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阳光三月
阳光三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729
  • 关注人气:60,5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的父母,你慢慢来!

(2011-02-24 05:51:30)
标签:

华德福

慢慢来

父母

孩子

育儿

分类: 发现孩子

孩子的父母,你慢慢来!

 

现在是早晨四点半,从梦中醒来近十分钟了。在梦里,我在写一篇名为《能力》的文章,正在写第一段。醒来后并没有睡醒的感觉,我估计我是热醒的,但我想来想去,觉得应该趁热写完此文,对一些妈妈来说,应该是有借鉴意义的。

 

梦里有个场景:幼儿园放学后,一位穿着比较得体的母亲挎着自己的包在前面走,她走得似乎不快,但是,她的女儿大概只有九十几公分高,背着书包在后面一直在追她。孩子一路小跑着,妈妈一直没回头地走。后来,孩子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当时很可怜这个孩子,所以就想对这位母亲说:麻烦您慢点儿,你的孩子还小,她的腿很短,你迈一步够她迈几步的,你其实是优雅地在走,但她却是在一路小跑着追您。她一直在追,可她一直追不上。她觉得她永远追不上妈妈,内心的着急、害怕、慌乱最后让孩子精神崩溃,所以,无奈的她坐在地上发泄似地大哭起来。

 

其实,这是多么常见的场景啊,可以说每天都上演无数场(如果说有多少个孩子就有多少场或更多场也许都不算太夸张的)。昨天早晨园里一个孩子在与妈妈分手时哭了,之前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我问孩子妈妈,她说可能是因为她在家吵了她,因为孩子的磨蹭。听她这么一说,我一想,似乎真的找不到不磨蹭的孩子。如果不是因为恐惧,似乎没有孩子会着急,他们永远都慢慢地优雅地。尤其是当我们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得不催促他们时,他们的耳朵象是关着的,听不到,也感受不到我们的着急。我非常注重幼儿园里孩子的节奏,注重规则,原因之一也是这个。如果不建立一定的节奏不注重建立规则的话,那孩子就一直是乱着的,该吃饭不吃该睡觉不睡,因为凡事都得再三地喊他们,甚至是拉他们或拖他们。我倒专门没试过,但经过观察,我想一定是这样的。

 

昨晚我特别累,想早点睡,但按规矩必须得先给三月讲完一个故事。床边的书都是厚书,要不就是有着乱七八糟的图而且到处都是文字的科普书,都是适合她自主阅读的,我不想读这类书,因为得读太久,而且费力。我建议三月自己下床去拿本书来,三月说:“不,太冷了,妈妈不该让宝宝去挨冻。”说时故意很娇气的样子,我心里被逗笑了,就没让她去拿。但我实在是也不想下床,就想着身边有两袋因为要搬家而没打开的书。因为没有工具,我费力地打开第一袋,三月抢着要打开,我没让。打开后发现里面的书全是我的,她说:“另一袋肯定是我的,我自己打开。”我因为急着睡觉,就不想让她开,我试着抢来自己打,可她不给。我有些生气:“好吧,你自己开,我去睡觉了!”说这话时三月仍在卖力地打开呢,正用手指抠塑料口袋呢。话一出口我立刻后悔了——孩子愿意自己来,孩子有能力自己来,而我自私得,因为自己急着要睡觉,就催促孩子,甚至剥夺孩子独立自主的权力。想到这儿时我为了平复自己的情绪,也为了自己能耐心等下去,就拿了一本书看。她先是坐着开,估计是看我翻身躺下了,她转过身趴在我旁边继续打开。我隐约瞟到她用嘴咬了袋子,接下来,很快地,袋子开了。她很高兴,我挺奇怪她的能力,因为,三月经常让我打开包装,尤其大多在吃糖和饼干等零食时都要我帮忙,我还说过她这方面能力不如思思,但没敢多说,怕打击了她,而且我深知,是我剥夺了她处主的权力。由于我是一人带孩子又工作,时间总是很紧,为了节约时间(其实我明白,也只是暂时地节约),经常代劳一些事。同时,也是为了不催促她,着急时她的一切事我就都代劳了——也因此,她的自主能力不如年年,甚至个别能力还不如思思,虽然我认为三月成长得比较好,自主能力也不算差,但我认为与她的其他能力相比就差。所以,当我看到三月很短时间内就自己打开了包书的口袋时很吃惊,就向她确认是不是用牙齿咬了袋子,她说是的。如果不咬就只有靠力气硬撕开,卓越的袋子是烫封的,直接打是打不开的。三月肯定地告诉我她是咬开的,当时我就夸奖了她。此时她取书时不小心碰到了我的脸,她赶紧说了声“对不起”,听到后我觉得我也对不起她,因为刚才自己的着急和不高兴,所以也对她说了声“对不起”。三月边取书边慢悠悠地说:“你的对不起很大!还说自己要先睡觉!”我连忙解释:“是的,是很大,当时妈妈困了,想睡觉,所以才想自己快点打开快点讲了好睡觉的,但妈妈说完自己要先睡觉后就后悔了,所以赶紧拿本书看,边看边等你。你今天真行,那么难打开的袋子你竟然能自己打开了。”三月始终没生我的气,我也算是说清楚了。

