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2-D2是科幻经典《星球大战》里的机器人,对于每个影迷来说,造型可爱、无所不能的它定是梦寐以求的神器。然而,这种遥不可及的奢望大多只停留在梦的阶段,毕竟科幻与现实还有很大的距离。这个世界总有例外的,王京便是一个。他并非《星球大战》的影迷,只是某次偶然看到R2-D2的图片,心生喜爱,经过思考发现以此为原型设计机器人具有可实施性。于是,便有了今天的Shy,一个会呼吸的机器人!
http://mispace.cn/attachments/2012/11/5585_201211131449261dM8o.jpg王京与他的“R2-D2”" TITLE="会呼吸的机器人 王京与他的“R2-D2”" />
逆天的技术宅
Shy是什么?一个一只手掌便可托起的微型机器人。半圆形的头,圆柱形的身体,造型小巧可爱,怎一个“萌”字了得!不过,它的作用可不仅仅是做装饰哦!Shy不仅支持Wi-Fi控制,通过笔记本、平板、手机遥控使其在五十米半径范围内移动,还带有高清摄像头,在移动过程中将它“看到”的图像实时传输到控制设备,可玩性非常强。最吸引人的当属置于机身中上部的呼吸灯,缓慢变化的蓝色灯光,这个小家伙好像在呼吸一样,于是便有了Shy的主题——会呼吸的机器人。王京便是这个小家伙的创造者。
“现在想想,Shy的出现蛮偶然的。”在王京看来,如果不是看到R2-D2的图片,没能发现路由器的妙用,或者没有看到单片机的神奇,他就不会产生制作Shy的想法。可是,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即使没有这些巧合,他仍会做出一个机器人来,因为这个念头已经早早在他心头扎下了根。王京从小就喜欢科技读物和科技产品,尤其是各种游戏机。高中时他代表学校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机器人比赛并获得名次,对机器人的喜爱由此深入内心,渐渐超过了游戏机对他的吸引力:“比赛过后,我就想着要做一个智能化的微型机器人,不过这个想法始终都没成熟。后来接触到单片机,我觉得非常神奇,这样一个小物件,有内存、有硬盘、有CPU,就相当于一个微型电脑了,这个发现让我距离制作机器人的想法又近了一步。后来,偶然让我看到R2-D2的图片,造型可爱,结构相对简单,制作上具有可行性。同时,我又发现廉价易得的路由器可以用做主控芯片。脑海里的机器人越发清晰,于是,我便开始动手设计了。”
http://mispace.cn/attachments/2012/11/5585_20121113144929125D5.jpg王京与他的“R2-D2”" TITLE="会呼吸的机器人 王京与他的“R2-D2”" />
今年8月,王京将自己制作Shy的教程发布到网上,并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示了Shy的作用。这篇名为《制作会呼吸的WIFI机器人》的帖子很快被各大论坛转载,网友跟帖大呼:“技术宅逆天了!”不过,王京很清楚,自己制作的这个机器人远远没能达到逆天的程度:“我只是对这个感兴趣而已,能得到网友的肯定我很高兴,这是对我的鼓励。”
王京在淘宝开了一个小店,出售自己亲手制作的机器人Shy,小店主页便是这样一句话——让艺术融入科技,让科技改变生活。“这句话是我读高中时,参加机器人比赛的指导老师说的,印象很深,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事实上,即使不计手工成本,只计算材料花费,出售机器人Shy也是赚不了钱的,但王京觉得,他的主要目的是借此平台与玩家交流,分享经验,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http://mispace.cn/attachments/2012/11/5585_201211131449311bk3K.jpg王京与他的“R2-D2”" TITLE="会呼吸的机器人 王京与他的“R2-D2”" />
两天背后是一年
迄今为止,Shy已经有了两代,第一代体型较大,第二代在功能上并无明显变化,不过体积大幅度缩小,一只手掌即可托起。网上的教程显示,如今制作一个Shy只需两天时间,然而,从产生想法到投入实践,再到第一代、第二代产品的诞生,王京用了整整一年。
读大学时,王京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惟一能与Shy搭上边的只有程序设计,至于电子电路、工业设计、3D建模等,均没有任何专业性的课程经验。“我一直觉得自己专业选错了,因为计算机与我的初衷有些不同,我更希望读通信或嵌入式单片机等相关专业,这才是我的兴趣所在,与制作机器人的关联度也更大。”大学期间,王京与大多数理科男没什么两样,上课、玩游戏、睡觉,日子过得简单而快乐,然而,与其他人不同的是,王京出于兴趣有意识地学习其它专业的知识,这些课外的学习为机器人Shy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我已经毕业三年了,制作Shy的想法是在一年前成熟起来的,于是,我一边加紧学习相关知识,一边着手实验。”算起来,王京绝非制作机器人的专业人士,因此,他必须恶补单片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嵌入式芯片等一系列知识,同时,还要学习SolidWorks
