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移动信息
移动信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418
  • 关注人气:4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i-Function智能镜头助力三星NX100

(2010-11-19 15:20:14)
标签:

科技

按键区

镜头

三星

滤镜

it

分类: 杂志文章欣赏

  自从9月MI在香港参加了三星(SAMSUNG)NX100的发布会后,一直对这款产品念念不忘,它到底是有着何种魔力吸引着MI呢?APS-C画幅CMOS?见多不怪了;可换镜头的小机身?EVIL现在都这个味。i-Function智能镜头,这才是关键,从来没有哪家厂商在镜头的设计上如此地前卫,如此地智能!而它是否能够如其名称般,让我们在拍摄中“我放心”呢?且看本次MI对其详尽评测吧。

http://www.mispace.cn/attachments/2010/11/5585_2010111915051717u3W.jpg

上市时间 2010年10月 ●感光元件 23.4mm×15.6mm CMOS ●有效像素 1460万 ●快门速度 1/4000~30秒、B门 ●ISO感光度 自动、100~6400 ●防抖 无 ●液晶屏 3.0英寸61.4万像素AMOLED ●EVF取景器 选购 ●内置闪光灯 无 ●视频拍摄 720p ●存储卡类型 SD/SDHC ●电池容量 1300mAh ●特殊功能 滤镜特效、有声照片 ●尺寸 120.5mm×71mm×34.5mm ●重量 340g(机身)

优点: i-Function智能镜头、画质出众、滤镜特效
缺点:缺少内置闪光灯和光学防抖

http://www.mispace.cn/attachments/2010/11/5585_2010111915105117lL0.jpg

告别繁琐

  三星在今年年初时就已发布了一款APS-C画幅EVIL,这款被命名为NX10的机型尽管当时有着超越Micro 4/3系统机型的性能优势,但是其类单反的机身设计,以及它没有能够真正体现EVIL适合于入门用户的操控设计,一度被众多消费者所遗忘。NX100的再度出击,完全可以看做是三星对进军EVIL市场的坚定决心。那么它是否有着脱胎换骨的改变呢?尤其是在与索尼(SONY)NEX-5C这个后来居上者较量时,它能够占据上风吗?i-Function智能镜头,就是三星NX100祭出的杀手锏。

   购买EVIL的大多数用户,其实都是一些不满足于DC低画质,却又嫌弃单反大机身和复杂操作的入门级用户,除了机身需要一定的便携性外,简单的操作也是其必不可少的需求。索尼NEX-5C提供了功能菜单介绍,而NX100做的更彻底,借助独创的i-Function智能镜头为我们带来了更加简单、易用的相机操控体验。我们在拍摄时,只需按住镜头上的i-Fn键,就可快速的在光圈、快门、感光度、白平衡、曝光补偿等模式间通过拨轮进行切换,并且配合镜头对焦环还可以对相应设置进行参数调节。初看之下,并没有什么太吸引人的地方,但在真正操作后才能发现它的好用之处。以往我们需要来回切换菜单进行一项又一项的参数调节,现在只需在同一界面下就能完成,除了将以往的手动设置化繁为简,直接在取景画面下快速设置相机,更能得到心中理想的拍摄效果。比如,光线复杂的室内环境中,我们如果利用i-Fn键切换白平衡设置,那么在屏幕上画面都会进行相应的改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i-Function智能镜头是一款新开发的镜头组,因此在数量上并不多,目前只有20~50mm、20mm两款饼干镜头,如果使用其他NX系列镜头则不会实现i-Function功能,希望三星也能够在短时间内推出更多的i-Function镜头组。

  而在拍摄模式的设计上,NX100也是极尽其所能的为入门级用户带来最方便的体验。配合i-Function智能镜头而生的i-Scene模式,同样可以在按下i-Fn键后通过对焦环切换各种场景模式,达到最佳的拍摄效果。此外,好玩的滤镜特效功能更是为用户创造个性照片带来了新选择,多达7种的滤镜特效也是足够丰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草图滤镜和柔焦滤镜都相当有意思,一个玩沧桑一个玩萌,都是时下潮人的最爱。好玩的功能可不止滤镜特效功能而已,有声照片模式是NX100为我们带来的又一个拍摄乐趣,玩浪漫的米饭注意了,这是很有用的功能哦,在拍摄时它能够记录按下快门前后5~10秒时间的声音,试想一下一张布满鲜花的照片再配上一段旁白,这效果可是“杠杠的”。

