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友谊幼儿园育儿 |
分类: 发现孩子 |
(大哭的佳佳)
通知:陶艺绘画班已经开学,欢迎继续报名参加!绘画课本园内的孩子也可以考虑参加,陶艺是绝对不用了;此外,考虑到2岁多孩子带起来困难且压力大的原因,我们已经增加了一位老师,必要的话我们会继续增加。当初考虑不周,将大小孩子学费定为同一水平,但现在,基于现实的要求,我决定从11月10日起新入园的2-3周岁的孩子学费上涨两百,满3岁后再降为现在的水平。希望家长能够理解,当然也可以考虑孩子3岁后再入园。
还有一点,据我目前估计,年后准备入园的孩子大概有15-18个,数量比较大,时间比较集中。如果是3岁以上的性格开朗的孩子可以考虑随时入园;但是如果3岁以下或者尽管3岁以上但非常内向的孩子只有一一排队入园,据我估计,搞不好要排几个月。所以,个别的孩子可以考虑在年前入园,太集中入园对彼此都不太好。)
友谊对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说实话,此文的标题是个问句,答案我也不知道,甚至无从知道,我只知道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此文并不在我计划中,只是刚才在QQ上遇到了佳佳妈,聊了几句才萌生了写下此文的想法。
最近,我一直在关注园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我以为我很细致入微,事实上不是。昨天上午,我带着月亮组的孩子们做户外活动。结队时佳佳和祺祺一起,但祺祺路上事儿比较多,别的小朋友都齐刷刷地跑了,但祺祺不,非要慢慢地走,佳佳很着急。孩子们都大了,目的地并不远,我眼睛看得过来,所以就没强调必须走不能跑。一路上佳佳很着急,但祺祺可不着急。估计此时就埋下了不愉快的种子。
到了滑梯那里,小朋友们都疯玩,祺祺自顾自地玩,佳佳追着她玩,但祺祺不太理她。我注意到最开始时只要佳佳见不到祺祺就带着哭腔喊祺祺,很着急很慌乱的样子。佳佳平时就是个心理很强大,也很乐观很搞笑的小姑娘,她经常莫名其妙地整出一些笑话来。因此,我没多想,以为佳佳又突然怎么在搞笑呢。
接下来就听到了佳佳大哭的声音,说祺祺不理她。我抱着她给她讲不要这么哭,如果她不哭去给祺祺讲没准祺祺会喜欢她,还告诉她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样地玩。每次我劝好些后她就从我怀里挣脱跑向祺祺,说要跟祺祺玩,而每次祺祺都冷言冷语地对她,她一听到就立刻大哭,如此反复大概有三五次。
户外活动回来时是我一路抱着她的,进门后还在哭。据老师说开始劝也没用,后来年年说如果她总这么哭小朋友就更不喜欢她了她才不哭的。
佳佳的性格特别象她的妈妈,开朗、大气、爱笑,佳佳特别重友情,现在细想想,上学后在园里的佳佳的快乐与伤心都与友谊有关。佳佳来上学时还差两个多月才满3岁,从入学第一天起就非常享受幼儿园的生活,听妈妈说偶尔佳佳也会说不来上幼儿园了,但我们看到的是佳佳天天都高高兴兴地来上学,没有因为跟家人分手和哭过闹过,哪怕是一次。我们园开学的第一天,三月就去了佳佳家,她们两个关系一直都比较好,但是,由于三月比佳佳大一岁多,加上佳佳特别追随三月,接近半年的时光佳佳不止一切听三月的,而且喜欢学三月说话学三月做事,有几个月的时间,只要三月说话佳佳必学,佳妈说佳佳是三月的复读机,真的就跟复读一样。由于佳佳对三月过于热情的种种表现而导致三月对佳佳态度有时并不好,我非常听不惯三月对佳佳说冷话,每次说时我都想动手打三月,因为那当时我总是忍不住地想,如果谁对三月这样说三月得多难过啊我得多难过啊,佳佳妈多次说没关系不用管,孩子就应该在集体中这样长。但经过我细细思考,我觉得适当干预看来是必要的。三月其实非常喜欢佳佳,我想三月的喜欢是因为佳佳本来就是个很好的朋友,佳佳的大气是很值得三月学习的。
