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4岁孩子不爱读国外作品想到的。。。。
(2009-03-02 12:53:45)
标签:
外国文学作品学英语育儿 |
分类: 发现孩子 |
这个话题我真的写不好,我记得荒漠玫瑰在某篇博文的评论里提到了这个事儿,我到她的博文和别人的博文里以及我的空间里四处翻找,结果都没有翻到她的原话。我想,如果能把她的原话复制下来我的意思也就明了了,但是太遗憾了,只有自己强行拼凑了。
事情是这样的:
前几天,不知道是在自己还是在别人的博客里看到荒漠玫瑰提到孩子小时候学不学英语是其次,如果想孩子长大后出国培养孩子外国式的思维才是重要,形成外国式的思维就要从小读外国的作品。荒漠玫瑰本人从小就受到国外作品的滋养,所以,她在博文育儿那些事
看到了荒漠玫瑰的这段话及其评论后的一两天,我就亲身经历了一件事。三月的4岁多的小朋友来我家玩,我知道她非常喜欢书,总是缠着我讲故事,当她被三月排挤得没玩具可玩时,我就对她说我来给她讲故事吧。我家书挺多的,让她选,我给她提建议。结果,她对我家的很多书都不感兴趣,我告诉她那些是外国的故事,她说:“我不喜欢外国的。”她挑来挑去的,结果主要是挑了小小孩的那些书,包括《小马过河》、《三只小羊》太〈狼和小羊〉等。我心想,这些故事她早就熟稔了,怎么还选这些啊?但那当时,我想起了荒漠玫瑰的话,遂明白道理就在其中。
我又想想我小时候,虽然我喜欢书,但外国作品我读得并不多,我接触文学作品时已经过了15岁的年龄,当时对国外作品不是特别起劲儿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讨厌那一长串的名字(我记得我当初接触俄国文学作品比较多,名字特别长),所以总是不容易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关系,直到现在也是如此。看中国作品就是省事儿,感觉特别容易,通常看着开头就知道结尾,甚至也经常看了开头就看结尾,中间再挑几而看看也就满足完了好奇心。
三月1岁多后我逐渐接触外国的绘本,之前以为孩子的故事就是中国的传统故事和那些童话呢,不知道现在的孩子这么幸福,从小就能接触到世界各地的优秀书籍,尤其是那些印刷精美的绘本。内心里经常都在感激那些引进这些绘本的人,让我的孩子有幸从小就在这么美丽的现面和美丽的文的滋养下长大,女儿的面容是清秀的、眼神是清澈的,是一个非常有气质的女孩,我想,这不止是遗传和食物作用的结果,更多的,我感谢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我一直享受着一年365天不间断地睡前阅读,爱女儿是其一,我本人也非常享受那图画那文字以及那其中孕涵着的看似简单又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些书引领着女儿的人生,同时也在感召着我。
荒漠玫瑰的人生经历极富故事性及传奇色彩,从她指尖跳出来的文字更容易感动人,我打不出那样的文字来,但有个道理我明白,教育孩子一切都要趁早,所以,我想,在孩子接触书籍后,我们就应该让孩子接触到所有可能的优秀作品,尤其是在绘本这一块,中国正在起步,所以,我家女儿三月的书基本上全是国外的作品。我不排斥任何好书,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只要适合孩子读的就是好书。
以前我叫是会发现三月会特别喜欢某些书和特别不喜欢某些书,不喜欢的虽然不多,但将其束之高阁一段时间过后,重新拿出来三月可能就会喜欢了。最近,家里的600多本书基本全读完了,包括贝贝熊那一套,所以,我们现在开始读以前没读的或读得少的书。记得以前三月不太喜欢《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我也跟着不太喜欢,或许是因为我不喜欢她才不喜欢的吧,而现在,我们再次共同阅读后都喜欢上了这本,虽然文字上是那么地简单。还有小北极熊宝儿那一套,三月以前一直对其不太感冒,而现在,她喜欢上了这套,其中的文字和画面以及故事的内容,我觉得都足够美足够打动人。
三月很爱给别人或毛绒玩具等取名字,她曾给火车上的哥哥取名“阿特斯亚”,给小狗取名比比、汪汪、比博,给自己的玩具取名ABC、小牛冲冲(四声)、BINGLE(其实是巧虎里的名字)、天鼓等,这些名字五花八门的,但我们可以看出来有些名字很中国,而有些名字很世界,但除了BINGLE外的所有名字都是三月自己编的,不是故事里的名字。所以,我想,三月之所以能取出来这样的名字就是因为她曾经听过太多的故事。
荒漠玫瑰说:读书是开拓思维的最佳途径,是建立独立思想的必经之路,是在校成绩好的根本原因。从小学到高中,母亲不曾对我的功课辅导一分钟,那时候也没课外辅导班一说,而我,尽管长期手持大部头小说沉迷其中,依然学来轻松,不让高手。阅读使我脑筋抹油很滑溜,思文解题不卡克,可不就学习好了。虽因阶级路线问题没大学可上,达到的人生高度却并不低于那些有幸上大学的同学。也确实是,真正读书读傻了的你又见到几个?真正爱读书的孩子少有学习成绩差的!
总的来说,我觉得外国作品里的故事或许更应该适合我们中国人来读,我特别欣赏那些作品里所倡导的真善美和爱,以及宗教等。我们爱孩子,我们希望孩子从小都得到最好的,那们,就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个别样的书香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