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技能

(2012-07-10 16:58:30)
标签:

王较过

物理

教学设计

liuhangf

网络教研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

分类: 教师成长
作者:王较过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国培计划首批专家库专家   
   
     一、分析教材对教学的意义和要求
    (一)教材分析的意义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培养能力需要认识和比较各种知识的能力价值,而知识的能力价值具有隐蔽性,表现为“不思则无,深思则远,远思则宽”。只有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才可能挖掘出教材本身没有写出来的知识的能力价值,以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所以,教材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总的要求
    教材分析总的要求是:深入理解和钻研课程标准,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了解教材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学科、篇、章或课时中所处的地位;具体分析教材的内容,包括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的特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能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教学原则,按照教学要求,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优化处理教材,如何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克服难点,明确教材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写出可行的教学方案,通过教材分析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
    (三)分析教材的基本依据
    教材分析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同时还需要参阅必要的教学参考书。分析教材时,主要应以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为依据:
    1.课程标准与教材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最权威的指导性文件,是指导教学和编写教材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钻研课程标准,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和精神进行教学,才能做好教学工作。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及课程的设计思路。明确了中学物理课程的课程性质;明确了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精神;说明了中学物理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提出了中学物理课程总的课程目标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具体目标。第三部分是内容标准。规定了中学物理课程中对学生科学探究和实验的要求及对中学物理知识的基本内容和活动建议等,具体地规定了教学内容的课题、学生实验、演示实验等项目,并对某些课题的要求作了说明或限定。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从教学、评价、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学和评价中应注意的原则问题以及教科书编写及课程资源开发等的要点。钻研课程标准首先要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并能联系教学实际来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
    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以及所要求达到的程度,教师应当准确理解。特别是在新课改实行的一个课程标准多种版本教材的情况下,准确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更为重要。这样才能对不同教材进行分析比较,以便在使用中做到删选取舍,达到物理教学目的的要求。
    2.物理学的知识体系
    所谓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即学科体系,就是物理学按其自身发展所形成的知识内容和逻辑程序。从整个物理学的知识体系来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经典物理,它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部分所组成的知识系统。另一部分是近代物理,它是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基础的知识系统。认识了这个知识体系,在分析教材时,才能看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才能把各部分教材内容放在物理学知识体系中来理解。教材中所讲的知识,要放在知识整体中去认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研究,以真正掌握它的内容,认识它在整个教材结构中的地位,认识与其它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它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从发展的观点掌握好知识,避免教学中的绝对化和片面性。
    3.学生学习物理的状况: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
    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并落实在学生学习的效果上。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认识和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规律。只有充分把握住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才能使教学活动落实到学生身上。因而分析学生学习物理的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是分析教材的另一个重要依据。同时,又要不失时机的、适时的向抽象思维过渡,重视进行因果逻辑思维的训练。物理学以概念、规律为基础而形成完整的体系,物理学的思考要严格以概念和逻辑关系作依据来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此外,心理倾向和思维惯性的干扰也是造成学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重要原因。不重视这些因素的分析,就难于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分析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因素和思维规律,也是分析教材特别是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
    二、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
    了解教材分析的意义和依据固然重要,但掌握教材分析的方法更为重要。只有按教材分析的基本要求掌握了教材分析的一般方法,才能说真正掌握了教材分析技能。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如下:
    (一)能按照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的特点
    现行中学物理教材是按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的,版本比较多。了解各版本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优点,克服教材的缺点和不足,有助于我们以整体为背景来分析和处理各部分教材。有些教师只重视教材中个别知识点如何教,不重视了解教材编写意图和特点,结果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路不开阔,教起课来照本宣科,教材的优点不能发挥,教材的缺点不能弥补,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二)会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
    教材体系或教材的知识结构与物理学科体系有所不同,它不仅受学科体系所制约,而且还要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来安排。同一内容和程度的知识,可以有不同的安排,即不同的教材体系。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必须清楚地认识教材的体系或知识结构,明确各部分知识的逻辑关系把握住教材的知识结构,才可能更好地分析各部分教材,才可能对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根据教学实际和自己的经验,重新组织教材体系,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分析教材,一定要注意分析和掌握教材的深广度。讲深讲透是有条件的,不能片面地一味追求,任意加深教材,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外。
    (三)能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
    在分析教材的时候不能把着眼点放在对局部、具体问题的分析上,而忽视对教材整体的把握,这样就难于看到知识的背景和发展变化,难于看到各部分知识的联系。所以在分析教材时要特别强调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入手,使其互为背景,真正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各部分教材的特点、地位、作用。
    (四)掌握方法论分析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史实了解物理学发展中的科学方法等。所以在教材分析中我们可以以物理学的发展史料为线索,运用物理学发展中的基本研究方法对比剖析与挖掘、总结教材中的方法论因素,使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的将方法论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新编教材倡导采用提出问题——猜想与建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本身就蕴含着科学方法论因素,只要注意挖掘就会对学生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产生良好效果。物理知识就其性质来说有不同类型,各种类型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不同的方法论内容。那么,在教材分析中如何将这些潜在的方法论因素发掘出来,自然是教材分析中的一大任务。另外,从教材的整体和综合性方面分析教材还要注意对知识的价值和功能进行分析,以便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
    (五)会分析教材的重点,掌握处理重点的方法
    教材重点的确定主要是由教材本身的性质和功能决定的。考虑到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学基础知识,因此一般地说教材的重点都是基本物理概念、基本物理规律和物理学基本研究方法。教材重点的处理方法一般如下:
    1.教学过程要以重点知识为中心来展开。
    2.要突出重点知识的应用。
    3.重点内容更应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
    (六)会分析教材的难点,掌握处理难点的方法
    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学习困难所在。教学难点主要是相关的准备知识不足;概念、方法相似而引起思维论乱;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或学生的思维和心理障碍造等原因造成的。突破难点主要有以下途径:
    1.注意分析研究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
    教学中的不少难点都带有共性,这说明难点的形成和学生的思维习惯、认知特点有密切关系。教师要注意总结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做到既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又改造他们不合理的认知结构,以达到克服难点以至从根本上减少难点的目的。
    2.分散知识难点,分解教学要求
    分散难点是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的有效途径。要想做到难点分散,就必须分解教学要求。对于某些难点,不能企图一次就达到要求,而要有一个逐步掌握逐步深入的过程,这样会大大减少难点的形成并有利于难点的克服。
    3.加强物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创设物理情景
    不能在头脑中形成物理图像和展现物理过程,常常是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重视物理实验,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展现物理过程,并充分发挥通过实验所形成的感性材料的作用,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认识和理解物理过程,掌握物理规律将有很大帮助。
    (七)能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是要根据教学中的多种因素来决定的。对这些因素既要进行具体分析,又要注意各因素的相互配合,进行综合优化处理。可见只有在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的教学过程、确定的教学方法才是可行、可靠的,这正是我们进行教材分析的意义所在。
   

