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家庭媒体娱乐中心Qosmio G501

标签:
手机thismi收音模块触控板宇宙it |
分类: 杂志文章欣赏 |
作为笔记本“开山鼻祖”的东芝(TOSHIBA),在笔记本的研发上有着强劲的实力,尤其是在产品设计和细节设计方面,一直是东芝的强项。早在2005年,东芝便推出了Qosmio首款影音娱乐笔记本—G10。东芝Qosmio系列产品的定义是完美融合移动计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提供给使用者全新的多媒体移动计算平台。时间进入到2008年,借着英特尔(Intel)迅驰2平台发布的“东风”,东芝又推出了Qosmio系列全新旗舰产品—Qosmio G50,下面就让MI带领大家一起来领略一下Qosmio G50的风采。
“我的宇宙”
按照东芝的设计理念,Qosmio系列产品旨在为忙碌、时尚的现代人提供一个充分享受个性化生活、工作的自我空间。而G50将这一设计发挥到了极致,英特尔迅驰2移动平台、18.4英寸超大屏幕、东芝强力4核图形处理器、内置无线高清电视卡等配件都清晰地揭示了其身份—这就是一个“家庭媒体娱乐中心”。
MI在看到G50系列的G501测试样机后,第一印象就是—巨大,其“健壮”的身躯完全算得上是笔记本产品中的阿诺德·施瓦辛格,对视觉冲击力极大。452mm×311mm×48mm的三围尺寸,使G501已经不能算是一款严格意义上的笔记本产品,它几乎不能被装进任何一款笔记本背包(或提包)中,同时5.64kg的体重也足以使任何一个企图携带它移动的用户痛恨到咬牙切齿。看来东芝的笔记本设计师信奉的是“足够大就足够美”的观点,否则不会设计出一个体型如此大的“怪物”。
G501的机身上盖采用银灰色“虎鲨纹”涂层,以竖向条纹作为装饰,在四边分别有斜切式渐薄型设计,周边的优美弧线和中央设计鲜明的Qosmio Logo相呼应。设计师试图以简单的装饰效果表现出Qosmio产品的时尚感和科技感,但由于庞大的机身给人的印象实在太坏,这种设计怎么看都流露出一种“暴发户”式的炫耀心理和“土大款”式的洋洋得意。
打开屏幕,G501的B面和C面拥有潇洒的深黑色钢琴烤漆,配合能够发出柔和白光的所有指示灯,犹如夏夜的美丽的星空,令人产生对宇宙的向往,同时加入的部分金属元素设计使得整机的线条更加硬朗,这多少冲淡了一些之前不好的印象。18.4英寸的镜面宽屏予人极其宽广的视觉效果,1920×1080像素分辨率足以支持全高清影片的播放和欣赏,没有丝毫缩水,同时由于其色域高达90%,因此色彩还原能力极其出色。在屏幕的上方,提供有一枚130万像素的摄像头,除了传统的视频聊天、自拍、监控外,还能提供别的用途,详情将在后文中具体介绍。
G501的触控操作区域在键盘的上方,开机后,白色的背光灯会亮起,十分醒目。G501共提供有9个触控操作按钮,分别是:音乐库、播放、快退、快进、打开/关闭静音、打开/关闭所有背光、打开/关闭摄像头以及DOLBY控制中心。在音乐库界面中,G501支持以唱片集、艺术家、流派、歌曲、作曲家、年份等方式对现有音乐进行分类欣赏。开启摄像头后,用户可以在快照、录像、录音三种模式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模式,同时在界面的右下角,用户可以选择画面的大小,共有7种分辨率可以选择,最大支持1280×1024像素分辨率。最后一点是用户可以选择在该界面上添加特效,从而得到与大头贴类似的效果,添加特效的按钮位于界面的左下角,共有20种特效可供选择,足以满足“自拍狂人”的需求。
由于机身尺寸巨大、空间充裕,G501提供了全尺寸键盘,所有按键大小与台式机键盘按键差别不大,提供有数字键盘,方便数字输入。为与整体设计风格一致,所有按键的键帽表面都有深黑色钢琴烤漆涂层。按键键距适中,回弹力度较小,手感较软,按键噪声较大,不太适合在安静的环境中使用。由于机身尺寸足够庞大,因此G501的触控板位置被设计在腕托略偏左的地方,虽然面积较大,但在视觉效果上却显得比较小,这完全是错觉。其黑色表面经过轻微的磨砂处理,手感较好,灵敏度较高,定位也比较准确。表面有着金属质感的鼠标按键位于触控板的下方,弹性适中,使用舒适度较高。需要指出的是,东芝还在触控板上方设有长条形的白色背光灯,这使用户能在黑暗环境下迅速找到触控板进行操作,设计较为人性化。在腕托的最左侧,G501还提供有1个音量调节旋钮,通过调节旋钮,用户可以轻松实现对音量的控制。
