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请为孩子做个好父亲

(2010-06-13 14:01:41)
标签:

转载

分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乐乐妈一挥笔又写出一篇实用的好文,父亲节即将来临,能不能让天下的父亲们多多看看这篇文章呢?

    我读过许多教育母亲的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著)、《写给年轻妈妈》(卢勤著)、《发现母亲》(王东华著)、《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韩张炳惠著)。当然,也有父亲教育的成功案例,比如《卡尔.威特的教育》。

    在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和内省的同时发现,几乎在所有的幼儿教育论著中都提到父亲的作用,尽管没提到与母亲同等高度,但很显然,在家庭教育中,他同样举足轻重,不可或缺。于是,我开始观察父亲们,从乐乐的父亲开始,观察了我身边许多家庭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父亲。当然,我的观察是很片面的,远不及专门从事教育事业的学者专业,有深度。但我希望本文能唤起父亲们对自身角色的思考,对自己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的作用的思考,进而有所改善。那么,最让我欣慰的,将是看到这些家庭里的孩子,得到快乐!

    我敢说,几乎所有的父亲都爱自己的孩子(心理不健康者除外),但父亲的爱与母亲的爱是那样的不同,体现在孩子的年幼时期差异更大。

 

[转载]请为孩子做个好父亲

 

父亲不及母亲关注孩子心理的三个原因

    一是没有十月怀胎的经历

    十月怀胎对于母亲来说是非常奇妙的过程,一个生命从无到有,在她的身体孕育、生长,她能够感受到另一个生命的律动,她与他血脉相依,她与他心心相通,她牵动着他的喜怒哀乐,她与他在那漫长的280天里,有过无数次对白、谈心、亲昵。而这一些,做父亲的却一无所知。他们顶多看着妻子一天天鼓起的肚子凭空想像孩子的模样,他们顶多用手或耳朵感受孩子伸展的小胳膊小腿儿。他们对于孩子的爱,实实在在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刻才开始。而母亲对孩子,却早了很多,父亲永远不可及。

    二是男人与女人思维方式的不同

    通常来讲,男人更偏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女人更偏重情感的研究,喜欢动不动从心理方面找原因。男人重视“因为,所以”、“如果,那么”、“首先、其次”,更看重事物的逻辑关系,重视结果而非过程。由此而及,他们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结果比过程重要,他们更关心谁家的孩子有出息,有成就,谁家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学会了些什么;而不太注重谁家的孩子乐观豁达,阳光开朗。而女人则不同,女人因其天生情感比较细腻,因而对身边的人和事较为敏感。初生的幼儿天生柔弱,也是敏感的动物,他们需要大量的爱和关怀,帮助他们建立对这个陌生世界的安全感。女人出于母爱的本能,能够帮助孩子很好的建构安全感;女人出于研究心理发展的本能,能够很好的与孩子沟通,获得孩子的信赖。这大概是孩子在幼儿时期多与母亲比较亲近的原因吧!

    三是男人与女人性格特征的不同

    男人的性格元素中,刚性偏多,用许多人的话说“比较固执”。他们的观念一旦形成,很难改变。也因了他们的“不敏感”,他们很少人会对自己的成长(尤其是童年)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反省。因为对他们来说,那只是“过程”,只要“过得去”就行了。男人常说:“我们小时候不也这样过了吗?”。他们对孩子他妈看那些育儿书籍嗤之以鼻,嘲笑她们“瞎折腾”。

    女人的性格元素中,柔性偏多,也就是“可塑性强”。只要不是年龄偏大的女人,许多女人遇到问题时都乐于征求别人的意见。这并不代表她们没有主见,也许她们已经“打定主意”,但也愿意接受别人好的意见,以求更加完善,或印证自己的想法,求同存异。女人大多乐于接受新观点,新事物,尤其在发现自己的童年发展存在某些问题之后,母爱的本能使她们希望,最大可能的避免自己的孩子过自己童年中过得不好的部分。她们会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

 

    男人和女人,因为有差异,所以相互吸引;因为有差异,所以相生互补。差异尽可以存在,观点也允许不同。但是,做父亲的同志们,假如你们没时间、没兴趣更新你们的育儿观念,假如你们夫妻的意见某种程度上存在分歧。我只希望你们做到,多一些包容和理解!请充分相信你们的妻子,她们对孩子的爱只会比你们多,不会比你们少。请相信她们真的在为孩子而学习、为孩子而成长。

    

