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岁的孩子还抱不?

标签:
抱不抱两岁三岁安全感皮肤饥渴症育儿 |
奥修说:“拒绝产生诱惑,越是没有得到的需要,这种需要作用于人心理的力量就越强。”奥修何许人也?大家可以到这里去了解:http://www.shuimo.com/chan/brightness/book/osho/
很幸运,多年前,应该说是很多年前,那时信息不如现在丰富快速,还不流行上网,但是,无意之中我接触到了一个对我来说是非常新的病名——皮肤饥渴症。后来,在我结婚后,当我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跟老公说我有皮肤饥渴症时他笑破肚皮,他不信有这病,我就象模象样地给他讲,估计他最终也没信,但我信。
有女儿三月时,我还真不知道这世界上有专门研究早教的一群人,也不知道有些母亲非常关注孩子的成长以致于提前学习并擅于总结(我过去从来没想到过我是现在这样一个关注孩子早期成长的妈妈),我根本不知道还有如此之多的育儿书籍,真的,我什么都不知道,真正接触这些并被其触动时女儿已经1岁多了。但我知道小孩子喜欢抱,将女儿抱在怀中就好象是又把她送回了我的腹中,我相信我的皮肤我的心跳我的呼吸能带给她无比幸福无比安全的感觉。所以,我喜欢抱她享受抱她,为此,我在女儿周岁时写了的“新妈妈第一年”系列里,其中有篇新妈妈第一年-----抱与不抱 的博文。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在意这一点。所以,在我看来,无论新出生的、几个月的,还是两岁三岁的孩子,抱与不抱都不是个问题,从来就不是个事儿。我跟三月之间,从来就没有过因为抱与不抱这件事而产生过丝毫的不愉快。但千万不要认为我家三月腿脚无力不爱走路,可以不无夸张的说,三月的走路能力是一般同龄孩子所不能相比的,让我记忆深刻甚至令我终生难忘的一件事发生在四面山上,此事记载在博文[组图]四面山之行(下) 中,在2008年8月21日那天,也就是三月2岁5个月又10天那天,三月在行走了3公里的公路后,自己一个人在我的牵手下走完了差不多是天梯的望乡台瀑布的700梯,这700梯是古栈道,现在少有人走,而我的小小的女儿用了140分钟走完了3公里的路又走完了700梯。在700梯的行走过程中,只遇到了四个人,前两个人是下到中途后不敢继续下了而返回的,后两个人是刚从山脚上来的。这700梯有多陡?我说也许有人不信,去过四面山并爬过700梯的人就知道了,有一半多的梯子差不多是垂直向下的,走的过程中只敢看眼前不敢向下看,下的时候有一半的梯子不得已甚至要手脚并用,我是绝对不敢抱三月或背三月的,因为这样更危险,所以只能她自己走上来再走下去。
我想,除非个别孩子该走时没让走,这样可能会因为抱而影响身体成长,从而导致腿脚无力,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少之又少的。最近看到很多朋友在博文中的成长日记里提到两三岁的孩子还让抱这件事,感觉大多数妈妈是不主张抱的。但是很欣喜的是,最近我转发荒漠玫瑰的一篇博文在孩子面前建立权威 博文后的评论值得深思,不止一个妈妈认为,两岁多的孩子要求抱着走路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关于2岁以前的孩子多抱抱的好处我以前已经写过了,就不多写,今天我主要谈的是两三岁的“大孩子”要求抱抱的事。
首先,我认为,两三岁的孩子走个两三公里的路应该不成问题,就算不是两三公里,走个把公里也绝对不成问题的。但是,为什么大家普遍反应这么大的孩子应该懂点儿事儿的孩子怎么总是让大人抱呢?我分析,两岁多的孩子有的已经入园了,从某个角度来说,离妈妈越来越远了,因为这么大的孩子不再需要父母时时刻刻的照顾了,父母有意让他们独立玩独立睡,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上还没有过度到可以独立,甚至不愿意入园不愿意与同龄小朋友玩,比以往更主动接近妈妈,有时坚持得甚至“蛮不讲理”。如果处理得不好,很多宝宝这时会有分离焦虑。所以,他们更希望接近最亲的父母,尤其是母亲。这种亲近应该可以表现为几种方式,比如让妈妈陪玩陪睡,出门要妈妈抱等。