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成人孩子小事大事育儿 |
分类: 发现孩子 |
成人的小事,孩子的大事
本文会涉及一些具体的人,但事情当时就说清楚了,写出来没有丝毫责怪之意。之所以写出来,是为了能跟更多的家长分享,毕竟案例才是最鲜活最易于理解的。所以,请当事人不要误会,你知道我是一个乐于分享的人。
这几天经历了几件小事,其实,在成人看来,甚至就不算个事儿,可是,放到孩子世界里可就不一样了,是大事儿,是天大的事儿。
记不得是园里的哪位孩子(事儿太小了,小得我都记不住)正在吃零食,妈妈拿着孩子在吃,他妈妈想把手中的食物分给我。当时我立即明白是妈妈要给我,我赶快问孩子:“你愿意分给我一块吗?”孩子摇头:“不愿意。”我和他妈妈心领神会,她没给我没要。以成人的观点,我是孩子的老师甚至是一园之长,世俗点儿说,孩子和家长应该很容易先想到我的。但是,孩子的心纯真,他可不管那么多,东西是他的,他不愿意分享就不分享,即使他面对的是他的老师甚至是园长。
前天晚上,我们在千野草场吃晚餐。思思妈端着碗正在给思思夹菜的时候,另一位妈妈端着饭过来了,问思思妈妈要不要,思妈说要,思思立刻说不要。当时思妈在思思的左边,端饭的妈妈在思思的右边。思妈听到思思说不要,当时就把碗端得高过思思的头顶,并要求端饭的妈妈添饭。这下子不得了了,平时极少哭的思思哭得震天响。思思父母把思思带得很好,据我了解思思得到的爱和自由已经非常足够,但偏偏在那一时刻,思思妈一着急忽略的思思的感受。其实谁都明白,我们在外风餐露宿,难得吃上一顿饭,哪位妈妈不想孩子多吃点啊!当时思思妈妈急了点儿,如果不急跟思思讲讲道理,我想或许也能讲得通,只是真不该当着孩子那么明显地不把孩子的建议当回事。孩子只是看起个子小而已,他们的内心不比我们想得少,他们渴求的尊重和爱甚至比成人要求的还多。
前天中午,思思妈饿了,思思爸爸到然然妈那儿去拿点儿吃的,可就在拿的这当口,正在睡觉的然然醒了。思思爸爸拿走的是海苔,当时思思爸爸没有想到要征求然然的同意,我也没有想到,如果我想到一定会提醒思思爸爸问然然是否同意的,可是,一向在意幼儿心理和感受的我也如思思爸爸一样忽略了这点。当思思爸爸走后,然然坐着生闷气,后来哇哇大哭。我问然然妈,她说她当时想到了但没有说出来。此事在成人看来根本不是个事儿,大家出去互想吃对方的东西甚至连个招呼都不打又有什么,这说明关系好啊。可是,小孩子就不能理解,他们刚刚意识到他们个人也是有力量的,他们可以为自己做主的,这最初的表现就是体现在物权上,他们非常在意什么是自己的。我们成人因为孩子的弱小而很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再注意,把对孩子的尊重真正落实到日常小事上。
前天从千野草场回来的路上,叶子睡着了,叶子妈妈趁叶子睡着时吃了她的烤玉米,结果醒来后叶子发现玉米少了大哭起来。在叶子看来,这玉米是我的,妈妈也不能不经自己允许就吃。叶子哭了好一会儿,我坐在前面暗笑,这叶子妈和思思爸爸犯了同样的错啊。而叶子和然然她们只相差一月,反应也是如此地相同。
我们都有一定的心理伤痕,这伤痕主要来自童年。童年的经历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但是,大多成人自己年幼时没有被成人尊重,等他们成人后也不会尊重孩子。周五那天上午,孩子们又到池塘玩水,两岁三个多月的妞妞最近运动能力特别强,别人的都抓蝌蚪青蛙,而妞练习跳水。当时水面到岸上大概有七八十公分的高度,妞不停地爬上去,然后拉我一只手跳下来。要知道跳下来的脚下就是鹅卵石,是非常不确定地落下。妞妞反反复复,乐此不疲,我想她可能是处在空间敏感期。
这时,就在我们身边一直围着一个小姑娘,我以为只有4岁多,她不敢放开地在水里走路,每走一步都小心翼,不敢爬上去,她上去得要老人拉,上去后不敢跳下来,又得老人拉着放她下来。开始时陪伴小姑娘的是她的爷爷或者外公,后来来了一位老太太,孩子的爷爷或者是外公就离开了。这老太太一直看妞妞爬上跳下,夸声不断,她让她的这位孙女或者外孙女也学妞妞爬上跳下,可那孩子不敢,她既不行动也不说话。此时我知道这个女孩已经五岁半了,开学都该上学前班甚至入学早的可能都会上小学的。女孩一直很沉默地看着妞妞,也很羡慕的样子。这老太太可真提劲儿,一直在劝这女孩,让她在水里走,或者自己爬上来再跳下去,还再三强调人家两岁多的孩子都比她强。这整个过程挺让我受不了的,而且尤其让我受不了的是她一直喊这女孩“笨蛋”,好象这孩子的名字就叫笨蛋一样,她不停地说“笨蛋,走啊”、“笨蛋上来“、“笨蛋你看人家两岁多的都敢”、“笨蛋你真是太笨了”,几乎每句话,她必用上“笨蛋“二字,她说起来特轻松,象是说惯了的,而女孩听着没任何反应,不反抗也不生气 ,象没听到一样。
我当时就想,这孩子看着就是内向不自信的样子,估计她也一直当自己是笨蛋的。我基本上相信,这孩子一生都会记得她曾经的名字就叫笨蛋,她也很难自信起来。
成人随口骂孩子在他们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孩子是依附于他们而存在的。然而对孩子来说,这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他一生的生活质量,这不是小事,这是大事,天大的事。
我认为,一直真正爱孩子的人,应该比尊重成人更尊重孩子。而这种尊重,更多地就体现在这些日常小事上。成人必须有判断的标准,知道什么样的事不该对孩子做知道什么样的话不该对孩子说。有的人判断不出来,所以容易犯错。我总结出一个好办法来——我们不是总说象尊重成人一样尊重孩子吗,那么,当你想对孩子说一句话或做一件事时,你就假设孩子是你的父母、朋友、亲人、爱人或是爷爷奶奶,如果这句话你可以对他们说你就可以对孩子说,如果这件事你可以对他们做你就对孩子做。而事实上,你基本上不可能管你的父母亲人朋友或爱人叫笨蛋,你不可能不经过他们允许就动他们的东西。。。。。。所以,这样的事你也不要对孩子做这样的话你也不要对孩子说,不要因为成人觉得事小而忽略孩子的感受,因为你所认为是的小事在孩子的世界里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