四种类型的不良父亲

    我身边有多种多样的父亲,有的做得很好,有的甚至比母亲更让孩子亲近。但也这样几种比较典型的不良父亲。当然,还非常片面。

    第一种,把孩子当成玩具的父亲

    这一种父亲看似很爱孩子,常和孩子一起疯玩,但多数时候,他们以逗孩子取乐供自己开心。陪孩子一道玩耍,原本是孩子很开心的事,但他们吓唬孩子,骗孩子说妈妈走了,不要你了,逗孩子哇哇大哭为乐;或者和孩子躲猫猫,藏在一个孩子找不到的地方,以看孩子急得害怕、哭闹为乐。他们自己倒是乐了,长久之,孩子会变得缺乏安全感,信任感,对一切充满怀疑,甚至仇恨。

    第二种,还没长大的父亲

    这一类父亲多为新中国的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呵护中长大,未曾经历风雨。从读书、工作,到结婚、生子,全都一帆风顺。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有的已经成家立业,却还没脱离父母的关照;有的甚至长期和父母住在一起;有的虽然不住在一起,但离父母也不远,时常享受到父母的照顾。他们自己还是个孩子,却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孩子,不得不成为“父亲”。有了更小的,全家人自然将注意力转移到小孩子身上,说不定就冷落了这位刚刚成为父亲的人。一方面他在家中的地位急剧后退,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另一方面,以前他们都是爱的接受者,现在立马得转换成爱的付出者,他们一时还难以适应。心理状态好点的,很快会调整自己,尽管干活儿不行,但也能帮着递递奶瓶,看着自己的孩子也乐。心理状态糟糕的,完全无法适应这种爱的转移,也不知道该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他们有的选择“逃避”,加班是最常见的借口;有的甚至迁怒于孩子,对待孩子粗暴、冷淡。

    第三种,用物质满足一切的父亲

    有一种父亲,并不缺乏爱,但他们对爱的理解太物质化了。他们中的有钱人,大把大把的在孩子身上花银子,一掷千金,向别人炫耀他们有多么爱孩子;经济并不宽裕的,一方面努力挣钱,一方面省吃减用给孩子买最好的东西。他们可能常因应酬而无法陪伴孩子,但他们是真心想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他们给孩子讲的最多的是“爸爸挣钱给你花”。在孩子最需要父亲陪伴的时候他们不在,在孩子的成长需要男性角色的时候他们缺席。等到孩子长大,变得自私自利,挥霍无度的时候,他们着急了、想管却管不了了。他们生气,觉得养了个白眼狼,他们伤心,觉得你花了我这么多钱怎么还这样对我?孩子责问他你早干嘛去了?疏离的父子犹如好斗的公鸡,一刻不宁,令母亲纠结不已。

    第四种,不懂得如何付出爱的父亲

    这一种父亲多半是年幼时期遭遇了家庭变故,缺失父爱或母爱,甚至父母之爱全失的人。这种人很可悲,他们自己的童年没能得到足够的爱,成年后也不懂得如何给家人,尤其给孩子足够的爱。他们不知道怎样去爱,不知道该怎样表达爱。他们通常关心自己比较多,也就是所谓的“自私自利”,但他们的自私和受过溺爱的人的自私还不一样,甚至更可悲。后者至少有爱的体验,而他们的自私则来自不幸的童年,来自爱缺失后的自我保护本能。有这样的父亲,需要做母亲的付出加倍耐心的关爱,有时甚至感受“养了两个孩子”,直到他完全将童年缺失的爱补回来,他才可能进而向孩子付出爱。不过话说回来,不仅这样的母亲非常难得,而且成年后的人几乎不可能完全补回童年缺失的父爱母爱了。

    

    父亲,作为家庭的男性,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经统计,童年缺失父爱的女孩,成年后多数易发生早恋,也容易在感情上受伤;童年缺失父爱的男孩,很可能变得胆小、怯懦,缺乏自信。父亲,不仅是女孩子情感寄放的对象,也是许多女孩子成年后潜意识里择偶的参照对象;父亲的行为、意识,更是男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一个成功的父亲,应当是孩子的引路人,带给女儿安全、快乐;领着儿子学会担当、乐观、勇敢。别看乐乐平时跟我待的时间长,语言表达上受我很多影响,但在行为上,他常常模仿他的父亲,模仿他抽烟的动作,模仿他开车的动作,模仿他剃胡须的动作,甚至模仿他斜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样子。有时候,他爸爸一个动作,可能会破坏我此前费尽心思才建立起来的行为习惯。

 

给做父亲的男人们的寄望

    为人父与为人母一样,是育人的工作,是伟大的职业,是上天恩赐的机会。在当下,我们大多数人此生只有这一次机会,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

    做父亲的男人们,为了孩子,请你们必须成长!

    做父亲的男人们,为了孩子,请从现在起约束自己的行为!

    做父亲的男人们,为了孩子,请学会如何去爱!

    做父亲的男人们,为了孩子,请试着接纳、包容、还有理解!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