http://www.mispace.cn/attachments/2010/11/5585_201011191507131z5T1.jpg

位于i-Function镜头上的i-Fn键

http://www.mispace.cn/attachments/2010/11/5585_201011191507471rU0W.jpg

传说来源于水滴造型的流线型机身设计,在手持时由于突出的握柄,手感也是相当地舒适

http://www.mispace.cn/attachments/2010/11/5585_201011191507551XNG4.jpg

位于AMOLED屏幕上方的EVF接口和顶部的热靴

http://www.mispace.cn/attachments/2010/11/5585_2010111915080310C77.jpg

NX100在背部按键区加入了拨轮,再加上顶部的拨轮设计,为我们的操控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http://www.mispace.cn/attachments/2010/11/5585_201011191509071ai65.jpg

在模式转盘上,NX100加入了独创的i-Scene模式

http://www.mispace.cn/attachments/2010/11/5585_201011191509231nvsp.jpg

配置齐全的应用接口

 

褒贬不一

  Micro 4/3、APS-C谁才是未来EVIL的主流?答案无疑是明显的,而APS-C的画幅优势并不需要多做赘述。而NX100采用的1460万像素APS-C画幅的CMOS,可不仅仅只有画幅优势哦,低光照下高感光度的噪点抑制性能同样出彩,延续了早前在NX10上已经证明过的性能优势。尽管每个人对噪点出现多少的要求并不一样,但是经过MI检测,ISO 3200才是这款NX100的极限,这样的表现已经优于很多入门单反了。除此之外,AMOLED同样是NX100秒杀其它所有EVIL的本钱,其出众的色彩表现力和还原都远超TFT,并且更低的功耗也让其成为了相机的最佳装备。

  尽管在CMOS和AMOLED方面,NX100展现了其优于同类产品的优势,但是它并不是完美的。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i-Function智能镜头虽然为我们带来了方便的操控体验,但是并不具备光学防抖的它配合同样没有机身防抖的NX100,短板显得过于明显了些。即使是在上面,我们提到了NX100拥有不错的高感光度使用范围,但是在某些暗光环境下,我们即便提升ISO也未必能够带来安全快门,以至于MI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将其定义为一款只能生存于阳光下的“白天相机”。看来三星真的得加快其它i-Function智能镜头组的开发了。此外,让人头痛的是,内置闪光灯的缺失,让这台NX100更加雪上加霜,即便能够通过外置闪光灯来解决,但是更高的购置价格,也让其在与NEX-5C的竞争中劣势明显。

样张解析

 在MI整个样张实拍过程中,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i-Function功能的方便,但是缺少内置闪光灯和防抖功能,还是制约了NX100的整体发挥。

人像拍摄

http://www.mispace.cn/attachments/2010/11/5585_2010111915093212hI1.jpg

  借助于20~50mm这款饼干镜头不错的光学素质,在拍摄人像时很少出现对焦不实的情况。而且,在拍摄完照片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编辑将人像的皮肤进行美化,有效地去掉了痘痘,让人像的脸部更加娇嫩可人。并且加入柔焦滤镜后,朦胧的浪漫美感,颇让人心动。

夜景拍摄

http://www.mispace.cn/attachments/2010/11/5585_201011191512351POYE.jpg

  没有光学防抖,手持拍摄时经常会出现模糊的画面,只能通过调整ISO对快门降档。这张使用ISO 1600的样张,画面细节还是非常清晰的,而且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锐度下降,尽管自动白平衡有些失准,但是偏红的色调却独具美感。

滤镜特效

http://www.mispace.cn/attachments/2010/11/5585_2010111915124218KYZ.jpg

http://www.mispace.cn/attachments/2010/11/5585_2010111915132616noZ.jpg

  其实滤镜功能早已被众多厂商所推出,但是NX100无疑有着自己的特点,比如草图、半色调滤镜。颇有意思的草图滤镜勾画出了类似素描写真的黑白效果,而半色调滤镜展现的个性化色彩也是很有意思的。


 

MI意见

  作为数码相机业界的后起之秀,三星一直走在创新的设计之路上,无论是在DC方面,还是在准专业的EVIL方面,都有着颇为显著的成绩。如今的i-Function,更是让MI赞赏。虽然在这款NX100的身上还有着许多明显的缺点,但我们不能否定的是,这是一款让我们用着放心的EVIL。

《移动信息》11月刊 撰文=Stan 摄影=王俊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