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暴力无处不在:谈孩子安全感

(2008-10-11 23:53:35)
标签:

暴力

语言暴力

精神

安全感

育儿

今天早晨,我正在厨房忙做早餐,三月说她不想起床上班去,就赖在床上。我怕她不小心又钻出来,就让袁翼去看着她。过了不一会儿,袁翼非常高兴地跑进厨房跟我汇报:“二姨,你不用担心了,三月她不会钻出来了。”我看袁翼如此肯定,感到很奇怪,就问他原因。他带着胜利者的喜悦跟我汇报:“我告诉她,如果你再敢钻出来,我就把你的眉毛一根一根地拔出来。”——这句话听得我毛骨悚然,一根一根地拔,天哪,我的三月一定吓坏了!我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他说他只是吓唬一下三月,不是真的。我说那也不行,赶快进去跟三月说是不是真的。

 

接着就听到袁翼进去跟三月说他是跟她开玩笑的,而且解释了不止一遍。袁翼是个刚满10岁的男孩子,读书比较早,已经五年级了。他除了挑食和不爱运动,没什么大毛病,学习成绩不错,人很天真可爱,在学校里也非常中规中矩的,同学打了他他都不会还手的,让他还手他就说老师不让,再劝他还手他就带着哭腔说他就是下不了手。平时也能看得出来这孩子非常懂事,通情达理。可是,他何以如此吓唬三月?!其实,何止这次,他上次来我家时,一直劝我打三月,他说如果别的孩子向三月那样早就挨打了,而且他告诉我一打准管用。我想,这孩子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他生活的环境,不是小环境,是大环境。

 

袁翼是他妈妈一手带大的,他妈妈没什么文化,但比较重视他的教育,从没见过他妈妈打他骂他以恶语恐吓他。但我清楚地记得今年春天他在四川西昌的一所民办小学读过三个月的书,那期间我跟他通过一次电话。小孩子很天真,东扯西扯的,他跟我讲他学校的老师打学生的事。后来我才知道,他之所以给我讲这事是因为这事在他看来都很令他吃惊了,吃惊的不是老师打学生,而是打得那样惨,我记得他说的好象是老师让学生趴在长条凳子上,然后老师拿棍子打屁股。我听后就说老师违法了,可以去告老师。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他接下来与我说话的语气很成熟,他说:“二姨,你也太大惊小怪了,哪有老师不打学生的啊?”我不信,他说老师真的都打学生,接下来还举了例。他说的话我是很信的,而且,他也比较有发言权,由于他经历的家庭变故比较曲折,他已经换读过四所小学了,而且全部都是镇上的学校。据他说,其他学校老师打学生也就是打打手心之类的,而那所学校老师打得狠一些。

 

我听他在电话里讲了那些话后心情很沉重。我一直在重庆市的主城区生活,听说过老师打学生的事,但是也没让他们白打啊,最终走了法律途径的。看来,弱小的孩子们从小到大有不小的一部分是生活在家庭的恐吓(用词有些严重,实在是本人水平有限,想不出合适的词来)之下的,稍大后还生活在老师的恐吓之下,甚至还有一些高年级同学的恐吓(前些年下暴情况非常普遍的)。也许有些人不承认,但是我再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

 

我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她有个非常聪明的女儿,但这个孩子自小生活暴力之下(她家人都不这样认为),朋友家有一要荆条,专门用来打她的女儿的,但不是她下手,而是她妈妈,做错了就得站在老太太面前,伸出手心接受惩罚,其实错与不错又没个标准的界线。朋友虽说跟我很好,但她太强势了,在教育问题上我们吵过架的,主要是因为我不赞同她那样带孩子,她说因为我没有孩子才那样,但我实在无法认同她,现在我有孩子了,就更不认同了。朋友专门跟我打招呼不许给她女儿讲青春期那方面的事,还有,孩子如果吃饭慢了等就被训斥,下跪、面壁。。。。。。我曾经看到朋友在教育女儿时,女儿声泪俱下,她也声泪俱下,看得我都要哭了,但她事先打了招呼喊我不要管,我也不敢说什么。那么一个小小的孩子,就生活在两代人的暴力之下。如果说爱,我相信他们都会认为自己是爱那个孩子的,而且非常爱,但是呢。。。。。。

 

大概在六年前,重庆有个初中女生跳楼自杀,原因是老师在批评她时最后说了一句“就是你当三陪小姐都没人要你”这么恶毒的话,孩子想不开就跳楼了,这件事中央台都播放过的。其实,换了谁也想不通啊,大家都知道三陪小姐大多是实在没其他生存能力才去当的,也就是说那是最后的选择,而那个坠楼的孩子,她连人生的最后一条路都被老师预计走不通,那她还如何活得下去呢?!

