念。其实,说实话,对于一个做幼儿教育的我,在最初并没有想到男孩和女孩的不同,在这点上,乐乐妈妈帮助了我。在乐乐入读爱弥儿后,她给幼儿园买工具箱买孩子们喜欢的车,看她一大包一大包地将东西抱到爱弥儿来,我仔细思考,后来终于明白,我不差钱,差的是一颗带男孩的心。
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男孩,关注男孩和女孩的不同之处。同时,我也开始喜欢男孩。在过去的很多时光,想起天天对我说的甜言蜜语,想起乐乐对我的依恋,想起橙橙仰起脖子对着我笑着喊一声“三月妈”,想起翔翔那白净的模样。。。。。。慢慢地,我喜欢上了男孩。后来发现,对于一个母亲或者是幼教工作者,或者就是一个喜欢孩子的人来说,所有的孩子都是天使,与性别无关!
到纳溪园后,通过观察、思考和回忆,我发现,总体上,无论如何女孩都比男孩好带得多。男孩们普通比较调皮、安全意识差、沟通能力不如女孩、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能力差、倾听能力差,也因此,男孩们在入园适应上普遍比女孩适应期长,尤其是,大多男孩比较粘妈妈,而女孩粘父粘母的情形就相对较少。总体上,感觉女孩在幼儿园更容易找到朋友更容易快乐起来,而男孩粘老师的情形就比较普遍。还有一点,带男孩容易比带女孩更容易出现一些偏差,我想这与母亲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或者是过多期待有关。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比如园里虽然女孩比男孩多,但总体上更耗老师精力和体力的主要就是男孩,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除了男孩与生俱来的性别差异外,与母亲的带法也很有关系。总的来说,我认为,男孩需要更多的心理呵护,而如何呵护男孩,却成了家长们在育儿路上重要的课题。
首先,我认为,男孩妈妈不必过度紧张。当今流行一种说法,那就是男孩是建设银行女孩是招商银行。不要说别人,就说我自己,我通常都有一种很轻松的感觉,因为我生养的是女孩,我个人对孩子没有过高的要求与期待,所以,我一直都以为,我的女儿一直很爱读书,所以只要她品行好,我什么都不求,所以很放手地带她。我并不求女儿多么会理财有个多么体面或收入多高的工作,我总是想,她将来最好就当一个象我们园老师那样的幼儿教师我就已经很满意了。而事实上,无论男孩还是女孩的母亲,都可以有如我这样简单的期待。
而当今社会,随着全职妈妈回归家庭,以及其他的原因,社会对男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男孩妈妈们更容易焦虑一些。有的妈妈在孩子不该承受更多责任应该得到细心呵护时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而另外又有些妈妈受到“爱与自由”的影响,认为男孩天生就和女孩带法不一样,不需要太多的条条框框,因此孩子没有规则意识没有安全感,多高都敢上,哪里都敢摸。
在做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我发现妈妈们虽然意识到了男孩女孩带法的不同,但也因此更容易走些极端的路子,在带养过程中孩子容易出现偏差行为。
其实,我认为,无论男孩女孩都好,在育儿上,少一些刻意的成份,对孩子多一些真正地尊重才是最好的方法。顺其自然,给孩子爱和自由,但同时放手让孩子成长,让孩子做他真正的自己。一个不焦虑的妈妈才能带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第二、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责任感的培养和规则的建立的切莫过早。
有的妈妈在孩子出生时就锻炼孩子,让孩子独睡,甚至故意不抱孩子,以免孩子太过依恋她,在孩子还只是不到1岁的需要呵护的小婴儿时,妈妈们就开始给孩子讲规则。。。。。。妈妈们别心急,在孩子的生命之初,先好好地爱他,细心地呵护他,这样孩子的内心才能一天天强大起来,直到有一天,你想抱他他也不愿意。
我个人认为,在孩子两岁左右时触及规则,两岁半开始到四岁左右,是孩子建立规则的关键时期,妈妈们在处理与孩子之间的事情时一定要有原则有底线,但同时尽可能少地限制孩子。
第三、切莫呵护过度。
