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意料之中的意外 松下DMC-G1深度评测

(2009-07-08 09:27:43)
标签:

摄影

this

mi

iso

lcd

it

分类: 杂志文章欣赏

意料之中的意外 <wbr>松下DMC-G1深度评测

  优点 用户非常容易上手的一款类单反产品

  缺点 镜头支持过少

  数码单反(DSLR)的高画质以及更为灵活的手动设置是很多色友大为赞赏的两个优点,但体积庞大、操作不具亲和力也是阻止众多色友加入单反阵营的门槛,于是乎很多人都在梦想单反的体积小、小、小……当厂商将单反的体积减小到无法突破的极限时,只能打起单反成像系统的主意。这其中包括由奥林巴斯(Olympus)以及松下(Panasonic)鼎力支持的Micro 4/3系统,作为Micro 4/3系统的第一炮,来到MI已3个月的松下G1(机身固件Ver1.2)可以用“意料之中的意外”概括。

  关于操作

  由于G1去掉了反光镜,缩小了镜头与图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整机达到更小的体积(124mm×83.6mm×45.2mm)。众所周知,这样的体积肯定是有利有弊的。MI先说不好的,缩小机身体积是目前单反发展的趋势,但如何在小巧的机身上安置单反常用到的按键是一个问题。不得不承认,G1还是适合女性或者手型较小的用户使用。挤在机身背部右侧的按键使得手掌宽大的用户在握持时并不方便,而机身正面偏左下方的镜头释放按键在MI 3个月的使用中,更是常常被误触。如果尝试将液晶屏变为索尼(SONY)DC/DV常用的触摸屏是不是会达到减少按键数量,同时又不影响操作的效果呢?当然,这只能算是MI的想象。

  类似MI这样长期使用双拨轮单反的米饭,对于G1的单拨轮可能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甚至会在一段时间极其不喜欢G1操作。其实,这个拨轮实际上是3维方向的,也就是除了左右拨动调节外,更可以按下从而实现双拨轮的作用。后文MI会告诉米饭这个a拨轮如何与拍摄完美地结合。

  除了弊,G1的轻巧带来的最直接好处就是方便携带,由于机身体积的缩小,加之机身重量只有380g,在几个月的使用中,MI更喜欢将G1放在包里而不是带上单反。使用过单反的米饭初期对于G1的重量可能有些不习惯,会感觉缺少份量,但使用一段时间后相信会喜欢上这种轻巧的感觉。

意料之中的意外 <wbr>松下DMC-G1深度评测

意料之中的意外 <wbr>松下DMC-G1深度评测

意料之中的意外 <wbr>松下DMC-G1深度评测

  关于模式

  不管是号称专业的单反还是平民卡片机,如何做到更易用,让更多人可以轻易拍摄照片,这是厂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G1提供了众多的拍摄模式,例如肖像、风景、日落、聚会等等,米饭可以根据环境自行选择。当然,很多用户可能不清楚模式之间的区别及应该采用什么模式,幸好G1提供了IA模式,能够利用内置的判断方式认定目前环境适用哪种模式,其涉及方面包括光学防抖、智能ISO、人脸跟踪识别、智能曝光等。MI需要提醒米饭的是,由于IA会自动调节ISO,在某些光亮不足的环境下,最终出片效果会因为ISO过高而变得颗粒感太强。当然,MI认为G1的IA模式确实能满足大多数人的拍摄需要,而且非常方便实用。

  MI之前提到,G1的拨轮与拍摄模式有完美的结合。除了体现在模式的选择上,更多指的是在光圈(A)、快门(S)模式状态中的人性化表现。过去的单反在光圈或者快门固定时,用户通常要考虑如何调节快门或者光圈的数值从而达到正确曝光效果,这对于初级用户是非常难以控制的,G1用户则只需要拨动拨轮,然后观察屏幕上曝光量指示标尺的变化,就能得到想要的效果,用户从此不必再考虑让人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针对入门级用户的G1,通过更多细节真正表现出其有亲和力的一面。

