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满“商务”烙印 微软Surface体验记

(2012-11-30 15:42:44)
标签:

差距

过程

只需

平板

对象

杂谈

分类: 杂志文章欣赏

微软(Microsoft)Surface平板电脑于10月26日在全球正式发售,而国内苏宁电器也为这款采用Windows 8 RT操作系统的产品举行了盛大的首发仪式。但是,RT版Windows在功能上的限制,让Surface成为了众多业内人士喝衰的对象。而微软Surface平板电脑真的如众多尝鲜者所描述的那么差劲吗?且听一个试用者最真实的七天实机感受:混身上下都打满了“商务”的烙印。

http://mispace.cn/attachments/2012/11/5585_2012112714352815rx6.jpg微软Surface体验记" TITLE="打满“商务”烙印 微软Surface体验记" />

我手中的Surface平板电脑是带Touch Cover(吸附式便携键盘)的型号,区别于New iPad的圆润,秉承微软优良做工的Surface显得更为刚硬,充满了棱角感和商务气质。虽然Surface的机身屏幕为10.6英寸,并采用16:9的长宽比,面容显得稍长,也大于New iPad的9.7英寸,但它的面容却同样精致。
Surface采用10.6英寸搭配ClearType技术的1366×768像素分辨率高清显示屏,支持五点触控。经过对比,其饱和度、亮度都趋上乘,从侧面约150度进行观测也能有效观看屏幕内容,但亮度有所降低。观看高码率视频,无拖影及重影现象,反应速度也令人满意。不过,由于图标针对触控操作的优化不够,相对较小,在触控操作例如选择文件时容易误操,比如选择A文件,很容易就选成了下面的B文件。

http://mispace.cn/attachments/2012/11/5585_201211271436128m9CM.jpg微软Surface体验记" TITLE="打满“商务”烙印 微软Surface体验记" />

   全新设计的Metro UI也令Surface显得更为精致。在日常使用时可左右拖拉滑动,常用功能通过块状图标展现在前台,按住3秒后会弹出快捷处理功能。经过体验,Surface的日常操作比较便捷,例如切换程序简单,只要用手指从左边缘向右划动就能实现,而桌面和Metro UI的切换只需按下“微软图标”键就能实现。从右边缘向左拉则是菜单栏,点击设置中的电源图标即可关机,尤为方便。

http://mispace.cn/attachments/2012/11/5585_201211271435331Of11.jpg微软Surface体验记" />

集成于键盘中的触摸板操作便利

http://mispace.cn/attachments/2012/11/5585_201211271435361g87v.jpg微软Surface体验记" />

主机与键盘依靠磁力连接

http://mispace.cn/attachments/2012/11/5585_201211271436121zUW8.jpg微软Surface体验记" />

1300万像素的主摄像头和LED补光灯

http://mispace.cn/attachments/2012/11/5585_201211271436122ibrU.jpg微软Surface体验记" />

机身附带支架,便于作为笔记本形态使用

http://mispace.cn/attachments/2012/11/5585_201211271436123O51r.jpg微软Surface体验记" />

USB、MicroHDMI接口一应俱全

http://mispace.cn/attachments/2012/11/5585_201211271436124RFBg.jpg微软Surface体验记" />

吸附式电源接口

健全体魄

   作为微软标榜的平板电脑与笔记本电脑结合的产物,Surface拥有健全的机身接口和配套硬件。

   Surface配备了一个USB、一个Micro HDMI接口及3.5mm耳机插孔,接口精简而齐全。我分别使用USB摄像头、U盘、USB有线、无线鼠标、USB网卡、HUB等常用周边配件对Surface的USB功能进行了测试。其中只有USB网卡因为驱动原因无法实现,其它一切设备在Surface上都能正常使用,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特别是USB HUB的正常使用,可以解决Surface接口不足的问题。关于Surface不带3G功能的缺憾,理论上可以外接3G上网卡克服,但我用某款3G上网卡进行测试,驱动程序未能全部识别安装,不能实现正常上网,只能寄希望于后续驱动支持更新。另外,针对Surface自带的蓝牙功能,我使用了某款蓝牙鼠标和键盘进行测试,二者都能实现正常使用。这里我建议用户,如果对Touch Cover不感兴趣,可以自购蓝牙键盘,整机采购成本将降低10%以上。视频输出接口也是一款电脑的必备配置,Surface拥有一个Micro HDMI接口,可利用现有的转接器将其转为标准HDMI接口。第三
产品大约需要30元,而微软推荐产品约为429元。此外,Micro HDMI也能直接转为VGA,后者是目前最普及的接口,需要使用老式投影的米饭可以购置这一配件。