 

刚才醒来后我想起了华德福。虽然华德福的幼儿教育与我的育儿要点有些冲突,但这仍不妨碍我喜欢华德福,而且不是一般地喜欢。我每接触一次华德福教育,内心就平和一次,对孩子就更尊重更小心翼翼一次,总体上就会更进步一次。在华的教育里念之下,说得比较多的有一句就是“慢慢来”。我是个运气比较好的人,在孩子成长中该接触规则时我接触了孙瑞雪的作品(尽管有些母亲接触了孙的作品后带孩子自由多于规则,后来因此孩子分不清规则的界限。但我没有,我从中了解到的是规则更重要,因为懂规则的孩子才能真正地享受到更多的自由),在女儿三岁多以后不如以前好带时,急性子的我接触了华德福教育。我并没有因此完美,如果是的话我就不会犯昨晚的错误,但我一直走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就象昨晚,我犯了错,但立刻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立刻向女儿解释、道歉,并请她帮助我成长。是的,在我比较容易犯错误的方面,我都提醒女儿要记得提醒我不要一错在错,她也一直发挥着她的监督作用,只是,我成长得比较慢,需要孩子帮更多的忙。

 

因为连续三天开始早睡(以我的习惯,要很努力地才能做到,但我已经开始做到了),昨天女儿醒得很早,醒来后她一直很开心的样子,看到她开心我也心情好,真的是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的感觉。整个冬天,三月总是睡懒觉,总是被我喊醒,她天天不情愿地起床,我也一直忍着不发火不催促她。但还是忍不住地要发几句牢骚的,只不过,我知道错都在我,不在孩子。昨天我问三月,是早睡早起舒服还是晚睡晚起舒服,她说早睡早起舒服。是的,这样才更符合孩子内在的节奏。有很多母亲如我一样为孩子的晚睡而烦恼,几年来,三月总是睡得偏晚,而我非常明白的是,那是因为我习惯晚睡,我从来都不是一个早睡的人,要改变她的习惯,就必须得改变我的。孩子的睡眠习惯改变起来其实并不难的,其实,孩子的哪方面改变起来都容易,不容易改变和成长的是成人。

 

我想以我的感觉来解释下孩子的磨蹭,我想可能不科学,但还是希望借此能让我们理解,孩子和我们成人不同,他们生活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有他们的节奏。首先如上我肯定的是,除非是因为恐惧,孩子才会相当地利索。比如,三月之前特别胆小,一个人不敢在客厅或卧室呆,如果我从客厅走向卧室,她会立刻拿上她想拿的东西,然后冲进卧室,她几乎是要保证自己与我同时进卧室,我总是喊她慢点儿,后来,为了让她不着急(她的着急让我觉得孩子很可怜,她实在是太害怕了,我觉得那着急烦乱的心情会打乱她的成长节奏会扰乱她的心智),只要我离开我们共同呆的房间,我就先喊她,告诉她我要离开了,如果她也要跟我一起离开就马上做准备。这样,她就可以慢慢地收拾手上的东西然后跟我一起离开。我并不是鼓励她胆小,我只是想,反正她就是害怕,我改变不了她害怕的这种情况,那么就只有帮助她,只有等她慢慢地不害怕。也怪了,春天来了,她竟然不那么害怕了。

 

再比如,三月是个非常优雅的小孩儿,走路都总是很在意姿势的。但如果是在公共场所,比如要进电梯或要进楼门时,她就跟得特别紧。最近看了很多关于人犯子和失踪儿童的的信息,在外面她更是小心翼翼。她最好笑的是在小区里乘电梯,她每次都几乎是与我同时挤进电梯的,我两个总是差不多同时在同一水平线上挤进去,这在两三个月前她表现得非常明显。我总是笑她,觉得她那么慢性子的人当时动作飞快地抢着与我同时进电梯的样子就好笑。笑的同时我也关注她的内心,她是相当害怕比我晚一步进电梯的,之后到现在,我总是嘱咐她,慢点儿,同时我都等她一起进或让她先进,她就不必很慌乱地挤进去。最近她不太害怕了,也不跟我挤电梯了,一定是与我之前再三告诉她妈妈不会让她落后有关,同时我也注意等她,提前嘱咐她。小小的孩子需要的是多么细心地呵护啊。

