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告别农村生活
(2009-08-03 06:34:36)
标签:
农村旅游沈阳育儿 |
分类: 生活在别处 |
即将告别农村生活
2009年7月31日
今天醒得真早,4点半就起床了。
后天中午我将离开此地到黑龙江的哈尔滨了,时间过得真快,我已经来到这里半个月了,这是此行过得最安逸的一段时间。天天好睡,农村虽然很安静,但生活还算丰富。
尤其让我感觉不可思议的是,我跟三月象是来睡觉的。我们每天最晚10点睡觉,最早6点多就睡了。三月一天睡13-14个小时,我一天睡八九个小时。白天我经常是随时睡,躺到炕上就是一觉,每天白天差不多都睡两三觉。
在家时,必须得用遮光布,无论白天或夜晚,都必须把屋子遮出黑夜的感觉才可能睡着或者多睡一会儿。出门前就知道东北黑得晚亮得早,当时非常担心来东北后睡不好,还闪过一个念头,那就是带块遮光布在身上。但当到了到农村,生物钟跟着地球走,虽然这里早晨近4点时就天亮了,但我一般仍能睡到五点多。最可贵的就是晚上,我最迟也会在10点半之前睡着了,想挺都挺不下去。一般9点多我就睡了。我熬了几十年的夜,到这儿却熬不了了。
这里农民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干什么都入乡随俗,我认为这是我的优点,因为这个很不容易做到,尤其是到了农村后。可以说,如果没有三月,如果不是她那么热爱农村生活,如果不是因为我那么爱三月,发自内心地愿意陪她经历所有可能的经历,我想,我是做不到的。我们现在俨然成了杜板牛村的一员,想到邻居家串门自己去就是了,想到邻居家上网自己去就是了,一出门似乎见到谁都认识,三月发烧这事儿,全村人民都知道,走哪儿都有人问。呵呵。昨天三月跟着秧歌队扭秧歌,终于好意思了一回,看到扭的那小样儿,真是可爱极了,估计再呆几天或下次再来,三月应该就够进秧歌队的资格了。
大姐和姐夫对我们真好,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尤其是对三月,那耐心我都比不了,这也不是三天两天,也呆了这么久了,她经常假设着我把三月留在这儿几年或一年的事儿,还说到那时她就不做事了专门带三月,也不管儿子是否结婚了,姐夫专门挣钱供三月读书,还说要把三月供到大学去。说时跟真事儿似的,一点都没提让我好歹也出点儿钱。她真是大白天的做美梦啊,我看她那样坐在炕上边憧憬着未来边描述的样子,我偶尔都会动心,因为,实在有点儿不忍心将三月带走。可没办法,三月她是我的,是我和她爸爸的。只是,我们会因此经常来。大姐从来不把照顾我们娘俩当成负担,三月只要一句话,她总是跑得飞快,无论干什么都会立刻丢下手上的事儿——我非常非常感动。三月最亲的人除了我和她爸爸还有姥姥外,那一定是这个大姐了,看到三月经常在她身上滚来滚去,我下了这个结论。三月跟大姐的默契非常不一般,他们两个在一起的疯劲儿特别象三月跟爸爸在一起时的情形。
就要结束了大睡特睡的日子,就要结束了不用照顾孩子不用做家务的日子,就要结束了进园子摘菜想吃什么就做什么的日子,就要结束了天天压井水来喝来洗澡的日子,就要结束了坐在阳光底下洗澡的日子,就要结束了看癞蛤蟆吃飞虫的日子,就要结束了一抬眼就能看到小燕子孵蛋的日子。。。。。。时间飞一般前进,所有的今天都迅速成为了过去。
昨天晚上,在饭桌子上,我跟大姐姐夫边喝酒边聊天。他们习惯天天喝冰镇啤酒,也一直试图要我养成这个习惯。我给他们讲了那个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故事,我告诉他们我的观点,活在当下活在今天。两位虽说是农民,但在我心中他们和我见过的一般农民不一样,至少我们很有共同语言。
我之所以选择这种活法就是因为经历了太多的事,又看了一些书,我觉得这才是诠释我和女儿人生梦想的最好方式。三月爸爸委屈了,我希望他的老年不忙碌,到时我们再尽可能多地生活在一起。
我们即将踏上新的旅程,我们把大多的东西都留在这里,轻装上路。我已经定好了沈阳到重庆的飞机票,返回时先到大姐家住一两个晚上再回家。
三月在东北的这段时间学了如下的方言:哎呀我的妈呀、玻璃叉(三声)子、疙瘩揪(在家本来也会的)、狗(鸡、鸭等)崽子、破烂儿。。。。。。一时只想起这几个了。
余下的20多天会比现在辛苦些,但我想,那将是我和大家都非常期待的一段旅程。当我在网上看到草原上的那般美景时,我一次又一次地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还好,我带了两块相机的电池,而且,内存是4G,我还将把我这轻便的笔记本带上路。在网上我看到很多游客都为相机没电或内存不够而遗憾,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不存在。只不过我相机偶尔会死机,但愿那一路它都活着吧。
但愿在草原的那段时间是晴天吧,我曾经在8月的雨天去过海拉尔,受不了那种雨也受不了那种冷,蓝天白云、风吹草低见牛羊可一直都是我为女儿所期待的,但愿苍天不负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