位于触控区域侧面的Harman/Karton扬声器
接口全面
作为一款被设计当作“家庭媒体娱乐中心”的笔记本产品,丰富多样的接口也是必不可少的,G501硕大无比的身材为其设计可扩展端口时拥有了更为充足的空间。可扩展端口从数量、种类方面均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准,与其庞大的机型相辅相成。
G501的光驱被设计在机身前部的左侧,这种设计在当前的笔记本产品中并不多见,虽然感觉上会些别扭,但从实际使用中说,将光驱设计在机身前部可以避免出现误触出仓键后,光驱意外弹出的尴尬。在机身前部的右侧,还有控制无线网络(蓝牙/Wi-Fi)的开关,方便用户随时以无线形式接入网络。
作为一台“家庭媒体娱乐中心”,接口的多样性是一种必然的设计,因此G501在机身的后部提供了VGA、HDMI、RJ45以太网插孔、eSATA接口以及电视天线接口。在这里需要重点提到的是eSATA接口,这是一种扩展SATA接口,用来连接外部SATA设备。简单地说就是通过eSATA技术,让外部I/O接口使用SATA2功能,支持热插拔,不过根据之前的一些传闻,称eSATA线缆仅能插拔2000次左右,所以建议用户不要频繁地拔插eSATA设备。同时还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市面上使用eSATA接口设备实际上并不多,大部分用户使用的是USB 2.0规范的移动存储设备,因此这一接口的使用频率不会很高,基本上可以视为一个摆设。而电视天线接口对很多笔记本用户来说,都是一致希望能够拥有的,毕竟使用外接电视盒或电视卡总是显得有些麻烦,而且容易因为线材过多导致桌面异常零乱。
在机身的右侧,G501提供了2个USB 2.0接口,音频输入/输出接口以及一个天线扩展接口。比较特别的是天线扩展接口,这个接口是专为内置的FM收音模块准备的,虽然某些时候拔掉外接天线也能收听到FM广播,但当信号不好时,外接天线就会派上用场。在机身的左侧,G501设计有一个弹开式的防尘盖,在这个防尘盖下,隐藏着多功能读卡器、ExpressCard插槽、1个IEEE 1394接口和1个USB 2.0接口,这种隐藏式的设计在防尘的同时还能使外形更加简洁。
键盘的所有键帽表面都有深黑色钢琴烤漆涂层
视觉效果颇为“秀气”的触控板
位于腕托左侧的音量调节旋钮
机身后部的电视天线接口是许多用户渴望拥有的
特色功能
G501内置东芝强力4核图形处理器,这个处理器的性能十分强悍,能够提供一些意料之外的功能。首先需要说到的是手势控制,通过130万像素摄像头,G501能够实时捕捉用户的手势,加以识别后,作出相应的动作。根据东芝提供资料显示,目前能够被识别出的手势共有三种:握拳(代表鼠标移动)、翘起大拇指(代表鼠标单击)、伸开手掌(代表停止),用户可通过设置切换左、右手使用手势控制。开启手势控制后,可以看到4核图形处理器的4个SPE核心都出于100%负荷状态下,而CPU却无明显变化。不过在实际使用中,MI发现手势控制存在一些不便之处,首先是背景最好能比较干净,其次最好穿与肤色反差较大的衣服,然后是操作距离最好在1m左右,不能过近或过远,否则容易出现无法识别的状况。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握拳移动的过程中,手一定要非常稳定,否则容易出现鼠标指针乱晃的状况。最后需要特别声明的是,手势控制功能无法在电池供电的状态下使用。综上所述,MI认为,东芝提供这种功能的出发点很好,但由于目前技术上的限制,噱头大过实质,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
却无明显变化。不过在实际使用中,MI发现手势控制存在一些不便之处,首先是背景最好能比较干净,其次最好穿与肤色反差较大的衣服,然后是操作距离最好在1m左右,不能过近或过远,否则容易出现无法识别的状况。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握拳移动的过程中,手一定要非常稳定,否则容易出现鼠标指针乱晃的状况。最后需要特别声明的是,手势控制功能无法在电池供电的状态下使用。综上所述,MI认为,东芝提供这种功能的出发点很好,但由于目前技术上的限制,噱头大过实质,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
MI编辑部的红豆MM展示手势控制的三种状态,依次为:鼠标移动、鼠标单击、停止。