年幼的孩子需要细心的呵护,心理上需要更多的关怀,但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必须从共生阶段过渡过去——这一点全职妈妈一定要注意。根据我做幼儿园的不太多的经验,我感觉全职妈妈不是个很好的职业,全职妈妈因为没有工作因为自己的另一半工作很忙极少带孩子等,渐渐地,孩子长大了,她们潜意识里却离不开孩子。当孩子已经成长为一个三岁的孩子时,我觉得妈妈们至少从这时起就开始让男孩意识到他是个男子汉,而不是还需要妈妈时刻抱在怀里,有困难找妈妈帮忙的小孩。当然,并不是说绝对不可以,具体视情况而定,但妈妈一定要有与孩子剥离的意识。
在网上和生活中,我了解到许多三四十岁的男人即使已经结婚生子,但仍未“断奶”,与自己的母亲仍处在“共生”阶段。所以,我们听到身边的“大孝子”越来越多,其实那哪里是真正地“孝”啊?有多少男人即使结婚了但仍只听自己妈妈的话,拿了工资交给妈妈管。我听到的最离谱的有两个例子,其中一位母亲告诉我,从她结婚到孩子几岁了,他和自己的老公睡觉从不关门,为的是方便自己的妈妈随时进去看他;另一件离谱的事是,也是一位有了孩子的男人,他的妈妈至今仍对他的照顾细致入微,微到哪种程度呢?那就是连避孕套都是自己的妈妈给准备好放到床头柜里的。
在网上,有数不清的母亲找我倾诉这样的事情,因为她们都嫁给了一位新时代的“大孝子”。我听到一次就强烈地为这些母亲和这些男人以及这些男人的母亲悲哀一次。
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想,是因为这些男人的母亲在孩子还很小时就呵护过多,凡事面面俱到,当孩子日渐长大时,孩子自己根本就没有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心理上也一定是依赖于他人的。这些男人依赖母亲似乎并不是最可怕的,因为我们不是说好女人是一所学校吗?女人完全可以改变男人的。但更可怕的是,这些男人的母亲日渐老去,她们哪肯放过与她共生的儿子啊?母亲对儿子的心理依赖才是最最可怕的!
在生活中,或许很多母亲没有可依赖的事业和丈夫,所以就把精力全部投放到了孩子身上,也因此,尽管孩子日益长大甚至成人,但她们仍如呵护一个新出生的婴儿般呵护孩子——这一点,我认为值得很多母亲,尤其是全职母亲的思考。
第四,切莫保护过度。
现在的男孩越来越不阳刚了,我想这与我们的保护有关。现在老人带孩子的情况居多,即使不是老人带,而是自己带或请保姆带,这种情况也好不了太多。孩子们实在是太金贵了,孩子的家人怕孩子磕着碰着,怕脏了怕被打了等,也因此导致孩子们运动量太少与他人交往过少。而孩子,尤其是男孩,他们天生就需要通过一些运动消耗自己的能量。有很多人给我讲,孩子静不下来,上课不专心,我想,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这孩子小时候恐怕被要求静得太多了。在我们幼儿园,我发现总体上来看,孩子们很容易静下来啊,但我知道,这其中的前提是,他们需要大量的户外活动,他们充分地运动了,才容易安静下来。
我见过很多老人带孩子,感觉很可悲也很可怜。自己一大把年纪的,把孩子当成是完全不经风雨的小人儿,孩子跑时,他们跟在后面喊,甚至孩子去滑滑梯,老人跟着一个在上面保护一个在下面保护。真是可笑,我们小时候如何长大的?这些老人们小时候又如何长大的?
曾经我们在鲁能时,孩子们玩水,老人们在旁边骂,说我们不管孩子。真是无法理解这些老人!孩子们的快乐越来越少了,他们不能跑不能爬不能玩水。。。。。。还有,他们不能照顾自己,因为从出生起,这些孩子就被喂饭喂水喂水果,他们也不需要自己穿衣服穿鞋,一切的一切都有人代劳。
在我招生过程中,我对家长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即便如此,这些理念相同的妈妈带出来的孩子仍有一部分不肯自己穿衣穿鞋,因为在家里不用自己照顾自己,可见这一问题有多严重。
还有很多母亲和老人,太在意孩子生病了。在加州时,有位母亲要求我们绝对不可以让孩子尿裤子,因为尿了裤子会感冒,这位母亲的儿子当时只有一岁八九个月;在鲁能时,有位母亲要送孩子到我们幼儿园,但前提是,我必须得保证她那两岁了还未生过病的儿子不生病。有人知道后开玩笑地说,不如干脆送到医院的保温箱算了。很多的成人,视孩子生病如猛兽。因此,有些家长交待幼儿园,不能让孩子跑动,因为那样会出汗,出汗了容易感冒。我遇到过不止一个所谓的理念相同的妈妈,孩子一感冒就问幼儿园给孩子吃什么了怎么带的,似乎他带的孩子从不生病,孩子一生病准是幼儿园没带好。本来了解情况是没什么的,但这种抱怨会让幼儿园很紧张。试问,天下有哪个孩子是不生病就长大的呢?