 

 

王较过,男,汉族,陕西临潼人,19573月生,硕士,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物理教育”、“物理学史”和“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的教学和研究。现任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物理教学论研究室主任,陕西师范大学第二届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

王较过同志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曾先后为本科生讲授了《物理教学论》、《普通物理》、《教育统计与测评》、《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物理学史》、《考试命题与统计分析测量评价》等多门课程,受到学生的好评。

王较过同志坚持教书育人,教学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成绩突出。先后4次荣获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3次获得陕西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2次获陕西师范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03年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教学标兵”称号。

王较过同志多年来坚持抓“物理教学论”学科建设并取得显著成绩,其中获奖有:

1.       19959月获陕西师范大学1994—1995学年优秀教学成果奖

2.       19999月获陕西师范大学1998—1999学年优秀教学成果奖

3.       1999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1999年度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5

获奖成果名称:物理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与改革成果;(证书编号:SJX99384

颁奖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

4.       20019月获陕西师范大学2000—2001学年优秀教学成果奖

5.       2001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陕西赛区优秀组织工作者

颁奖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

6.       20039月获陕西师范大学教学标兵

7.       2003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2003年度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独立);

获奖成果名称:“物理教学论”课程建设;(证书编号:SJX032058

颁奖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

8.       2005年获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大讨论论文三等奖

获奖论文题目:《关于教师成长的几个问题》

颁奖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2005126

9.       2006年获陕西省2006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多媒体类之网络课件等类三等奖

获奖成果名称:《中学物理教学资源网》;

获奖人:王晅  王较过  岳辉吉

颁奖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10.   2006年获陕西省2006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文本类之科研课题类一等奖

获奖成果名称:《“做中学”在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实验研究》;  

  获奖人:张迎春  王较过  杨承印  张立昌   杜鸿科

颁奖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13.2007年获陕西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获奖成果名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获奖人:张迎春  王较过  杨承印  李三平  王茂金

颁奖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14. 2007年获陕西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获奖成果名称:教育统计与测评学的理论与实践

获奖人:刘新平 王较过

颁奖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15.2007年获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获奖成果名称:21世纪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学论教材(物理教学论)

