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移民之痛--异乡有感之三

(2007-02-11 01:33:23)
分类: 有感与随笔

移民之痛

----异乡有感之三

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这里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我觉得说的很对。并不是每一个移民家庭都能适应这里的生活,也不是每一移民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最近被引起广泛关注的拥有美、加两国双博士学位的加拿大中国新移民蒋国兵自杀事件就震撼了海内外华人社会,凸显了中国新移民在海外的艰辛处境。我觉得蒋国兵主要问题是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一个学原子物理的学者,要在北美就业,确实不太现实,如果他能回到祖国,我看结果就会大不相同。

这里的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他的一位二房东是一对来自中国北方一个大城市的移民家庭,夫妻双方都是公务员,各有一份好工作,有房有车,还有保姆,在当地属于有权、有钱的富裕阶层。不知两人是怎么想的,在2001年夫妻双双辞职移民加拿大。他们到这里以后,一时找不到工作,男的只好去读书(新移民读书可以拿到生活补助),女的在家里操持家务,生活的比较艰难,只好将多余的房间再出租以补贴家用。他们日子过的紧张,心情也非常不好,两口子非常后悔,他们自己都说不知到当初为什么到这里来。听说以后夫妻终于在一个小镇找到一份工作,搬到那里定居。

在加拿大的移民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在多伦多的太古广场,我曾与一位出售艺术品(主要是书法作品和国画)的女摊主闲谈了几句。她告诉我她出售的都是他丈夫的作品,他丈夫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是学油画的,但是移民这里后他的油画作品得不到主流社会的承认,画卖不出去,只能改画国画,平时还帮人画一些应景的东西维持生活。谈到这里,她的眼泪就下来了,我见此状况马上打住,才缓和了她的情绪,可见其生活压力之大。

蒙特利尔的亚瑟王子街离我们住的不远,是我晚饭后散步经常路过的地方。这条街是一条休闲街,街的两边挤满了各种风味的餐馆,其中以希腊、德国、意大利风味为主,也有越南、波兰风味的。每当夜幕降临时,路边的饭店就座满了在这里就餐的顾客。这时准有一位来自中国的中年提琴手在路边为进餐的顾客拉琴。坦白的说,他琴拉的相当有水平,一听就知道受过专业训练,他的演奏很受欢迎,每次演奏完了都能听到热烈的掌声,用餐的人给的钱也不少,看到这种情况,我也为他感到高兴。但是每次我看到当他拿着帽子向顾客收费时脸上所露出的媚俗笑容,总使我感到不舒服。虽然在这里路边卖艺是很常见的现象,但是一位有相当艺术造诣的中国音乐家,远涉重洋到加拿大来当街边艺人是否有点不值得呢?同样在这条街上我还认识了一位来自上海的画家,他也是因为无法靠买画维持生活,在只好在外面为老板打工。为了补贴家用,每到节假日,他就在这里街边摆一个小摊,为当地人用毛笔写名字,其中大部分是外文,也有翻译成中文的。大概是因为他用艺术字写的英文很有特色,也还有些生意。但谈起他在加拿大的生活,他脸上一丝笑容也没有。

上世纪90年代初,许多在国内学有成就的中青年知识分子移民来到这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找不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只好改行。在这里很多打工者在国内都具有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的职称,有的还具有一定的行政职级。虽然现在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已经定居在这里,过上了不错的生活,但比起他们留在国内的同行,在学术上就没有什么可比性了。一般来说学文科的学者移民到这里适合本专业的工作不太好找,改行的比较多,学工科的,特别是实用学科的就业率高一些。

据有关资料显示:自2000年以来,从中国移民加拿大的人数平均每年都在4万左右。这样庞大的移民队伍所面临的问题还是值得后来者思考的:

首先是就业问题:找工作,尤其是找到称心的工作是新移民面临首要的事情。有人对新移民的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能够从事专业工作,五分之一的人面临失业。

新移民找工作难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个人因素,包括语言水平、适应能力和工作经验等;当地政策因素,比如加拿大不承认外国医学、工程师等学历;劳动需求因素,有些专业人才加拿大并不缺少;最后加拿大仍存在针对少数民族裔的歧视现象。

  其次是买房安家问题:对于大多数新移民来讲,买房是一个大负担。如果工作不稳定,又要按月负担房贷,经济压力是有一些的。

  第三是心理问题:加拿大不承认外国学历,无论有多高的学历,多好的背景,移民后都要一切从头再来。正因如此,对于一些人过中年的移民及其家庭,在最初的适应期内会感到社会地位以及生活水平的明显落差。

因此建议同胞在移民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深思熟虑,不能盲目跟风。选择移民之前除了思想和语言方面的准备外,最好还要深入了解加拿大就业市场的需求。移民初期不要确定太高目标,学会生存是第一要务。此外,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经常自我舒解压力也是非常需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