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迟到入园教学秩序宝宝 |
分类: 发现孩子 |
本篇博文标题欠妥,表达能力越来越有限。
我是个懒散惯了的人,这么多年来我觉唯一可以证明我没有懒散到极致的是当教师多年我从未迟到过一堂课。但平时,我生活没什么规律。吃饭睡觉我都比较随意,尤其是过去,经常熬夜经常不吃饭。带女儿三年,也把女儿带成了差不多这样的人。估计她差不多是幼儿园里迟到最多的人,我还找理由说,上学就不能迟到了,现在就不要这么严格要求孩子了吧,其实是不忍严格要求自己。
三月幼儿园的园长曾经有次间接建议我别总让孩子迟到,她也直接建议过我妈妈。我曾经还想过想上幼儿园就上,不想上就出去玩几天,反正,由于我认为没有我心中太满意的幼儿园,所以上与不上都不是个问题,也曾劝迪妈别把上幼儿园当回事。
早在我开幼儿园之前,大概两三个月前,或者更久,我就意识到入园总迟到不太好:一是孩子不容易进入状态,因为我发现如果按时入园,三月高高兴兴的,老师在门口接,她也情愿地走进去,但如果去晚了,门口没有老师接了她就让我送上去,当我走进教室门口时,她却不情愿跟我再见了。这当时教室里老师正带着学生们上课呢,而三月由于突然加入进去不容易进入状态;二是影响幼儿园的教学秩序,每次迟到时送三月进去,老师都会专门放下手里的事来接三月,小朋友们也经常向门口看,这绝对会影响幼儿园的教学秩序的。意识到后我就尽量改了,但都不够彻底。
我现在园里有两个孩子情况特殊,一个是两岁多的男孩松松,他身体不太好,所以奶奶都是让他睡个够的,他入园时间都晚,一般在10点左右,有时在中午11点甚至12点之后,最近每次在门口接他时他都哭得很凶;另一是1岁9个月的茗茗,由于他太小,家人舍不得他上幼儿园又希望他能过下集体生活,所以他只上半天。他倒是不哭的。但是,这两个孩子的共同特点是,没有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之中,他们两个几乎缠在阿姨身上的,集体活动与他们关系不太大。不过上周的泥塑课他们还是上了的,这大概是因为玩泥巴是孩子们太爱的事情了。
我大概分析了下入园后宝宝经常迟到或旷课的弊端:
一、宝宝会错过幼儿园的一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失去让宝宝入园的意义。比如,我们早饭后晨诵,然后早操,这两项活动持续时间一共才半个小时,迟到半个小时或40分钟就会错过这两项活动。孩子不能完整地感受幼儿园的生活,这有点儿划不着。
二、宝宝不容易融入集体生活之中。由于宝宝总是迟到或缺课,其他小朋友之间可能已经建立起一些默契的关系或友谊,但长期迟到或缺课的宝宝却不容易建立起这种关系或友情,他们就会很容易生活在集体之外,宝宝容易形成内向的性格。
三、孩子不容易建立起秩序感。每天的生活都不规律,孩子不容易建立秩序感。孩子总是过得与众不同,这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
四、扰乱幼儿园的教学秩序。如上文中我所提到的,老师特意到门口接孩子会影响老师的工作,同时也容易分散其他孩子的精力,后去的孩子自己融入正在上着的课程中也要相对费力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