利用这块4核图形处理器,G501还能够进行视频格式的快速转换, Graphical Video Library软件中,可将普通视频文件转换为UC1、UC2、XP、SP、LP、EP等格式的视频文件,速度非常快,同时由于转换文件的任务由4核图形处理器承担,因此CPU资源占用率没有丝毫的上升,用户完全可以在转换视频文件的同时进行其它工作,这在普通笔记本产品上几乎是难以完成的工作。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用户通过转换文件文件格式的方式来提高视频文件的清晰程度,但这种提高是非常有限的,即使播放由普通视频文件转换而来的H.264视频文件,清晰度的提高也几乎无法分辨,除非用户的眼睛真的如鹰眼般锐利。
另外还有“人脸搜索”功能,用户可通过此功能在预先加载的视频中实现对脸部的快速检索及场景定位。开启此功能后,在界面中将分别对场景中的人脸、声音进行分段处理,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想播放的画面。不过在许多张人脸中选择出自己需要的那张。对用户的记忆力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从散热出风口处可以看见硕大的铜质散热片
机身后部的主要接口
隐藏在弹开式防尘盖下的机身左侧接口
天线扩展接口是专为内置的FM收音模块准备
由于G501提供有遥控器,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使用G501的大部分功能,因此MI在下面将具体介绍通过遥控器控制的Windows Media Center界面和功能。在遥控器上,有一个带有Windows徽标的按键,按下后即可进入Windows Media Center界面。界面中共有6大功能选项,分别是:任务、图片+视频、音乐、电视+电影、Toshiba、在线媒体。在任务选项中,用户可以完成开/关机、刻录CD/DVD、同步数码设备、添加扩展器、锁定媒体、设置电视等设备的功能。在图片+视频选项中,用户可以完成图片浏览和视频播放功能。在音乐选项中,用户可以完成音乐库浏览、播放、搜索功能,同时还可使用FM收音模块收听FM广播。在电视+电影选项中,用户可以收看电视,观看之前录制的电视节目。在Toshiba选项中,用户可以选择观看数字电视、DVD,使用Video Library软件对视频文件进行浏览、编辑、转换,用户在观看数字电视时候,实际上使用的是一款名为wDog的软件,观看前需要进行频道设定,不过在城市或地区的选项中,该软件只提供了北京、上海两个城市选择,也就是说,非以上地区的用户就无法使用该软件观看数字电视。
MI意见
文章进行到这里就该告一段落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G501的4核图形处理器留给MI十分深刻的印象,在所有功能中最令人心动的是视频格式快速转换的功能,以往使用笔记本进行该项工作时候,往往需要停下手头所有的工作,在整个转换过程中,用户无法进行其它操作,因为系统资源已经被耗费殆尽了。加入4核图形处理器后,视频文件的处理直接绕过CPU,由芯片组、主内存及图形处理器合作完成,加快速度的同时,用户还可以在等待过程中进行其它工作。至于G501提供的手势控制、人脸导航等特色功能,由于操作较为不便,可以认为是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用户不值得专为这两项功能而花费不菲的金钱。同时,作为一款“影音娱乐中心”级别的产品,没有配备高清播放光驱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鉴于以上种种原因,MI认为,除非是特别有需要的准专业视频爱好者,否则G501不值得用户购买。
彼岸
作为台式机的替代品,宣扬高清娱乐功能的G501在18.4英寸的高亮显示屏、Harman/Karton音箱以及4核影音处理器的强劲支持下,确能令用户得以视听享受。精良的做工及不俗的设计,足以弥补5.64kg重量带给用户的“负面”影响,只是没有蓝光光驱的支持,其畅导的高清影音不免有些失色。不过话又说回来,要主导HD DVD的东芝去支持蓝光,确实有点强人所难。
《移动信息》2009年1期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