回忆一下佳佳入园后的情况,3月29日入园的佳佳一直过得很开心,直到五月。五一节过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佳佳情绪非常不好,动辄大哭,有时哭得没法收拾,经常为芝麻大点儿事就哭得昏天黑地的。后来佳妈分析到,一是因为当时近三岁的佳佳正值秩序敏感期,看不得半点不讲“规矩”的事,不对劲儿就哭;更主要的是,五一节后小寒来园里上学,在小寒上学的第一天,三月和小寒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当时一共六个孩子,思思很小很自我,谈不上友谊;祺祺和大彤彤走得近,她们两个算是好朋友;三月和小寒是好朋友,铁得不得了;就只剩下佳佳了,她孤家寡人一个。现在想想真是内疚啊,当时不满三岁的佳佳还不擅于表达,整天动不动就大哭一场,尤其是午睡后不起床,有段时间天天睡到下午四点多,一喊起床就大哭。我几次去看她,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她头发乱乱地贴在脸上,一副颓废的样子破罐子破摔的样子,日复一日地,我也愁,但当时因为没有联想到友谊上(没有联系上有一个干扰我的因素,就是佳妈说五一节期间佳佳闹她拍过佳佳两下,我以为孩子是生她的气呢),所以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看来敏感的我还是不够敏感,这件事对我是个很大的提醒。
再细细回忆,小寒是六月十号离开爱弥儿的,接下来佳佳就恢复了常态。因为小寒的离开,三月非常失落、痛苦,甚至大哭,但是同时,佳佳高兴了,因为她失而复得了三月。再接下来三月离开重庆到东北,那段时间佳佳也没什么,她主要是和洋洋玩,也念三月,但念得不是特别多。佳佳过得也算快乐,没有过大的起伏。
之后三月从沈阳回来,上学。佳佳依旧和三月在一起,三月仍旧喜欢去佳佳家。此时园里新转来了与三月同龄的女孩年年,年年的性格与佳佳相象,都是比较大气的活泼开朗的女孩。年年的到来受到了大家的排斥,年年一直想牵手三月,但三月一直拒绝。三月仍旧主要和佳佳玩耍。上周,也就是7天前的今天,园里组织了露营活动,佳佳妈因为工作没有去成。而在这次露营中,三月朝我的期望前进了一大步(我的期望只是母亲对孩子的,在这点上,我现在才知道多是多么地自私,我竟然没有想到佳佳那一块。其实,要说好朋友,在幼儿园,我还是觉得年龄相当的合适些,因为,对于年幼的孩子,差一岁就差多很。加上三月一直以来和佳佳不是纯粹地平等地相处,我一直希望有大孩子来并和三月成为朋友),她跟年年成了好朋友。露营回来后刚好上了五天的学,年年前两天因为眼睛生病而没来,后三天坚持来上学,三月和年年整天在一起疯玩。连昨天都算上才三天的时间,佳佳再一次受到了冷落,她渴望友谊的心无处寄脱,因而转向祺祺,但祺祺不理她。佳佳昨天上午的大哭我原以为大气的佳佳是又怎么了,当时甚至还觉得这孩子很搞笑。看来我太幼稚太天真了,佳佳的哭是内心真实情感的体现,她是因为被冷落才哭的,她哭得那么伤心是因为她真的那么伤心。此刻回忆起来,我脑海中的都象是在风中流泪的佳佳,一个为友谊而奔跑着哭泣的女孩,回忆至此,我也泪流满面,心中满是对这个3岁孩子的怜悯和内疚。我,真的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我发誓我再也不会让佳佳在幼儿园里因为友谊而伤心得大哭伤心得不肯过幼儿园的正常生活。因为孩子没有生活在一个完全自然的环境中,所以,我们对孩子之间的相处可以尽可能地保持自然的情况下进行些许的人为的干预。
佳佳妈告诉我,昨晚问佳佳哭的事儿,佳佳环顾左右而言它,而今天早晨,佳佳的内心强大了很多,因为她能面对了。她告诉妈妈没人跟她玩,她喜欢祺祺,但祺祺总说讨厌她,她因此而伤心难过。妈妈告诉她可以找别的小朋友玩啊,她说别的小朋友也不跟她玩。孩子表达得很清楚了,她说的是事实——这就是我最近为什么突然间关注起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原因了。
想起佳佳昨天大哭的样子,她蹲在地上抱腿哭坐着哭趴着哭甚至边走边哭,她的内心有多受伤,可怜的才3岁的孩子啊!