前两点妈妈容易接受些,可出门时由于拎着包穿着比较好的衣服,加上走路累等原因,很多妈妈就会拒绝宝宝的这个要求,而宝宝由于需要不被满足,这种需要就变得更强烈,结果可能是不欢而散,妈妈心烦宝宝心慌。似乎妈妈们都知道,这么大的宝宝要求妈妈抱着或背着走,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走不动了,既然不是这个原因,那当然就会认为这孩子不懂事不讲理了,但我将孩子的这种举动理解成为孩子心理上的需要,孩子需要亲近父母,孩子以这种方式来确定父母对他的关爱。通常有这种要求的孩子,他们需要他们的安全感得到保证或确定。我相信,除了极个别的孩子是因为懒惰而不想走外,大多都是这个原因。所以,他们的需要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
因此,我主张妈妈在孩子小时候多抱抱孩子,不要以为抱起来就放不下了,有一点估计没人会否定,抱在怀里或搂在怀里或就在自己身边睡觉的孩子睡眠就是要好些。尽管我家三月是个比较敏感的孩子,但她的睡眠质量非常高,只要她一闭上眼睛,也许只两三分钟过后,把她抬出去卖了她都不会知道的,我想这与内心有安全感不无关系。当孩子长大后,大到两三岁以后,如果孩子有要抱的要求,我还是主张尽量满足孩子,想想我们还能抱孩子多久?三五年后,我们还能想抱孩子就抱想亲孩子就亲吗?所以,我认为母亲应该珍惜这能抱孩子的时光,这给孩子心理安全感的同时,对我们的内心未必没有益处吧!当然,如果在我们双手拎着大包小抱负重前行时,孩子再要求背或抱确实就有点儿无理了,遇到这种情况时,我认为可以这样处理:先告诉孩子自己没有精力抱他,如果孩子能理解就OK,如果孩子不能理解就让孩子提东西妈妈再抱孩子,如果孩子能提得动就这么办,如果不能那当然还是妈妈提东西孩子自己走了,就算是孩子自己确实走不动了也只能如此,这种情况下一般宝宝都不会哭闹的,毕竟孩子已经两三岁这么大了。
再谈谈皮肤饥渴症:
上个世纪初叶,“皮肤饥渴症”的概念被引入,人类需要每天进行皮肤间的接触才可以更好地发育。现代科学还发现,在一块五分硬币大小的皮肤上,就有25米长的神经纤维和1000多个神经末梢,这为通过触觉传达信息,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40年代初,纽约市一名儿科医生为了挽救濒死的早产儿,要求所有的医护人员每天都要搂楼襁褓中的宝宝,结果婴儿死亡率迅速下降趋近于零。这一案例导致“皮肤饥渴”(skinhunger)学说的创立。
美国迈阿密接触研究机构负责人菲尔德指出:人体的肌肤和胃一样,?需要进食、消除饥饿感。进食的方式是抚爱和触摸。心理学家发现,这种肌肤的接触不仅能挽救婴儿的生命,更能使人生理、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在幼年时期,双亲的抚爱,特别是母亲的抚爱,不仅对身体的发育,皮肤的健康,由触觉所带动的整个感知能力的提升,都起着促进作用,而且,在心理的健康发育方面,尤为重要。父母长辈经常性的自然抚爱,能使成长中的儿童从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启迪对于爱的珍视与寻求,从而在与他人交往时能具备较高的亲合力。
我比较注重精神生活,所以,在有三月后,我到现在都不曾用口红等化妆品,就为的是能随时随地亲吻她,其实,我不是故意亲吻她的,而是成了习惯。只要一有空我就会主动将她抱在怀里,现在大了不粘在我身上了,但经常地,在她玩的过程中我会在她的空档时间喊她到我身边来,让我抱一抱或贴一下脸,她现在也主动贴我的脸。我觉得,为了让宝宝健康地成长,为了宝宝不患上这种皮肤饥渴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抱宝宝;二是多亲吻宝宝;三是和宝宝同享睡眠。我认为这三点是让宝宝尽早成功建立安全感的最有效的方式。
补充:感谢迪妈的提醒,我写时确实搞忘了.其实我对儿童铅中毒一事是非常关注的,重庆儿童铅中毒的比便比较高,估计与重庆这座城市的交通状况不无关系.
大气中的铅尘多积聚在地面以上1米的范围之中,这正好是儿童的活动与呼吸带。所以,儿童从呼吸道吸入的铅多。所以,在公路上,最好将孩子抱得高一些,我除非不得已,否则在公路上我都是主动背着三月快走的,原因如是.在小区等玩耍的地方,尽量鼓励孩子多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