http://mispace.cn/attachments/2012/11/5585_201211271436125nt0T.jpg微软Surface体验记" TITLE="打满“商务”烙印 微软Surface体验记" />

  此外,与Surface同时发布的配件Touch Cover也让Surface拥有了更健全的体魄。微软之所以称Surface可以实现笔记本功能,也与Touch Cover密不可分。Touch Cover通过磁吸附技术与Surface连接。当你把Surface放在Touch Cover接口上方约1cm处时,Touch Cover接口上的磁铁就会产生吸附力,将机身与之紧紧连接。吸附完成后可以做到手持键盘带起整个机器不脱落。对比普通键盘,Touch Cover无键程的劣势主要在用户感受上,输入过程要做到点击后及时松手进行下一次输入。在输入力度上则与使用笔记本电脑键盘时差距不大。前几段文字,就是我在Touch Cover上用半小时敲打而成,错误率和重复率都较低,这点让我倍感欣喜,其输入体验远胜于iPad上的屏幕键盘,也好于大部分第三方移动键盘,但长时间输入之后容易出现轻微的手指疼痛及酸胀感。Touch Cover所配备的触摸板在灵敏度方面好于大部分笔记本电脑,用户学习成本低,可以很快上手。总体而言,Touch Cover是一个性能不错的便携键盘,但需要多适应,掌握好力度,否则刚上手时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

http://mispace.cn/attachments/2012/11/5585_20121127143612109gWX.jpg微软Surface体验记" TITLE="打满“商务”烙印 微软Surface体验记" />

商务灵魂

   iPad开创了平板电脑的时代,而Android平板大量面市则让平板电脑在普通用户中普及壮大。如果微软Surface还是和对手们抱着相同的眼界,那在全年过亿销量的平板电脑市场里,它仍将只是“少数派”。而微软Surface明显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那就是对移动办公有着较高需求的中高端商务精英群体。

   从看到微软Surface产品包装盒的一刹那,我就坚定了这样的想法。虽然为了赢得女性用户的青睐,Touch Cover的颜色时尚亮丽,加入了粉红、浅蓝等明快色彩,但黑色始终是主流,特别是包装盒色调上“黑与白”的组合,既有商务人士需要的沉稳,又有数码产品应有的明快。

http://mispace.cn/attachments/2012/11/5585_201211271436126Z8F3.jpg微软Surface体验记" TITLE="打满“商务”烙印 微软Surface体验记" />

   微软为Surface的内部骨架和表面镁合金设计申请了Vapor MG商标。这种合金外壳同时具备坚固、轻量和美观的特点。微软号称这种材料拥有远优于塑料的手感,我通过对实物的触摸证实了微软所言不虚,手感很好,无论从视觉还是触觉上都适合商务人士使用。为了满足商务人士的移动办公需求,Surface内置了目前最新版本的Office 2013。 RT版没有附带Outlook程序,而是将其集成在了桌面功能中。不过,不要觉得微软“霸道”,在登陆Live或Hotmail邮箱后,Surface允许用户自由创建新的邮箱,包括POP3及IMAP协议模式。对于Surface上内置的Word及Excel、Powerpoint程序,因增加了
Skydrive功能,用户可以直接将文件存在“云端”,然后在其它登陆设备上查看。MI测试时发现,此功能必须重新登陆,不能直接调用注册时的Live ID默认设置显得不够人性化。经过测试,Surface上生成的Office文件,诸如DOC、PPT等,都能在PC端正常打开和编辑,不存在兼容性问题。