 

其实,我也经常威胁女儿,尤其是在最近几个月,因为她大了调皮了,我总是说:“如果你再。。。。。我就生气了。”所以,当今天早晨女儿在吃掉地上两双筷子后,将碗也吃掉地上去了时,在碗还没落到地上时,我听她非常及时地说了句“妈妈你不要生气”。应该说,我不够暴力,但是,却总是让女儿在做错事(其实未必是错事,有些事无所谓对错),总是很紧张很及时地说一句“妈妈你不要生气”。每次女儿脱口而出这句话时,我都没有生气,反而是内疚,就象今天早晨,两岁半的孩子吃饭时把筷子碗弄到地上又如何算得了错事又如何算是什么不得了的事,但是,我曾经一定为此发火过。

 

我其实是一个非常注意反省的人,非常注意为女儿着想的人,可是我也经常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威胁着女儿。所以,我据此断定我们的孩子都在一定程度上生活在暴力之下。这暴力有一小部分体现在身体上,而更多的不为人所注意到的,应该是体现在精神上,是精神上的虐待。再比如,我家之前请的那个婆婆,她说我不在家时三月非常听话,还给我讲了一些非常具体的事情,听着听着我就明白了,她说三月不好好吃饭或不穿衣时,她就说,如果你不听话我就走了,回家带姐姐去了。试想,我的两岁多的女儿,爸爸不在身边,妈妈也上班去了,身边无任何亲人,就这么一个才来不几天的算是她熟悉的人陪她,还闹着说要走了不管她了,她不乖才怪——我认为这就是精神暴力、精神虐待。这带来的后果也许你不知道,或暂时并不明显,或比较明显但你并不知道是因此而造成的,但一定是客观存在的。原来我楼上的孩子,他家人在离开他时全部是偷偷地离开,现在这孩子已经3岁3个月了,仍不能正视与家人的分离,分离焦虑仍在困扰着他和他的家人。我认为,在孩子能努力去面对分离时,他家人却采取偷偷地离开这种方式来面对,就是对这孩子的精神虐待,所以这孩子不能正常地成长。他无法面对他的视线里没有他的家人,至今都如此。种种表现,都说明了这样的孩子缺乏安全感,他们对身边的人不信任,他们担心暂时的不相见会是永久的离开,他们的心对自己的亲人非常地不确定。由此,也会影响他们其他方面的发育,最终将影响这个孩子全面的健康成长。

 

我知道,有的人会说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这社会不是理想化的不是真空,所以孩子就应该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后才能适应这个不确定的不理想的社会。我认为这或许就是托辞就是介口,也绝对是无稽之谈!我相信,没有哪个母亲哪个父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得不好,既然希望我们的孩子成长得好,那么就应该在孩子越小的时候越手无缚鸡之力的时候,越应该想办法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也许,在经济上我们改变不了什么,但有些方面的改变却是轻而易举的,比如,真心地耐心地陪伴孩子,给孩子多读书多跟孩子聊聊天,还有,在细节上,不要不知不觉地去“恐吓”孩子,其实,稍微有点儿耐心的人都不会那样去吓唬孩子的。

 

我们都希望孩子健康地成长。身体上的不健康一眼就看得到也容易确诊和治疗,而心理上的却不容易被发现更谈不上确诊和治疗了,尤其是我们国家一向不太重视个人的心理状况。所以,我建议,关注孩子成长的父母们应该想办法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先有安全感,然后孩子才能更好地成就其他的品质.

 

(本来只是想记录开头提的那件事的,但没想到一开头就扯远了,越扯越远,根本就收不住,结果扯到安全感那儿去了,我打下上面的文字时就在想,迪妈可能会以为我又在写给她看呢。不是的,不知道怎么的,一下子就扯远了,明天早晨还坐车呢,没想到用了我半个多小时打下上面那些文字,可能有点儿乱,大家别介意,将就着看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结婚后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