获奖人:罗增儒  王较过 赵克礼 张迎春  白文新 李景阳

颁奖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16. 2007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2007年度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获奖成果名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获奖人:张迎春  王较过  杨承印  李三平  王茂金

颁奖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

17. 2009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2009年度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获奖成果名称: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学教师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证书编号:SJX092079-3

获奖人:王较过  李贵安  郭建中  岳辉吉 薛滨瑞

颁奖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

182010年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获奖成果名称:基于新课程的西部地区教师发展实践探索

获奖人:杜鸿科  张迎春  王较过  杨承印  赵克礼  白文新

颁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192011年获陕西师范大学2010-2011学年“年度教学标兵”

颁奖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202011年获陕西师范大学2010-2011学年“教学质量优秀奖”

    颁奖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212011年获陕西师范大学2010-2011学年“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颁奖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22. 2012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2011年度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获奖成果名称:具有技术素养的创新型基础物理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证书编号:SJX112024-3

获奖人:郭建中 辛云宏 王较过  吴俊林  屈世显

颁奖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

王较过同志坚持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曾先后在国内公开刊物《物理》、《自然杂志》、《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师教育研究》《天津师大学报》、《上海师大学报》、《陕西师大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主编《物理教学论》、《世界大发现》(物理卷)、《物理教育学》、《物理学漫谈》,《新课程教师读本(物理)》等,参编《物理教育量化方法》、《教育统计与测量》、《中华科技史话》等6部教材。主持或主要参加教育部“十五”重点科研课题《科学(79)年级专业支持》,陕西省《“做中学”教学专业支持》项目,《陕西省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战略研究》及陕西师范大学《“物理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等等15项科研课题。

王较过同志积极参加社会服务,近年来深入基础教育第一线为基础教育服务,先后到山西、安徽、云南、宁夏、青海、甘肃、新疆、陕西等地进行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支持。作为主要成员参加陕西省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调研。王较过同志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及学术团体的活动,在多个学术团体兼任职务。

学术团体兼职:

1.       “国培计划”首批专家库专家

2.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

3.       全国高等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

4.       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5.       陕西省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6.       西安物理学会副秘书长

7.       中国科技史学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

代表作:

l     主编书目:

1.         《物理学漫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

2.         《世界大发现》(物理卷),未来出版社,19998

3.         《物理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4.         《物理教育学》,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8

5.         《新课程教师读本》(物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6.         《中学物理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l     发表论文:                    

1.       傅科和他的科技成就,自然杂志,1997年第2

2.       Davis对中微子的探测及影响,物理,1997年第9

3.       M.德布罗意对科学的贡献,物理,1997年第11

4.       光的波动说判定性实验,陕西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1

5.       JJ汤姆逊及其对科学的贡献,物理,1998年第3

6.       阿拉果对科学发展的贡献,物理,1999年第12

7.       中微子振荡与中微子静止质量,物理,2000年第11

8.       物理实验型材料的精读策略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

9.       比奥-萨伐尔定律的建立过程,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6

10.    海森堡与纳粹的铀计划,物理,2002年第3

11.    论新课程理念下物理知识观的重建,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

12.    《科学79年级》课程专业支持的实践与思考——兼谈新课程实施中的专业支持,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

13.    英国教师职前培养的教育实习及其启示,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第4

14.    对中学物理实验进行改革的尝试, 物理教学探讨,2008年第3

15.    物理探究教学中培养“猜想与假设”能力的策略, 当代教师教育,2008年第2

16.    物理探究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

17.    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特色对比研究——以“人教版”和“司南版”物理1为例,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8

18.    新课程背景下讲授式课堂教学的实施及策略, 大学物理(教育专刊),2008年第6

19.    依据学生认知风格实施物理教学的策略,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

20.    依据学生认知风格实施物理教学的策略,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

21.    美国科学教师教育及其对我国科学教师培养的启示, 教育探索,2009年第2

22.    陕西省普通高中实施物理新课程的现状透析,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3

23.    美国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功和能”内容呈现方式及启示,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

24.    英国注重反思能力培养的职前教师教育模式及启示, 大学物理(教育专刊),2009年第5

25.    发挥物理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的基本途径, 宁波大学学报,2009年第5

26.    “明确学习”反思模式对我国综合实践活动的启示, 当代教师教育,2009年第4

27.    高中物理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物理通报,2010年第1

28.    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及其评价,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3

29.    有效实施科学的探究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

30.    陕西省农村高中教师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现状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4

31.    物理实验探究性水平的评价研究, 大学物理(教育专刊),2010年第2

32.    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以沪科版高中物理1为例,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