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阳光三月
阳光三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062
  • 关注人气:60,5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儿会背的诗

(2008-06-16 00:45:58)
标签:

唐诗

背诵

育儿

(除了最近的两首以外,其余全是三月两岁前就背会的。但有10多首是早教班上学的) 

 

45、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4、高鼎的《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3、张九龄的《望庐山瀑布水》: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红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42、张九龄的《照镜见白发》: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41、张说的《幽州夜饮》:

冰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40、宋之问的《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9、杨炯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38、王勃的《寒夜思友》:

朝朝翠山下,夜夜苍江曲。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绿。

37、王勃的《春游》:

客念纷无极,春泪倍成行。今朝花树下,不觉恋年光。

36、王勃的《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35、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4、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稼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想催。

33、杜牧的《江南村》: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2、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1、高骈的《对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30、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9、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月19日早,我问三月学首唐诗不,她说“学”,我就讲了这首,然后起床,上学放学路上我背了几遍给她,下午时她就差不多会背了)

                              

28、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三月最近没主动要求我背诗,所以就没教她,这首是春节期间三月跟小姐姐学的)

 

27、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6、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5、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元旦时三月跟袁翼哥哥学的)

 

24、戎昱的《塞下曲》: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跟马有关的诗她都喜欢,可是我不喜欢,硬着头皮给她讲)

 

23、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2、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12月26日睡前,三月让讲兰叔叔和黄衣服叔叔的故事,也就是这两位一离一送的情景)

 

21、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2007年12月23日我们去家附近的桂湖和笑笑哥哥一起玩,当看到瀑布时,笑笑妈妈背的唐诗,第二天三月就能背下来了)

 

20、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9、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三月记得很快,今天早晨我们睡到近11点,醒来后她翻书让我讲,我就讲了这首,就在我打下这首诗的时候,她可以跟着我背了)

 

18、李绅《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三月指着书上的这首诗让我讲农民爷爷种地。明天中午吃饭时她说“谁知盘中饭,粒粒皆辛苦”)

 

17、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三月主动让我讲老爷爷钓鱼,所以我才讲给她的)

 

16、白居易《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2月9日晚,本想再给她巩固下前一晚才学的《寻隐者不遇》的,结果三月指着这首诗让我给讲“小哥哥划船”,结果我就讲了。今天放学路上,我吃惊地发现她竟然能背下来了。我不能,因为这首我以前不会,我只能记大概意思,这会儿都是翻书打下这首诗的)

 

15、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看起简单,言简意赅,但细读就会发现问题,里面的字不是翘舌音就是平舌音,尤其是第三句。这是12月8日晚我给三月讲的诗)

 

14、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2007年12月4日,三月看到书上的图画,要求我给她讲阿姨缝衣服的故事时读给三月的)

 

13、胡令能《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卧莓台草映深。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2、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三月很喜欢这首诗配的图画,我把诗译成白话,三月也能解释呢

 

11、李峤《中秋夜》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10、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元稹的<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去.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8、洛宾王的<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呤.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7、描写重庆的一句诗:滚滚长江水,悠悠缙云山。(这是我跟三月于10月2日从缙云山下来往偏岩古镇走,在车上看到滚滚的嘉陵江时想起的这句诗。三月领悟能力强,一见到重庆两条江中的任何一条都会想起这句诗)

 

6、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才久,千里共婵娟。(小时候的经历有点坎坷,所以一直很喜欢这首词的最后几句,每到中秋我都会想起这首词,想起后就会黯然神伤。因为自己喜欢,所以相信三月也喜欢,大概给三月背这两句有三天了吧,平时她一句都不肯说出来,等她肯背时就全会了)

 

5、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7天前我跟三月傍晚走在公路上想起来就背给她听的,接下来的几天在外面玩时,尤其是晚上时我想起就背一遍,大概六七天后三月就能背下来了)

 

4、骆宾王的《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是早教班老师读过4遍后三月背下来了.这首诗总是能让我想起荆苛出发前在易水河边的悲壮场面)

 

、李峤的《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三月的早教班上每周二是语言课,老师要带领他们读一遍唐诗和三字经。三月上过三周课也就是听老师念了三遍后就在上周的某一天晚上背出了前三句。因为我也不会,所以我翻出书现教三月背第四句,在第二天早晨三月就能完整地背出来了)

 

2、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国庆时我带三月逛古镇偏岩回来的路上念给她的,我想起来就念一遍,大概一周她就能全背下来了)

 

1、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是我在三月1岁4个多月时见到一幅有鹅的图画时念给三月的,第二天她就能念特别简单的第一句。从此爱上了儿歌和诗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