   但MI在使用Surface打开电脑中创建的PPT文件时却遇到了问题。MI上传了一个10MByte大小的PPT文件到云端,然后在Surface上下载应用进行测试。打开顺利且字体无丢失,但在幻灯片播放时不能全屏显示,两边有较大的黑边,而用Surface自带的软件创建PPT则无此现象,MI认为在Surface中使用老版本Office生成的文件时存在一些兼容性问题。

空虚内心

   要真正发挥Surface的实力,需要大量应用的支持,但目前RT版本中软件较少,也导致了Surface的内心“空虚”。这主要是因为RT版Windows 8采用ARM架构,而现有的PC端程序都基于X86架构,要想在Surface上运行大部分应用都必须进行重新编写。同时,Surface要求所有的软件都必须在“微软商店”进行下载安装,这一类似苹果App Store的商业模式也令它的软件更加稀缺。

   虽然目前常用的软件,如新浪微博、人人、QQ等在商店中都有下载,但用户体验较差,特别是浏览及打开速度与Windows Phone 7商店同样缓慢,令我怀疑“微软商店”的服务器未在国内配备,从而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商店的操作也极为不便,下载软件必须进入详细页,不能直接在列表页进行下载,加上糟糕的网络速度,会浪费用户过多的时间,微软这一挑战用户耐心的举动也令我颇为不解。

http://mispace.cn/attachments/2012/11/5585_201211271436127kBoO.jpg微软Surface体验记" TITLE="打满“商务”烙印 微软Surface体验记" />

 除了可用软件较少,糟糕的软件兼容性也许是最令用户头疼的。就拿最常用的QQ为例,Metro UI的界面确实好看,但稳定性较差,崩溃现象时有发生。后台推送不及时,PC端常用的诸如表情、会员魔法等功能都无法实现。新浪微博客户端首页也经常无法刷新,空白一片。不过我不得不承认的是大部分的视频、音乐软件界面都比较华丽,甚至比iPad和Android版本下的体验更好,例如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在线视频软件,足够让用户愉悦使用。

   虽然第三方软件缺乏,但Surface内置的IE10.0浏览器却非常优秀,也算是空虚内心中少有的慰藉。这是针对移动设备的升级版本,在用户体验上有较大提升。它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浏览稳定,打开网页速度很快。双指张开就能放大页面,在顶部滑动可以调出已经打开的页面方便切换,下部滑动则可以调出地址栏进行输入,平时这些界面都会隐藏,给平板腾出更多的浏览区域。某些平板在浏览器运行较为复杂的页面或者播放Flash视频过程中,可能出现滑动网页卡顿和渲染缓慢的问题,而Surface上却丝毫没有出现这一问题,网页基本保证稳定流畅,加上屏幕比例和对Flash的部分支持,用Surface进行网页浏览可以算得上是一种享受。我用优酷的超清视频流进行测试,页面同样流畅。唯一不足的是IE10.0对网银的支持不好,例如我登陆招商银行大众版页面,没有适合Windows RT的控件,功能无法使用。此外,我也测试了利用IE进行下载的效率,采用ADSL 10M线路,下载117MByte大小的文件共耗时607秒,而相同文件用PC端迅雷下载只需要245秒,差距明显。

http://mispace.cn/attachments/2012/11/5585_201211271436129YB9j.jpg微软Surface体验记" TITLE="打满“商务”烙印 微软Surface体验记" />

   经过七天的使用,Surface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这款产品在“生态链”上确实有很大缺陷,适配的软件及游戏太少。但这种问题,当初Android及iOS面市时也同样存在,相信凭借微软的号召力,这一问题将得到解决。其次,这款产品不是基于“娱乐”用途,混身上下都是为商务人士度身定做,特别是与Windows 8的无缝衔接,这是其它任何一款新的操作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再者,Surface是一种融合性产品,它集中了部分笔记本电脑的功能,也绝不是普通的平板电脑,它解决了移动办公的轻巧、标准化外围兼容、长时间续航、随时启动、移动上网、易于操控、易于扩展等多项需求,适合中高端商务人士移动办公使用,特别是配合3G智能手机,相比原来的3G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的组合,它的出现在功能不缩水的条件下让随身设备重量缩减了一半以上,这对需要移动办公的用户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移动信息》 【PAD帝国】栏目 撰文=市井小生 摄影=王俊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