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专注力育儿 |
上周六,我们一家三口第三次去动物园。这次去与以往不同,女儿三月在15个月和18个月时分别去了两次动物园,记得第一次去时她认识了真实的熊猫和猴子,第二次去时认识了更多的动物。本来应该经常带女儿去的,但是动物离家比较远,去一次要一整天,而且很多动物关在里面,要把三月抱高一点才看得到。我一个人有点儿弄不下来,所以每次都是一家三口一同前往。这次去之前我就跟女儿她爸爸打了招呼,三月现在认动物已经不存在问题,这次因为三月已经满两岁了,应该注重培养女儿的观察能力,所以我要求她爸爸,无论看到什么动物,女儿不同意离开绝不许离开,哪怕去了一天只看一两种动物也好。
果真如我所料,我们进去后先看懒懒的大熊猫,三月虽然激动但兴趣一般,第二个动物是河马,这下不得了了,女儿高兴得手舞足蹈。有两头河马,它们在水里一会游泳一会潜水,时不时地还翻跟斗,河马翻跟斗可不是朝前而是向后翻,三月不停地叫喊着,河马的耳朵非常小,嘴巴却很大,五官长得很不协调,可就是这样一个滚圆的大家伙让女儿看了近半个小时。当时我心里暗笑,这孩子的成长过程跟书上讲的竟是一模一样的。很高兴女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并且很专注,也擅于总结,针对当天观察过的动物我都给女儿设置了问题,有选择有判断有改错,女儿表现得非常不错,尤其是当看完动物后,我会把几种动物结合起来设置问题来考她,女儿都做得非常好。
在看到岩羊这一动物时,由于我在远处照相,看到旁边的长凳上突然站起来一位中年男士,极不耐烦地走向岩羊的栏杆处,对着他五六岁的儿子说:“走喽,已经看了半个小时了,禁倒看啥子嘛(重庆话:意思是有什么好看的)?”当时我心中掠过一丝凉意。我很佩服那个孩子,仅仅一个关在栅栏里的并不常见的岩羊都能让他看半个多小时,他如此热爱自然如此地专注令我对这个只几岁的孩子心生敬意。当时我就想,这就是孙瑞雪老师说的科学家的品质吧!
我想,如果一个几岁的孩子到动物园来玩,走马观花似地看完一个又一个动物,估计要不了一个小时就可以看完。可是这样的孩子会是个节省时间体贴大人的乖孩子吗?这才是令人担忧的孩子啊!但事实上,我知道没有那样的孩子,只有那样的成人!
有女儿以前,我从不知道我每次外出必经的道路上有两条大黄狗和一条小花狗,也不知道学校的门卫和食堂里的工作人员一起养了一只流浪猫,那时我也不知道蜗牛雨天才会出来。。。。。。。我们热爱旅游,我们总以为风景不在熟悉的地方而在别处,殊不知我们错过了身边的风景其实也错过了远处的风景。每次旅游时我们都是匆匆忙忙地走完一个又一个景点,在景点处我们忙于照相留念而忽略了享受风景,所以过去我一直认为旅游过程中于我最有意义的不是终点而是在路上。
有女儿后,我热衷于带女儿四处游完,在女儿会走后我就发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每到一个地方,也许才进门,就在门口,她似乎领略到了所有的风景,因为她不再前行,也许在那里,她蹲着一两个小时看到的,只是在家门口天天都可以看到的小蚂蚁而已。一开始我接受不了她的这种旅游方式,我总是催她快点离开,我想在回去之前逛完所有的景点然后照相留念然后回来发到网上让大家一起分享我们旅游的快乐。可是几次过后我就放弃了我的想法,女儿眼里的风景就是最美的风景,就象是上周逛动物园,近5个小时她看到的动物也只10多种,足矣,绝对足矣!这比她匆忙看完所有的动物会有收获,余下的,我们下次再去观看。
我记得孙瑞雪老师说过,专注力是科学家的品质,同时我引用一段她的话来表达我今天的意思:
专注力源于哪里?
1、 本能的兴趣被某些事实所吸引。
所以,儿童的头两年,只要没有危险,不影响别人,孩子想做什么,就让她做什么。孩子出生后,唯一具有的完整的感觉系统是触觉,所以孩子是通过感觉来发育的。例如如果童年的时候和父母如果没有在肌肤上产生触摸,孩子将来就会发生一些问题。
2、兴趣会导致很多的经验
3
知识是经验肉体化的结果,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体验累积的。儿童对所有知识的来源都是从长久的经验中形成的。儿童的学习不能用口授的方式进行。12-14岁以后,才可以用口授的方式学习。(例子:植物学大学生不认识身边的植物。)
4、知识鼓励儿童对新奇未知的事务产生期待和兴趣
通过这些外在的过程,儿童的注意力才能集中起来。只要给儿童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儿童就能将这些过程内化为生命的一部分。而靠外力赋予的东西,最终是会失掉的。有时候,儿童会表现为无所事事、发呆,这是儿童非常重要的阶段,是儿童自我梳理的过程。
在前一段的发展良好,就会产生基于理智、判断及辨证的兴趣。
5、注意力的延长
注意力和专心的延长建立起了内在的和谐,意志便产生了。
那个五六岁的孩子能对岩羊观察半个多小时,我的刚满25个月的女儿能看河马看近半个小时,这说明他们对所观察的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专注力,我们为人父母者需要做的是什么?安静地陪伴他们,不去打扰他们。我还是那句话,当我们不理解孩子的所为时,我们就别去打扰他们,尊重孩子的内心,让他们按照自身内部的规律去成长吧!
关于专注力,孙瑞雪老师的原文我转在此: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314a201000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