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幼儿园打人被打咬人被咬育儿 |
分类: 幼教之路 |
比孩子在幼儿园被打更可怕的。。。。。。
今天上午就听接妞妞的老师说妞妈告诉我们妞不爱来上学了,因为怕被打。本周二是我们园的黑色日子,新入园的橙橙把嘟嘟咬了;已经很久不咬人的思思把妞妞咬了。这次的思思咬妞妞尤其让我心痛,因为,咬伤得比较严重,比过去我见的所有被咬伤的情况都严重。
说那天是黑色的真不夸张,妞妞平时就由父母带着,但那天偏偏妞妈生病外婆来带妞妞。据妞妈说她日子过得极艰难,孩子虽是自己生的,但肩上扛着四座大山,四位老人的育儿观与年轻的妞妈是截然不同的,虽然没住在一起,但是,影响似乎无时不在。
昨天妞一切还好,但今天就听说不爱来上学了怕被打,我知道这其中肯定是有原因的。
我接触过的咬人现象比较严重的孩子有三个,咬过人的有五个,被咬的孩子数目多多了,在幼儿园活动中,你推我我拉你的现象是非常之普遍的,差不多无时无处不在。但是被咬伤和被抓伤这种现象一般不容易被人所接受,对这个不容易接受的人包括我在内。
中国人是非常注意脸面的,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我非常能理解。但有两点我希望我能表达清楚:
一、打和被打都是很正常的事。
孩子由于认知能力和社会性的发展水平所限,经常处理不好与其他小朋友的关系,这时就容易出现推拉扯现象,严重的则咬人和被咬,抓伤人和被抓伤。其实,这种现象也是很好避免的,我听说某幼儿园有个孩子家人特别不能接受孩子受到任何伤害,哪怕是摔个跟头。所以,幼儿园做任何集体活动时都给这孩子端个凳子让他坐在一边。
运动本身就会带来伤害,当几十个十几个孩子在一起运动时更容易带来一些身体上的磨擦和碰撞。我们每天上下午各一小时的户外活动,孩子们在一起疯跑和做游戏,他们之间时有摩擦和碰撞,我觉得这很正常。至少这是我们不能完全控制得了的,我可以拍着胸脯向每一位家长保证我们的老师不会威胁他们的孩子恐吓他们的孩子不给他们的孩子留下丝毫阴影,但我同样拍胸脯说,我不能保证你的孩子不被打,真的不能。我们收费再高老师配的再多我都不能给家长下这个保证。
就算不是在运动中,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如此。我们原来在加州时,小朋友们坐在桌旁,玩玩具时分别发给每位小朋友,大家发的都一样,一般不会抢他人的,就算是抢也是极个别现象,老师及时阻止就行,不太容易发生抢抓现象。而在我现在的园里,玩具教具就摆在那里,一切自便。这给孩子提供选择的自由的同时,也为我们的管理带来了难度-----孩子在园内处于动的状态,他们如果跟其他孩子在同一区工作时时常会有冲突。
其实,对孩子来说,打和被打都不是件坏事,当然是在安全的前提之下。打和被打都是孩子成长中学习的过程。孩子的社会性就是在与他人合作和冲突中发展起来的。做幼儿园后我发现,什么样的孩子最可怜?不能与其他人正常交往社会性发展得不好的孩子甚至是患了自闭症的孩子才是最可怜的!如果一个孩子在一两岁间没有与其他小朋友接触或接触太少,没太经历过与小朋友间的合作和冲突这样的交往经验的话,这样的孩子以后容易封闭自己,因为,他们没有与他人交往的经验,他们无法正常地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也因此容易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所以,家长们,孩子打和被打真的都不是坏事情,一定要客观地面对这件事情。
二、比孩子被打更让孩子受伤的是家长的关心和盘问。
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但是,细细看就不难发现,孩子除非被打得比较严重或某些孩子平时带得过于娇气,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被打后是没什么反应的,或者是哭几声就算了,基本上没有为被打而纠缠不休的孩子。所以,我基本上认为,一般程度上的被打对孩子来说不算什么,孩子很单纯,他们更多的是生活在当下。
而大人,大多很难接受孩子被打。有的孩子其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脸上或哪里似乎被划破了,但这逃不过很多大人尤其是老人的眼睛,他们会针对孩子身上的伤口反复寻问,还会嘱咐孩子对打回去或是孤立打人的孩子等。本来不当回事的孩子被家人反复地寻问和交待后,内心反倒不安,容易焦虑起来。我在想,如果大人不提,如果大人心中没有什么抱怨的话,那么,孩子的伤口可能就极简单,生理上的伤口而已!
而大人的过份关注,孩子受的会是双重伤,而且我相信,心理上的伤害一般会重于生理上所爱的伤害。
所以,孩子被打后,给孩子带来更大伤害的一般不是孩子生理上的伤口,而是家人的不安、抱怨和生气等。凡是看得见的伤口都是容易愈合的,而真正不容易愈合的,是那看不见的伤口!我们,是爱孩子的,那么,请别让孩子一伤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