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初高中衔接教材 读书心得体会
(2011-03-12 19:38:49)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杂谈 |
作为一位年轻的初三化学教师,本身对初高中化学教材的内容和体系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非常的明确知道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必须基本解决讲透,哪些知识点只需点到即止在高中继续拓宽和加深,做到心中有数。如何掌握这个“度”?如何才能让初中的学生更快的适应高中的教学方法,走出化学学习困难的难题?读了这本《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在短时间内了解了很多要去探究的知识,比如:
一,初高中共有的知识点:
物理变化:融化;凝固;汽化;液化或凝结;沸腾;升华;凝华;溶解;潮解;
化学变化: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
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中和反应;氧化反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着火点;自燃;
能量变化:吸热、放热;
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硬度;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化学性质:酸性;碱性;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等;
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离子;元素;同位素;分子的热运动;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分数;质量比;
物质分类:混合物;纯净物;金属及非金属单质;有机及无机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
分散系:溶液;溶质;溶剂;悬浊液;乳浊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分离:过滤;蒸馏;蒸发;结晶;
指示剂: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
简单有机物:甲烷;尿素;醋酸;酒精;乙酸乙酯;汽油;甲烷正四面体结构;
材料:金属材料(合金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陶瓷。玻璃);有机合成材料(高分子化合物如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新型材料(光电子信息材料、现金复合材料、超级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等);纳米材料;
金属的锈蚀和防腐蚀(油漆、抹油、干燥剂);
实验安全:浓硫酸溅到皮肤;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腐蚀等;
实验技能操作:用Ph 试纸测物质的酸碱性和酸碱度;可燃性气体验纯;甲烷气体燃烧产物检验;
其他:晶体、非晶体;结晶水合物;结晶水;相似相溶;原子结构模型史;催化剂;触媒;湿法炼铜;物质转化规律图(八圈图);质量守恒;
……
一,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衔接无论初中、高中的学习都要求夯实基础知识,高中课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很高,能力的培养来自于扎实的基础知识,严谨细致的思维。所以在初中开始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时我们应把知识要求到位,狠抓双基,将使他们在高中的学习中少出现一些低级的失误。如,(1)化学的好多用语在初中已出现,在进行元素符号的教学时,不能觉得简单只叫学生看,一定要在黑板上板书。而且要简单介绍元素符号字母的来历,对比拉丁文、英文,有的元素符号与拉丁文、英文的一个或两个字母一致,有的不同,可以请学生把氢、氧、碳、氮、铁、铜英文单词等读出来,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记住了元素符号;还要反复练习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如铜的“Cu”、铁的“Fe”等,学生易写成“CU”“Fe”。一些酸根离子的写法开始也要写到位,如“SO42-”、“CO32-”等,学生易写成“SO42-”、“CO32-”。强调用化学用语表达时要弄清楚是写元素名称还是写元素符号,写离子符号还是原子符号.写物质的名称还是写物质的化学式。初中能把这些化学用语严谨地表达出来,到高中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离子反应等化学用语时,学生就能够看清要求准确地表示出来。(2)初中活动与探究中要求“用PH试纸检验某种溶液的PH时,将玻璃棒蘸取的试样溶液沾在PH试纸(PH试纸不能预先用水润湿)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就可以确定溶液的酸碱度。”不仅要强调“蘸、沾”关键操作,而且要演示操作过程。学生当堂练习。初中有一个定量实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除了指导学生掌握固体配溶液、浓溶液配稀溶液配制步骤及操作过程外,还应该再深入提问“量筒、烧杯选用的规格”,这一部分知识在高中还要延续下去,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对仪器规格的选用要求较高,有些仪器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是相同的。总之。只要初中老师在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其学习的兴趣,适时地点拨,为高中的继续学习做好铺垫,那么进入高中阶段学生会学得轻松,老师教得愉快!
二.在认识学生学习状况下,对一些基础知识进行适当拓展延伸
以一下是兄弟学校的老教师的一些建议很不错,仅供参考
1.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促进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衔接意识,初高中齐抓共管是前提。因此,建议初高中学校经常可以进行听课交流,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共同做好衔接工作。建议给每位高中化学教师配一套浙教版的初中《科学》教材,每位初中教师配一套苏教版的高中《必修1》《必修2》教材。
2.解决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促进课堂教学,不单是化学教学的任务而应是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应重视各科的起始教育。教材衔接是根本,教法衔接是重点,学法指导是关键,而情感激发是保障。通过初高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3.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初高中化学课标、教材,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明确每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以及突破方法,认真搜集教学需要的素材,切实找准两个学段教学的衔接点、与相邻学科的相关内容等,并理清各知识间的内在的横向、纵向的联系,准确把握住知识发生发展的脉络等。
4.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促进课堂教学,还得提高化学教师自身的素养。不但要求化学教师能对现行教材进行再创造的重新组织,而且还要对学生的化学认知规律有科学的把握,因此,除了自身有扎实的化学业务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的基本理论,并能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这是实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关键。
5.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促进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坚持学法指导和督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不定期举行讲座、经验交流等活动,坚持不懈地抓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