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育儿父母安全感 |
分类: 发现孩子 |
孩子“不懂礼貌”背后的原因
上周三的中午,河南郑州的可心妈来到了园里。我思考了下,还是决定让她进教室看正在吃午饭的孩子们。进去时孩子们吃得正欢,我给他们介绍“这是梁阿姨”,这介绍出口前就别扭,出口后更别扭,我们园的孩子都直接喊老师的名字,可心妈她既不是家长也不是老师,感觉不伦不类的不知道如何介绍了。
介绍的当时我想孩子应该会问“梁阿姨好”。我们平时外出时,进出小区门口孩子们都喊“保安叔叔好”,很积极的样子。但是,当时孩子们的反应出乎我的预料,其实,不是他们的反应,而是他们的不反应令我有些许吃惊。我大概回忆起来,当时乐乐、天天、佳佳等瞟了一眼继续吃,没人理这事儿,背对着门的妞妞嘟嘟等压根就没想理我们,头都不抬一下,继续吃他们的饭。我想起了以前在单位时上级领导来视察,大家见领导进来还起身鼓下掌,散会时群众站起来目送领导离开。我们,多把领导当回事啊。可是,这群不谙世事的小孩,眼里根本没大人,他们该干嘛干嘛。
接下来洋洋过来主动跟可心妈打招呼,再之后翔翔缠着可心妈,在她身边转来转去的,熊猫和花布找不到了也问可心妈。看到翔翔一直围着可心妈,我就明白了,2岁1个月的翔翔围着可心妈是有原因的,可心妈和翔翔妈长得比较象,尤其是五官和气质,都特别象,翔翔从可心妈身上找到了自己妈妈的影子。
这次家长会上,小童妈和小童爸爸都提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小童上幼儿园后变得清高了,不象过去人家一跟她打招呼就特别积极地响应了,而现在她非常冷淡。根据小童父母讲到的其他情况综合起来分析,大概原因在此:小童入园前主要由外婆带,包括父母在内,都对小童限制过多。过去的小童不如现在开朗爱笑,过去的小童容易迎合别人,而入园后,小童的父母成长得非常快,他们非常听得进我的建议,对小童的限制少了很多,突然间大放手的感觉。小童变得活泼了开朗了爱笑了调皮了也敢跟她父母“做对”了,她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的小女孩了。她的环境带给了她充足的安全感,所以她重新找回自己发展自己了,不再过份在意他人的感受了。也因此,人们容易将孩子这样的变化理解为不懂事了没礼貌了。
当时看到孩子们见到可心妈后的不反应我心里纳闷:他们怎么这么没礼貌呢?我只是纳闷,没有责怪,我就琢磨着这其中的原因:园内的孩子大的都不在,当时在的最大的也只3岁3个多月,2岁出头的也有好几个,更多的是3岁左右的孩子。认真思考下,还真就觉得这么大的孩子不必用太多的礼仪约束他们,他们还处在狂热地探索世界的时期,他们自我意识正在萌发,他们更多地注重自己的感受。是的,一个正常成长的两三岁的孩子,他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自身的成长,他们在马不停蹄发展自己,只要他们确定自己是安全的,他们只属于他们自己。
我们园的这群孩子对我们老师高度信赖,他们深知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所以,对外人的进入他们没有警觉性,由我带进去的外人,他们没有丝毫的怀疑和不安,他们仍继续自己应该做的事。当时,想到这儿我很感动。
一个安全感建立得不稳固的孩子,他们为了生存会牺牲自己的成长,他们的心和目光会时刻落在环境上,环境中的人的身上,他们时刻琢磨着如何保护自己如何让自己更安全。所以,他们没有精力发展自己。
客观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孩子,而不要将成人的各种框框过早地框在孩子身上,真正的礼貌和道德都不是在孩子出生前几年用语言灌输给他们的,也不是强迫得来的,我们得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成长。放手,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为孩子能成为他们自己创造良好的条件,是我们每一位真爱孩子的父母应该思考和行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