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典耳机的成长点滴

(2013-08-19 11:29:45)
标签:

耳机

扬声器

试听

设计

技术

    一款经典的耳机,在获得用户好评的背后,往往经过了千锤百炼的设计历程,让我们一起聊聊经典耳机的“怀胎十月”吧!
        设计背景
      “Live Beat System”想法本是试图做便携入耳式耳机。头带式的构想和开始开发是在2011年秋天,在HA-FXZ系列入耳式耳机开发完成时。
      受访者:三浦拓二
      简介:J V C 建伍业务集团( H M ) 业务部、HM技术统筹部、商品设计第三部、开发组参事
      01、在“Live  Beat  System”的开发过程中,您所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呢?
      因为一款耳机的设计过程有着不同的难点需要攻克,哪个更难不能一概而论,让耳机拥有高音质是唯一目标。入耳式耳机如何将复杂的构造放置在有限狭小的空间中是最大的课题。而头戴式会比入耳式耳机空间富余, 不过“Live  Beat  System”是高密度结构,将它设计为小型化的最佳构造比例也很艰难,另外HA-SZ系列被定义为高端机型,从价位上就预定了商品的品质,所以必须要求与之相称的声音水平。为了这种高品质的音色到最后我们竭尽了脑汁。
     具体来讲,设计上的高度自由,使开发难度也随之提高。一般的耳机,常常只使用1个全频单元,而“Live  Beat  System”采用多单位,更使用55mm大直径低频和30mm直径“碳纳米管振膜”高解析度中高音单元两个单位。在这种情况下,设计的自由程度很宽,这是优势,但也增加了开发难度。自由度大,需要确定很多数据参数。现在采用高清低音单元“Stream Woofer  DB”双重低音反射系统,这意味着,低音单元两个在前面一个在后面,加上中间高声音单位,一共有四个。那么怎样做好音量?如何做一个整体平衡才好?因为过去没有对此的
参考先例,我们只能从零以摸索的状态开发,依靠直觉和经验,每天的工作就是反复进行测试。从模拟预测到最终版进行了上万次反复试验。最初的原型是现在大小的两倍,然后进行一点点的调整,将高音质凝聚在紧凑外形中,这过程是最艰难的。除此之外,我想创造即使是质地细腻的乐器也可以真实展现的耳机。放重低音的量并不是难事,可是能发出低音质量的分辨率、解析度和动态范围是很困难。入耳式耳机由于结构所限,我们只能感受在内耳区的低音,而便携式头戴耳机,因为耳朵周围有足够的空间,我们可以感觉低音在整个耳朵。除了低音更强大,头戴式耳机的低音也不同于内耳的感觉,它的声音更具现场感。如果你听一首歌很多次,你会很惊讶地发现,它并不是加重了低音,而是低音的层次更加丰富了。
     02、 在设计“Live Beat System”系列产品时,有哪些幕后的故事可以跟米饭们谈谈呢?
     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说是内情。  HA-SZ2000采用Brass  Cylinder(黄铜)系统高刚性抑制震动构造,以减少不必要的谐震及失真,提供了强大、清晰,具有灵动感的低音。采用“镀银O F C 线”提高全音域分辨率抑制传输损耗,提供完整高分辨率全音域。在开发的最后时刻我专注于调试驱动器单元磁路的铁材料。通常铁零部件是通过冷压的方式增加压力加工而来的,但铁分子结构如果不通过高温高热的加工
方式会导致声音失真,所以,我们后期会对铁零部件进行加热处理,以消除材料的磁路。HA-SZ2000就是以近950℃的高温加工而成,放置1日以上让它慢慢的冷却。由于进行了热处理,HA-SZ2000浑浊的声音变得清晰流畅了。我可以有信心地说已经完成了顶级的声音。我们以过分到极限的方式追求着,虽然这样的信息是不列入产品说明的,但只要我们认为这是好的,就不会放弃追求直到结束。
      到了HA-SZ2000设计的最后,克服声音漏音也是相当的操劳。制造产品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开发者,企划、营业等其它部门的职员也会举行原型耳机的试听会。在开发的时候,产品没有问题,但是听的音乐种类和音量不同就有可能会出现漏音,耳机是依靠隔膜振荡发出声音的。如果完全密闭,空气的活动也会被抑制,低音会很难出来。所以我要使耳机腔体内能有一点点空气进出,考虑各种各样的方法,最后通过两个导管,完美地解决了中高音域声音遗漏的问题。我做了30多年的扬声器工程师,扬声器的声音就是为自己设计的声音,因此我有着想用耳机再现大型扬声器声音的心情。因为要听好的扬声器声音需要用特殊房间,不能在普通的住宅放置大音量鸣响扬声器,但是耳机,无论什么时候在哪里都能用任何音量播放喜欢的音乐,不会对别人造成困扰。对我来说,所谓耳机是有很多发展空间和无限可能的,我想用扬声器理论,在耳机上做出更多东西。当然,做新事不是目的,“原音探究”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挑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