家长的没有原则和底线地对孩子保护,结果是他们拥有一个胆小的怯懦的体质并不太好的不象男孩的孩子。同时我发现,一般越注重保护孩子的父母带出来的孩子或者越是没有规则不会保护自己或者胆小怕事面容苍白。
男孩成为男人,不仅仅是年龄和身体上的原因,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第五,让孩子多运动。
现在的孩子如金枝玉叶般地被保护,运动越来越少了。我有个读初一的外甥,是非常老实的一个男孩,原来他很胖,读初中后瘦了,我问他怎么瘦得这么快,他说节食,外加上被罚。我问他怎么被罚了,我不太相信他那样一个老实听话的孩子也会被罚。他说比如有次他在教室里跑,被罚做了100个俯卧撑;还比如有次在走廊里跑,也被罚跑了一百圈。我听到后很震惊:一是他被罚的运动量太大了,他跟我解释说只要一天内完成就行,还告诉我有同学监督;二是他被罚的原因挺离谱。我问他为什么下课都在教室和走廊,他说因为老师不让出去,有值周老师专门看着他们,下课不可以到操场上去。我一问才知道,学校怕孩子们在操场上跑玩中受伤,所以专门规定不可以到操场上去。我心想那这操场有什么用啊,他说体育课时可以在操场上上。
我恍然大悟,我知道有非常之多的幼儿园户外有非常漂亮的大型运动设备,但不允许孩子去玩,怕孩子受伤。我一直以为是因为孩子小怕孩子不会保护自己,真没想到一所初中学校也会用这种低级的手段“保护“孩子们。难怪这个社会上男孩越来越中性了,环境如此啊!
男孩天生就是动作型的,他们需要大量的户外活动和运动。任何一个人都不该剥夺孩子运动的自由和权力。我们知道大多幼儿园都是把孩子关在室内一节课一切课地没完没了地上,不给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同时,竟然还有很多的家长也这样做,让孩子牺牲运动的时间来学习知识。我们对运动的不重视,似乎上上下下都挺一致的。充分的户外运动是孩子被尊重被给予自由的体现,是男孩成长为男人的条件之一,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希望带孩子的家长和幼儿园们都能重视此事,还孩子一个真正的童年!
第六、完美的教育必须有父亲的参与。
父亲缺位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现在的父亲们大多忙于工作、应酬或者游戏,还有些父亲即便是有时间也没有耐心陪伴孩子——这是导致男孩粘母亲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个健康环境中成长的男孩应该和父亲更象朋友象哥们,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依恋母亲?但事实上,生活中,照顾孩子的事儿似乎全是母亲的事儿,男人们有诸多理由不陪伴孩子。孩子从小在母亲的呵护下长大的同时,还接受了父亲这样的“榜样”,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父亲的陪伴都是绝对必要的。父亲与孩子之间应该多进行一些看假冒险的,需要消耗体力的游戏与运动。
父亲应该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与成长中来,千万不要错过孩子的成长,因为,你错过的,更多的不是陪伴的劳累与麻烦,而是天伦之乐与自己成长的机会。
在当今社会上,知道女孩应该被宠爱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男孩比女孩更需要心理呵护的人少之又少。在我们幼儿园,女孩始终多于男孩。从中可以判断出,女孩的妈妈更注意关注女孩的心理,而男孩的妈妈反倒觉得男孩就应该粗养。但须知所谓的“粗养”不是不管,而是该呵护时多呵护该放手时及早放手,同时让男孩更多地运动,更多地给男孩动手的机会。一定要明白的是,所谓的呵护不是抱在怀里,所谓的放手不是不给孩子建立规则。
当今的社会,一方面男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男性越来越中性——这一切,孩子的父母是其中的关键人物。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男孩妈妈们意识到男孩更需要心理呵护,希望全社会都多多关注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