佳佳是个很重感情重友谊的孩子,她入园的顺利有一部分缘于她跟三月之间的友谊。目前月亮组的除了三月和年年外,其他孩子之间没有特别建立起比较稳固的友谊,原因不一,比如有的孩子习惯于跟大人玩,因为没有体验过跟小朋友一起玩的快乐所以更留恋父母;有的小朋友不敏感,跟谁玩都可以,没人一起玩也不难过;有的小朋友喜欢一个人看似孤独地玩。。。。。。
无论是做为母亲还是做为园长,我都希望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与其他小朋友建立起相对稳固的友谊,象园里的思思和小童一样,这样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时光一直是和至亲的伙伴在一起,他们的情感容易得到满足。但事实上,我发现还是有非常之多的孩子因为是独生子女和在户外活动时间较少而沉浸在成人世界中,这对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极为不利。
有一些孩子不太愿意上幼儿园,至少在我们园,我敢肯定的是,那是因为他们在幼儿园没有与其他小朋友建立起稳固的友谊;有的孩子并不排斥上幼儿园,但是,他们在幼儿园也没有过得多快乐,这也是因为他们在幼儿园里没有很大程度上属于自己的好朋友。要说孩子因为享受幼儿园的课程而多快乐我觉得可能性不是特别大,我认为友谊对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佳佳的表现很强烈,她的快乐与不快乐都与友谊的获得和失去有直接的关系。值得欣喜的是,当初小寒的到来佳佳一直闹到小寒走,而这次,才三天的时间佳佳就能讲出来,而且很平静,这说明孩子在成长,孩子的内心在变得强大起来。
有人或许认为佳佳对于友谊过于敏感过于在意了,而在我心中,佳佳是一直我期待的理想中的孩子。我总是希望三月的性格能象佳佳,尽管佳佳是一个3岁4个月的孩子,但是抛开友谊这件事,佳佳的干净利落大气是一些孩子很难比的,尤其是她内心的强大。我知道我的孩子就是个小女人,原因是我是个小女人吧,因为,我永远做不到象佳佳妈那样,一个工作十分忙碌的女人竟然也独自把孩子带大,佳佳爸爸才调回重庆三个多月,之前的三年在企业办公室忙碌工作的妈妈一直是自己带孩子,保姆换了三个。佳佳来上学后,家里没再请人,园里的孩子中几乎佳佳永远是最后一个被接走的,每天放学后,孩子们的妈妈们或跟孩子一起聊天读书,或者妈妈们聚在一团聊,而小小的佳佳总是自己拿本书大声地读,如果谁看着她被她发现,她就冲人家甜甜地一笑。我当时就想,如果换做三月,她可能会一直愁眉苦脸地等妈妈来接。佳佳妈经常加班,有时周末加,有时通宵加班,佳佳经常由24岁的舅舅带着,甚至有时佳妈加班到后夜,佳佳也在公司陪她加班到后夜。如此艰难的生活,佳佳妈提起来都是笑容满面的,一直佩服这个小我八九岁的女人、妈妈。一个生活中不抱怨的妈妈独自地带大了一个乐观随和大气的女儿!每个孩子的兴趣点不同,佳佳是个很明显的“社会性动物”,她对友谊带来的快乐体验至深,所以,她内心非常渴望友谊。
其实,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机会与其他孩子玩得很HIGH的话,他也一样地能体验到友谊带来的乐趣。我总是想,孩子们之间相处的快乐就象恋人之间的触电,他们一旦体验到了就会一直追随着友谊成长下去。孩子没有朋友,我想就象是一个到了恋爱年龄还没有恋爱的女人一样会倍感生活的无聊,除非他天生就是个麻木的人。
针对佳佳目前的情况,如果要我提建议的话,我认为一是我们在幼儿园里引导一下孩子们,更重要的是,我觉得佳佳妈如果有时间可以私下做一些工作,比如约园里同龄的小朋友周末或放学一起玩耍,可能仅仅是玩一次,在私人的空间玩一次,两人擦出了火花,之后她们就能成为好朋友。
今天看到华德福的Peter谈孩子,其中几段相关的话我抄录下来:
Peter本来是想讲人的自传,但是后来针对家长的问题作了调整,在这个话题上举的例和讲的故事最多。但是仍然有很多家长为此疑惑多多。一个听众问:他朋友的孩子成长在单亲家庭,非常敏感,非常脆弱。大人该怎么办呢?