 

写到此我想起在华参加治疗大会时,我们的音语舞老师带我们做了个实验——她用板子啊凳子啊搭了座桥,上面放了杯子等,如果我们成人就这样从上面通过是相当容易的,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是,如果戴上望远镜,与平时拿的方向相反,这样走下去就很难。难在哪里呢?问题的最关键在于,这样戴上望远镜后,只能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走时得非常小心翼翼,那仍不容易走好,不是杯子掉了就是凳子垮了。在上面走的人小心翼翼半天跨不出半步时,下面的观众受不了了,因为,在观众看来,多好走啊,多简单啊,可那个人怎么就不往前迈步呢?观众看着不明白,看着着急,也就抱怨起来,喊了起来。结果在上面走的人更着急,也因此更慌乱,如果内心容易被干扰的话,接下来就会走得一塌糊涂。我们每个人在下面都看得明白,但当轮到我们上去走时,一样地费力,一样地小心翼翼,同时,也一样地会将上面踩得乱七八糟。

 

这个实验在于,它告诉我们,在桥上走的人其实就是孩子,他们还小,他们的视界有限,他们的能力有限,他们身体的节奏很慢。而我们成人,总是以自己的眼光看孩子,总是以自己的速度要求孩子,总想让孩子和我们的节奏一样。如果孩子这些都和我们一样了,那他还是孩子么?!

 

再举个例子,假如你多带几个孩子,稍大的吧,比如都是两岁到三岁的,做点简单的事儿,比如给他们看卡片,卡片上的内容都是孩子熟悉的动物,然后让孩子们来认。当你举起一张画有老虎的卡片时,孩子也许会抢答,但大多也许不会,他们会象在思考一样,要想一会儿再说。小孩子们对“抢”是没什么概念的。有很多时候,我发现他们不是不知道,而是节奏慢,要过几秒才肯说。即使是四五岁的孩子,性急的大人与他们交流起来都会觉得费力,因为,每当你问一句话,他们总是得想一会儿再说,或者象是没听见一样。有很多时候,你感觉他们完全可以立刻就回答啊,又不是什么难得答不出的问题,可他们就是慢,就是磨蹭。

 

据我目前了解到的,学前幼儿阶段的孩子没有哪个是早晨积极地起床,然后主动地穿衣服,配合地洗漱、吃饭,然后让父母送他去上学——尤其是在冬天里。孩子们的节奏赶不上处在信息时代的我们的节奏,一定是赶不上的。

 

我的孩子就要五岁了,她和她爸爸一样,是个相当慢的慢性子,我说她爸爸天塌下来都不会着急,一点儿都不夸张。但三月她可能会着急,她有着和一般孩子一样的敏感的性格特质,她对安全非常在意。但平时,只要不是在她害怕的情形之下,她永远都是优雅着的——我想,这是上帝对我的考验吧,让急性子的我拥有一个超慢性子的孩子。我也因此明白,事实上,孩子们都是这样慢着的。龙应台有本书名叫《孩子慢慢来》,华德福也主张我们让孩子慢慢来。我想,他们都在告诉我们的是,孩子的父母,你慢慢来!

 

春天已经大张旗鼓地来临了,无论是孩子和父母,让我们一起,慢慢来,慢慢地品味孩子成长的幸福以及享受生活中点滴细节的美好!

 

大家慢慢来!

 

(披着晨曦,在大家睡梦中,我用了不到70分钟的时间,打完了上面的文字,怀揣着对孩子们的尽可能的理解。我不是一位多么称职的母亲,我比很多母亲都性子急,都嗓门儿大。但是,在我内心深处,我经常当我自己仍是一个年幼的孩子,想想我当初的渴望,当时的期待,我在不是特别为难我内心的情况下,我尽可能地给我的孩子一个我所期望的童年。同时,我也尽可能地带着老师一起这样爱我们园里的孩子。写下此文,更多的是期待更多的母亲理解更多的孩子,在我们给孩子创造一个让孩子感觉幸福的环境时,其实,我们的内心更幸福。感谢孩子,感谢他们带领着我们成长!写这一段时,我忍不住地流下了眼泪,不知道为什么,但愿我们孩子成长的环境会越来越适合他们吧,我们一起努力!)

 

 

下面的图就是我文中提到的实验,我刚才写时要复杂得多,因为在我脑海里是那么复杂的,现在看看竟如此简单。我想,写那段文字的我就是当时拿着望眼镜在其中走着的人,真的,很难!对我来说,走在其中的难胜过在外围看的简单,所以,我觉得很难很难

孩子的父母,你慢慢来!

孩子的父母,你慢慢来!

孩子的父母,你慢慢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