  而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则是G1 3.0英寸46万像素LCD,尽管其并未采用目前最高级别的90万像素LCD,但MI可以负责地说,这块LCD的效果非常不错,即使在强光下都能清楚显示。再加之其可以双轴自由旋转,使米饭们在拍摄中完全不必使用EVF取景器。为了讨好用户,松下G1在取景时会自动将LCD亮度提高,便于用户观察图像细节。通常情况下这是实用的,但是在夜晚中取景就会呈现另外一种情况,噪点明显、图像粗糙。但米饭不必为此担心,按下快门就会发现成像与取景有很大差异,成像效果绝对不受影响。

  由于G1采用的是Micro 4/3系统,所以EVF取景器也与过去不一样。就实际效果而言,取景效果真实,与LCD取景没有较大差异,只是EVF取景器旁边的红外检测器件太灵敏,有时想看清楚LCD上的显示细节却常被自动切换到EVF取景器上。MI建议米饭,除非在确实需要省电的情况下才使用EVF取景器,因为LCD取景已经非常方便和直观。

意料之中的意外 <wbr>松下DMC-G1深度评测

3.0英寸46万像素LCD可双轴自由旋转,显示效果相当出色

  关于画质

  画质是希望拥有单反的用户的第一关注点,G1在画质方面提交了一份不错的成绩。由于MI拿到的是G1套机,镜头只有LUMIX G VARIO 14~45mm/F3.5~5.6 ASPH./MEGA O.I.S.,其覆盖了常见的广角到中焦焦段,加上O.I.S像稳定系统,基本上算是够用。这个镜头的畸变控制,MI认为相当不错,即使拍摄一些非常明显的会出现畸变差异的物体,例如高楼、墙砖等,畸变也不明显。当然,想用这只镜头实现近拍的米饭就不要妄想了。

  由于目前的单反都是千万像素以上,所以光谈像素对于G1没什么必要。MI认为G1在LUMIX G VARIO 14~45mm镜头配合下,图像整体表现偏向清淡,可以算是真实反映环境本身,并没有过多讨好用户的色彩修正,即使用胶片模式也是如此。MI在测试过程中采用最多的是高画质JPG格式拍摄,这也是G1用户应该会使用最多的图片格式。在光线充裕的情况下,G1拍摄的图片通透,无论是在晴空万里的北京,还是始终笼罩在淡淡灰蒙蒙视觉中的重庆,一次成像较好,出片不必用户更多调节,除非米饭需要非常艳丽的颜色。

  由于MI手边只有一款尼康(Nikon)D80,所以更多地将G1与D80进行拍摄比较。在夜景拍摄中,MI不得不称赞G1的方便。由于G1将LCD亮度提高,拍摄取景强于D80,加上IA模式的智能化,拍摄夜景不是问题。只是G1提供了3种稳定器设置(防抖),但MI在测试中感觉3种模式之间差异并不大。在光线充裕的环境中,MI发现G1的锐度控制比D80更好,使用RAW时更能发现这一特点,在样张说明中米饭会看到详细对比。当然,G1的拍摄同样存在遗憾,那就是并未提供目前流行的高清视频拍摄,甚至机身上提供的HDMI接口也只是用作连接电视来播放照片,这样看来,提供HDMI接口似乎过于浪费。

  写在最后

  对于第一款试水Micro 4/3系统的产品,G1给出了可以想象的体积、重量方面的答案,MI没有想到的是,其画质、模式同样让人喜爱。MI现在通常对希望接触单反的用户推荐G1,当然还忘不了加上一句话:“价格不便宜,镜头不多”。

  样张分析

  为了更真实反映G1的拍摄模式、拍摄效果等方面,MI与高级图片编辑张斌一起对G1进行了全方位的试用,最终我们的评价是:G1以及它的镜头真的很不错。

  高ISO(夜景)

