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成长日记育儿 |
天气实在是太冷了,报纸上说是重庆50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2006年我们过了重庆最热的夏天,2007年遭遇了重庆几十年来的最大的洪水,2008年刚一到,就是50年罕见的寒冷天气。重庆的天气实在是不好,夏天热死人,冬天室内室外一样冷,也冷死个人,还天天下雨。我觉得这天气就不如北方,夏天象个夏天的样子,冬天象个冬天的样子,重庆再冷也见不到让人倍生浪漫之心的皑皑白雪啊!本想带三月去看雪,但考虑到安全问题都没敢行动,重庆周边所谓的下雪,其实是雪水,落下来的不是美丽的雪花,没落到地上多半就变成了水了。
天气太冷,所以我的三月不愿意起床。我是个不太讲规矩的母亲,想到冬天也很短暂,等到春天来临时想让她不起床也难啊,所以就让我的宝贝女儿在床上躺个够。其实她在床上运动量还大些,却不动就站起来跳,要不坐在床上颠,就是躺在那儿也不老实,还垛屁股呢!
早晨六点多就喊我起来给她兑了两次奶,一直撑到下午2点才肯起床。最近她奶量暴长,挺吓人的,前天晚上一共喝了600多,昨天晚上500多,还不算早晨的量。早晨很早她就醒来要奶喝,然后接着睡。我觉得是饭量太小导致的结果,所以这两天就想办法让她多吃饭。每一餐都是对我的考验,辛苦做完的饭菜端上桌子后看她边吃边玩,总想痛骂她一顿,不过还好,饭量确实有所增加,但奶量没见下降。什么时候她能长大,象我一样自主吃饭就好了。从吃饭这件事上来看,我希望她快快长大!
她趴在床上玩得不亦乐乎,把纸巾盒里的纸抽出来后又塞进去,边塞边说:“你们全都进去吧,晚安!”明明是早晨,她却说晚安。
饭后由于这几天我挺疲倦的,街上也不好打车,外面又特别冷,所以决定只在家附近玩。我们就往山上走,她表现还不错,现在出门基本上不让我抱,全是自己跑跑跳跳地走。只是她有个特点,她怎么走就让我怎么走。比如今天她又想出个新鲜走法——用脚后跟走,同时对我说:“妈妈,象我这样走。”我只能象她那样走,不然她就一直喊我。当然,我也不能示弱,她发明脚后跟走路,我不用动脑子也能发明一种新走法——用脚尖走,而且也要求她象我这样走。同时,我欣喜地看到三月现在正试着单腿跳跃呢,虽然不是很跳得起来,但她很努力,在家里时她就经常扶着东西单腿跳。
一到公路上就看见很多停在路边的车,三月对车牌的兴致仍旧保持着,一见到车就冲过去认。尤其是上山后突然发现右前方有一竖排车,三月当时就兴奋地叫着:“哇,好多车!”边说边冲过去“我要去学绿色的车(意思是她要去认绿色的车的车牌去)。”
重庆前几年街上的车基本上全都是“渝A”、“渝B”,现在车子实在是太多了,大半部分的车牌前两位都是字母,所以估计要不了多久三月就把26个字母的大写认全了。
晚上我在洗手间洗衣服时,她抱着装葵花子的罐子跑进去对我说:“妈妈,请你过来,咱们一起吃瓜子!”她说话总是有板有眼儿的。今天她说话凡提到自己的基本上不用“三月”了,而是用“我”,比如夸她:“三月你真棒”,三月就说:“我真棒!”
虽然我不用化妆品,但是我经常用眼霜,如果能翻得出来的话。三月经常看到我用,但我并没有告诉她叫什么名字,她也没问我。今天晚上她给翻出来,她还真知道这东西是干什么的,她对我说:“妈妈,打开这个抹眼睛的。”我当时就告诉她这叫“眼霜”。
三月下午在我洗衣服时,想让台上的嗜哩水,可她就差一点够不着,她不停地喊:“妈妈,要这个,要这个!”我说:“要什么,说出名字来,不然我不知道。”她则指着说:“妈妈,这是什么?”我说:“是嗜哩水。”三月就继续要上了:“妈妈,我要嗜哩水。”
还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当时我正在洗菜,三月自己到客厅搬个凳子到厨房,放到碗架旁,然后往上爬,但没爬上去。然后就开始了这样一段对话:
三月:“妈妈,抱我。“
妈妈:“抱你干什么?“
三月:“抱我上凳子。“
妈妈:“上凳子干什么?”