3D建模。四个月后,第一代Shy终于问世。“这是我亲手制作的第一个智能机器人,非常高兴,但同时又有些不满意,因为它的体积比较大,我希望做一个更小的,微型化的。”说到做到,王京又开始了新的挑战。
“从外观和功能来看,第一、二代Shy除了体型上的改变几乎没有任何不同,但实际上,要实现微型化,机器人的每个零件都要重新更换,而零件的更换又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说起制作Shy的过程,它身上的每个部件都有一个故事:“就拿现在使用的单片机来说,之前用的是20脚单片机,很大,无法实现微型化。为了找到解决方法,我查了很多资料,在这个地方耽搁很久,直到某一天在网上偶然看到8脚单片机,制作第二代Shy才得以进行下去。然而,新的问题又很快出来了,8脚单片机不支持串口传输,所以我又需要在编程上对它进行改善。光是在这一点上,就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在微型化过程中,王京遇到过很多类似的问题,比如稳压器是否能承受电流,摄像头哪种最清晰流畅,亚克力板是否符合规格要求,种种问题,经过反复调试,最终才得以解决。
http://mispace.cn/attachments/2012/11/5585_201211131449341EP72.jpg王京与他的“R2-D2”" TITLE="会呼吸的机器人 王京与他的“R2-D2”" />
http://mispace.cn/attachments/2012/11/5585_201211131449381xQ11.jpg王京与他的“R2-D2”" TITLE="会呼吸的机器人 王京与他的“R2-D2”" />
http://mispace.cn/attachments/2012/11/5585_201211131454381xDNd.jpg王京与他的“R2-D2”" TITLE="会呼吸的机器人 王京与他的“R2-D2”" />
感兴趣,不枯燥
无论是产生Shy的想法之初,还是完成第二代Shy之后,王京几乎都没考虑过要依靠这个机器人获得盈利:“整个研发过程,我就花去了大概一万块钱。即便现在,制作Shy已经有了基本的流程,由于存在损耗,在硬件上仍有较大的投入。”如今,王京在一家私人研究所担任技术主管,每天朝九晚五,玩机器人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每天下班后运动一会儿,回到家差不多就是晚上八点,然后开始玩机器人,一般工作到凌晨一点,已经习惯了。周末就在家补瞌睡”。
虽然如今的工作与机器人并无太大关联,一个是集中于工业机床方面的研究,一个是致力于微型化、智能化的探索,实际上,二者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相促进。“其实,我玩机器人一是出于兴趣,所以无论花去多少时间,也不会觉得枯燥,这是我的动力;二则是为了学习,年轻人就应该多学一些,玩机器人会启发我的思路,同时专业技术也能不断提高,对工作肯定有帮助的。学习是我的目的所在。”在长期的物质和精力投入中,王京也曾感到疲乏,但内心始终不甘如此放弃,而每次突破困难时的快乐又会注入新的动力,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今天,第二代Shy成功做出。
“实现微型化共耗时八个月,尽管如此,第二代Shy仍然不是很完善。”其实,王京并非是一个偏执地追求完美的人,“我只是想将Shy做的好一点,仅此而已”。由于机身空间限制,Shy的身体内没有录音装置:“如果去掉呼吸灯,空间就腾出来了,录音、红外线控制等都能加进去,但我很喜欢呼吸灯,有了它,Shy给人的感觉更真实可爱。”王京希望,Shy不仅仅是一个具备某些功能的机器,而是一个将艺术和科技融于一身的智能伙伴。
就目前的进度而言,完成第二代Shy的优化大概需要半年时间,王京笑道:“完成后我也给Shy加个S,就叫Shy2.0S。”对数码产品一直有着浓厚兴趣的王京,对美国的苹果和中国的小米都很喜爱:“苹果引领了智能手机的潮流,小米在国内也有着不俗的影响力,它们都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是我很钦佩的。也许半年后,我就开始进行第三代的设计,未来的Shy应该是一个智能家居机器人,回家时可以为我们开门、开灯,不在家时,则帮我们把家里照顾好,并通过网络随时告知家里的情况。”尽管与理想中的Shy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王京并不担心,“无论是否能实现,只要尽力去做,也就足够了”!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乏梦想家,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拥有或宏大、或简单但却无一例外都非常美丽的梦。但问题在于,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敢于为梦想付出努力。王京并非有着高于常人的IQ,也并非从小就对机器人有研究,他只是在产生这个想法后,不断积累知识,付诸实践,最终在自己的梦想之途迈出了一小步。未来,王京还会继续努力,走向更遥远的梦想之地。
《移动信息》 【达人秀】栏目 撰文=曾实 图片=王俊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