意料之中的意外 <wbr>松下DMC-G1深度评测

  ISO:800 光圈:F/3.5 快门:1/80s 焦距:14mm

  通常情况下,G1使用ISO 800拍摄的画面还能接受,噪点以及色斑并不明显

意料之中的意外 <wbr>松下DMC-G1深度评测

  ISO:3200 光圈:F/3.5 快门:1/80s 焦距:14mm

  G1使用ISO 3200拍摄的画面已经出现非常明显的噪点,由于是夜景,整体效果还能接受。如果在光照强烈的情况下,则画面不能使用

  色彩还原

意料之中的意外 <wbr>松下DMC-G1深度评测

  ISO:100 光圈:F/9 快门:1/400s 焦距:41mm

意料之中的意外 <wbr>松下DMC-G1深度评测

  ISO:100 光圈:F/5.6 快门:1/125s 焦距:14mm

  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拍摄,G1样片色彩比较真实淡雅

  镜头畸变

意料之中的意外 <wbr>松下DMC-G1深度评测

  ISO:100 光圈:F/10 快门:1/250s 焦距:21mm

意料之中的意外 <wbr>松下DMC-G1深度评测

  ISO:100 光圈:F/10 快门:1/250s 焦距:21mm

  G1配合LUMIX G VARIO 14~45mm镜头,在畸变抑制方面有较好表现。可以发现图片边缘都未出现明显变形

  IA模式的体现

意料之中的意外 <wbr>松下DMC-G1深度评测

  ISO:400 光圈:F/5.6 快门:1/50s 焦距:40mm

  这是在参加佳能发布会时拍摄的图片。利用G1配置的IA模式,在拍摄时机稍纵即逝的时候不必考虑光圈、快门、ISO等设置;利用G1可旋转LCD,即使拍摄前方全是人也能轻松取景拍摄

  G1 PK 尼康D80

  色彩还原以及白平衡

意料之中的意外 <wbr>松下DMC-G1深度评测

意料之中的意外 <wbr>松下DMC-G1深度评测

  ISO:400 光圈:F/6.3 快门:1/200s 焦距:45mm

  同样采用白平衡,G1的白平衡非常真实,色彩还原忠实。RAW转TIFF后的解析度完胜D80,同时其输出颜色艳丽,层次更丰富,RAW的算法值得肯定

  色彩范围

意料之中的意外 <wbr>松下DMC-G1深度评测

  ISO:200 光圈:F/5 快门:1/200s 焦距:14mm

意料之中的意外 <wbr>松下DMC-G1深度评测

  G1画质并不输于D80,在细节还原上更丰富。白平衡在大面积红色时没有出现异常,同时也没有红色溢出的情况

  紫边和动态范围测试

意料之中的意外 <wbr>松下DMC-G1深度评测

  ISO:200 光圈:F/3.5 快门:1/320s 焦距:14mm

意料之中的意外 <wbr>松下DMC-G1深度评测

  送测G1带有的镜头的效果非常不错。使用这款镜头在保持广角14mm端,最大光圈f/3.5时的紫边几乎不可见,可以说极其微弱,犹如一只专业镜头,在光圈收至f/8时更是完全不见紫边的存在。相比之下尼克尔18~70mm f/3.5~4.5G ED在18mm端f/3.5时“色散”非常明显

  其它测试

意料之中的意外 <wbr>松下DMC-G1深度评测

  ISO:100 光圈:F/22 快门:30s 焦距:14mm

  长达30秒的曝光,没有在画面中出现大量热噪,环境光线还原准确,不过锐度明显下降

意料之中的意外 <wbr>松下DMC-G1深度评测

  ISO:200 光圈:F/5.6 快门:1/40s 焦距:45mm

  镜头处于45mm端时开启防抖功能,可是防抖的成功率并非100%。另外这张照片的曝光控制稍显过度,多点测光系统不够保守,利与弊要靠拍摄者权衡

意料之中的意外 <wbr>松下DMC-G1深度评测

  ISO:100 光圈:F/5.6 快门:1/160s 焦距:45mm

  G1的多点测光系统在这张照片中出现了明显的欠曝,套头的焦外成像非常柔和,可以用迷人来形容。如果光圈可以做到f/2.8的话,一定就是绝世好头了。

《移动信息》2009年5期资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