三月:“拿东西。”
妈妈:“拿什么东西?”
三月:“拿筷子。”
妈妈:“拿筷子干什么?”
三月:“吃饭,我饿了,我想吃饭。”
天哪,这么简单的一件事用了这么长的一段对话,本来可以一句话就解决的,不知道是不是她在考我。不过回头回忆下,这段对话环环相扣,三月的思维上没有半点抛锚,语言上也没有任何的漏洞。
睡前我给她讲《婴儿画报》,里面的最后一篇是唐诗《别董大》,她先说让我讲《别董大》,当我已经讲了两句时,她立刻急匆匆地说:“妈妈不讲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全都不讲!”她也真是不嫌累,说个诗名不就行了吗?!
她要玩层层圈,我让她全取下来,然后按大小放,这个前段时间就没问题了,只是今天我让她指哪个是最大的哪个是最小的哪个是第二大的哪个又是第三大的。孩子会东西时感觉不是教会的,是无师自通,一通就全通。在她小点时教也教不会她,可现在拿出来就都会。而在她会与不会中间的这段时间里,并没有给她刻意地安排过这方面的知识学习。我想也许是成长中的必然,更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吧!
今天从外面回来,在拐弯处我听到上面有打乒乓球的声音,我就让她猜是什么声音,再往上走时又听到高处有打篮球的声音,我又让她猜。平时的经验积累令我感觉三月在这些方面很聪明,她能全猜对。
临上床前,她在床边抽纸,一次抽两张,边抽边说:“吃完东西得擦下小嘴。”然后就用手叠纸,叠成小块后往嘴边抿一下就扔到垃圾桶了,我想回收一下都没有机会了。然后再抽再说再叠再擦再扔,真是个败家女儿!这一擦嘴动作是早教班老师教的,她一直没用过,今天却想起了。
三月最近有个新爱好,她会的歌她不唱,而是念歌词,念时的候发音本身还是准确的,但是音调就不对了,尤其是一些个别的句子或词听起来特别怪,但我还真佩服她,只要她会的歌她就全能念下来,比如《上学歌》,她只漏了一个字。
大概从4天前,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跟她一起做个总结。主要讲当天做了些什么事,前三天她讲不出来,我想可能是她不习惯于我的提问,所以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昨天晚上她就进入状态了,当我问她:“三月,咱们今天去哪儿了?都做了些什么啊?”她答:“送乌龟回家去了。”当然还有很多事,我们两个一起说,我主要是给她补充。今天傍晚我又问她:“三月,昨天咱们干什么去了。”她则说:“去烧火烤火啦!”——这说明她知道“昨天”指的是过去的一天,而且还记住了昨天的事,这跟昨晚的总结里她说的不一样,但都是正确的。我决定在接下来的若干年内,都会让她天天这样做总结的,现在她还小,口述即可,以后就用笔记,而且还要对自己当天的行为做个点评。
三月在去花市那天看到了一个哥哥在跳绳后,回家后就经常跳
——只是她跳绳能让人笑掉大牙,双手拿一根小短绳,也许只一尺那么长,不停地摇,脚也不停地跳,只是不见绳子从脚下闪过,其实就算她有那能力绳子也不够长。不过,这就是她所理解的跳绳,如果你亲眼看到一定挺佩服她的,因为她动作上你还真挑不出毛病来。我非常欣赏女儿的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她的语言能力;二是她的想象能力;三是她的运动能力;四是她的记忆能力。女儿的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是都超过了同龄宝宝,我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她保持下去,尤其是希望她的丰富的想象力永远不会被岁月带走。
过了年就会有新保姆来,我今晚在想是让三月跟她睡还是跟我睡呢,如果跟她睡我会轻松些,可能轻松得多,但转而又想,每天睡前我跟三月得看书得做总结,所以可能还是跟我睡为好。当妈的人就是受累的命,认了!
这是照下来的她今晚跳绳的照片
当我拿走相机时她就跳了一下就不跳了
今天的绳子算是比较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