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十年前,天使岛和纽约的爱丽丝岛分别是移民进入美国的西东两个大门,不过进入这两个大门后的待遇是大不一样的。对于来自欧洲的移民来说爱丽丝岛确实犹如天使,是他们进入美国的幸福之门,而对于来自东方的移民来说,天使岛就是一个通往地狱的魔窟。在当时从太平洋方向来美的移民,都必须先进入天使岛的移民拘留所。在这里他们被安排在拥挤而窄小的拘留室中,接受带有人格侮辱性的体检和移民官员严厉的质询。而审查的时间可从数日到长达数年。在1910年到1940年这一时期时期,由于美国排华法案的存在,曾到过天使岛拘留所的来自世界各国的近百万移民中,被审查最严拘禁时间最长、人数最多、处境最悲惨的是华裔。他们在这形同囹圄般的孤岛上度日如年般熬过生命中最惨痛的难忘岁月,饱尝从肉体到精神的各种摧残之苦。
这个被称作“西部爱丽丝岛”的移民拘留所,从一九一○年至一九四○年的三十年当中,先后收容了近百万来自亚洲的移民,他们在这个孤岛上受到了非人的虐待。不过虽然同是亚洲人,但所受虐待的程度,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据说日本人只要在这里接受一天的审查就可以放行,无须留在岛上,而留在岛上的其他亚洲国家的移民以菲律宾人待遇最好(菲律宾当时是美国的殖民地),中国人为最悲惨,这当然与一八八二年以来,美国政府专为对待中国侨民而制定的排华法案有关。据说在天使岛拘留所存在的三十年间,在这里被拘留审查的中国同胞超过几十万人。
自一九一○年美国天使岛移民站设立之日起,每当轮船靠泊旧金山市之前,船上所有入境的亚洲移民必须转乘指定轮渡(即驳船)全部驱赶到这个孤岛上(少数高等华人除外),随即关进一座木建大楼内,男女分室居住,门外加上铁锁,实行严格的禁锢。屋外的院子的高墙上也围着高不可攀越的铁丝网,凡能够通向屋外的窗户、走廊均用铁丝网封锁,且有人把守监视,与被拘禁的囚犯,毫无分别。囚禁的楼房里,囚室生活状况极为恶劣,一间不大的房间里,曾摆满双层或三层床,最多时要住120多人。一天八美分难以下咽的伙食,外加备受歧视、毫无希望的等待,有人挺不住而悬梁自尽,有人精神崩溃,削尖筷子自戕。
移民营内那块黑色石碑上的一副对联,概括了当时华人移民的命运:"别井离乡飘流羁木屋,开天辟地创业在金门"。
对于大多数勤劳善良的华人移民来说,当他们舍弃家乡、父母、有的还抛妻别子,满怀摆脱贫困、开创新生活的憧憬,远涉重洋好不容易来到向往已久的美国。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随船停靠旧金山后,却被送往这个类似监狱的小岛上,在岛上那几座孤零零的木屋中,等候漫长的甄别审查、检疫。在这里他们被严格盘问,甚至问到住房有几扇窗户;他们又被严格检查,甚至遭到裸体搜身,更有些被囚禁者,只能绝望地等待遣返回国。对他们来说这个名叫天使的小岛,无疑是进入美国的一道真正的鬼门关。
当时同胞的苦难我们今天的人已经无法知道了,而当年用来囚禁妇女和儿童的木屋已经在1940年的一场大火中付之一炬,但是据说从目前留存下来的关押男囚的木屋的墙壁上,还可以看到当年一些有文化的人留下的文字。这些刻在墙壁上的作品,是当年被囚在这里的一些有文化的人留下的。他们寄情诗歌,刻壁抒怀,除了在木墙上一刀刀宣泄他们“旅居埃仑百感生,满怀悲愤不堪陈“的心绪与无奈。发出“羑里(当年周文王被囚禁处)受囚何日休,裘葛已更又一秋,满腹牢骚难磬竹,雪落花残千古愁”这样的悲叹以外,还有些囚笼中的人们感叹自己“须眉七尺愧无伸,蜷伏圈中俯仰人”的境遇,痛斥“美有强权无公理,囹圄吾人也罹辜”的不平,也有被囚者后悔当初不该“国民不为甘为牛,意至美洲作营谋”,结果落得“洋楼高耸无缘住,谁知栖所是监牢”的地步。这些佚名诗作,喊出了饱受欺凌者的悲愤心声。看着这些饱蘸血泪的诗句,深感那沉重的字里行间早已"载不动,许多愁"。
看来,对于我们华人来说,天使不是爱丽丝!
当时被禁锢在这里的同胞,不但待遇与爱丽斯岛上的欧洲移民大相径庭,而且他们在这里拘留审查的时间也并非三天五天,最短也要几个星期或几个月,有些长达三年之久。对这些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移民来说,天使岛上不但看不到天使,反而成为了一座不折不扣的人间地狱。
在离天使岛不远海湾中的恶魔岛上,有一座被称为美国最严厉的联邦监狱,那里关押的都是杀人放火的重罪犯。有人到那里参观过,回来写文章说,那里犯人的住宿环境跟天使岛一比,联邦监狱简直就像星级宾馆了。
天使岛拘留所的非人待遇,不但一些有良心的美国人看不过去,就连美国移民官爱德华W·W卡布尔的太太也瞒不住她自己的良心说道:“把人安置在这样的地方,太残忍了。”
一九一一年六月,旧金山市一些知名人士视察过这移民站后在华盛顿发表报告,认为需要改善。一九二二年,移民局长W·W·赫斯本德承认说:“我所见过的移民站中,天使岛的环境是最差的一个。”
一九四O年,美国政府决定废除天使岛上的移民站。没想到八月的一场大火,烧毁了移民站的行政大楼,加速了他们预定的计划。同年十一月初,天使岛在迎接最后200位移民之后,结束了30年来决定亚洲移民命运的审查任务。
一九四三年,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中國成為盟国,因此美国廢除排華法案,以改善中國人民對美國的印象,避免日本利用美國的排華法案進行煽動。
二次大战期间,这里变成为囚禁战俘的场地,被抓的德国或日本战俘在这里暂时拘留,等待前往美国内地的战俘集中营。而在珍珠港偷袭事件中被俘虏的日本潜艇指挥官,就是被送到天使岛上待审。
大战过后,天使岛上的建筑经长期使用而破旧不堪,许多营房在1970年遭到拆除的命运;拆除前,岛上管理员怀斯(Park Ranger
Alexander Weiss)于夜间持手电筒巡视建筑时,偶然发现木墙上所刻写的中文字迹,述说早期移民的辛酸血泪。
在怀斯与友人的努力之下,这些铭刻在墙上的诗句得以保存下来,免遭破坏、遗弃的下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