Peter在三的告诉大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发展的速度和路径,千万不要盲目干涉。他说他自己小的时候结巴和不合群,但是他妈妈从来没有去催他去推他,只是尊重他,让他慢慢来。
他到了十四岁才发展了一个朋友,在小一点的时候,别的孩子都愉悦的成群结队的玩闹,只有他痴痴呆呆的坐在一旁傻看着,不肯和任何人玩。他妈妈说:去玩啊,孩子。Peter说:不,我不想。他妈妈就回屋做事去了,没有为此担过一点心。
Peter说道一个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顶级科学家在11岁的时候还会在上学的时候和妈妈告别时哭哭啼啼。
Peter平静的说:小的时候看起来孤僻,脆弱的孩子往往是顶级聪明的,只要尊重他,他就会给你最大的惊喜。允许孩子和自己的灵魂多相处一段时间,孩子往往会成长的更健康。
可是我们现在的家长在孩子还小小年纪就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外交家和勇士,特别不能忍受自己的孩子不合群和敏感胆小,不停的使用各种策略培养和训练自己的孩子“外向”和“强大”。其实,父母如此粗鲁的干扰破坏了孩子内心自我成长的勇气和力量。
讲道这,Peter
突然想起了什么,问:刚才提问的那个家长说的孩子多大了?后来得知那个孩子五岁了。那个家长面露痛苦的说:他不会抢东西,就会哭;不会交朋友,老师自己玩;平时看起来傻傻的。
Peter吃惊了,然后微笑着说:他才五岁啊?他已经这么完美了,你还要期待什么呢?他说他看到过一个传统学校给一个五岁的孩子的最有趣的评价就是:she
is childish!(这个孩子特别幼稚)。孩子都不幼稚了,这个世界不是太可悲了吗?!现代社会让父母明白了机会和竞争,明白了弱肉强食,明白了孩子不可以输在起跑线,可是却偏偏忘了最简单的一个词:童年。
让我们的孩子做孩子,中国的家长做的最艰难。
到底我们的孩子该如何才在父母的眼中正常呢?Peter问大家,大家一片沉默。我答:我们认为出众就是正常,而正常就是不正常。Peter笑了,他说:亚洲人似乎都有这个通病,可能因为人口众多,我们恨不能在孩子还是个细胞的时候就让他去竞争,争取当最好的那个细胞。
社会已经在催促孩子了,原来初中才学的外语现在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学了,原来小学才会的乘法口诀现在三四岁的孩子就学了,原来成年人都听不懂的贝多芬现在在娘胎里就开始学了。。。。。。身为父母,我们是否可以在这欲海尘嚣中真心的给你自己和你的孩子说一句:孩子你慢慢来!
才看到上面的这些话时我又陷入茫然之中,我也仍记得我在华学习时一位老师说过5岁前的孩子只要和妈妈在一起就足够了,有没有朋友并不重要。或许,我们的环境太不华德福了吧。事实上,我遇到过的一些成长得不太理想的孩子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在孤独中长大。
我们的孩子不是在理想的大自然中成长,我们的孩子很难实现母亲的全陪伴高质量的陪伴。。。。。。所以,我们的孩子的成长环境不是华德福理念之下的环境,所以,我想我们得注意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在孩子很小的时候。
还有一篇《如何帮助孩子交朋友》待写,感谢大家的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