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谢 信

标签:
秦腔感谢信名老艺术家教育 |
分类: 戏曲浅见 |
感 谢 信
尊敬的各位戏迷朋友以及在为秦腔名老艺术家抢录视频资料活动中做出贡献的专业演员团体:
在广大戏迷朋友以及有关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为秦腔名老艺术家抢录视频资料活动拍摄工作已于 2011年7月6日成功拉上了帷幕,在此,让我们向关心支持“抢录”活动的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http://s13/middle/4ab1c2dc4a7a35149ed7c&690谢
http://s12/middle/4ab1c2dc07729ec490ebb&690谢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兰州市秦的王建军听说要为自己的恩师刘海云先生做资料,偕同爱人,天天来到录制现场,为恩师端茶倒水,并为刘海云先生配戏,不计报酬,反复强调做人不能忘本,自己今日的成就离不开刘老师的栽培,不管什么时候,刘老师都是自己的恩师。白双林(司鼓)和袁伟(武生演员)两位老师听说蔡先生缺少适合的司鼓和马童后,他们在第一时间里赶了过来,并提出不要一分报酬,在排练到录制的四天时间里,从无缺席,严格配合,使蔡老师的《挑袍》得以成功演拍。白双林老师在给蔡老师敲戏之余,还给展学昌先生敲了《祭灵》一折戏,白老师对两位老先生的戏反复揣摩,甚至在吃饭时还在思考怎样敲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这种认为戏大于天的敬业精神让在场的每个人都为之感动。
http://s12/middle/4ab1c2dc4a7a358bc8f7b&690谢
定西市秦剧团以李亚兵、党小平老师为代表的保底剧团,尽其可能的予以配合,虽然每天的工作量很大,但是他们从不叫苦,不喊累,不以钱少为怨,而以能为这些老先生配戏为荣。有些演员为了认真配戏,闲暇时间反复记忆台词,练习台步,甚至连午饭都忘记了吃,配戏下场后,还为自己的一点小小失误而自责不已,这种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位老师和我们。
http://s11/middle/4ab1c2dc07729ec7eb60a&690谢
三位老师不会上网,他们再三叮嘱我们,一定要将他们的谢意传达给大家:“我们年龄大了,早就退出了舞台生活,是大家的热情给了我们信心,正是这百千万份的热情,促使我们为秦腔传承事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十分感谢大家还记得我们,我们十分荣幸,我们会在晚年努力培养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我们的责任;一定要将我们三个老艺术家的感谢传达给所有捐款人和关心此事、为此事奔走的每一个人,你们干了一件大大的好事,不为名、不为利,希望这样真正为传承秦腔而着想的活动能够继续进行下去。”
http://s8/middle/4ab1c2dc07729ecaf01b7&690谢
一句话,是广大戏迷朋友的无私奉献和积极奔走、专业演员团体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成就了此次活动,保存了一些秦腔名老艺术家的珍贵资料。同时,也感谢秦腔俱乐部领导们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http://s10/middle/4ab1c2dc4a7a355fa6d79&690谢
最后,让我们再次对各位捐款人、在本次活动中做出贡献的戏迷朋友以及给予我们帮助的专业演员团体致以真诚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是大家的每一份爱心,玉成了这件秦腔史上的幸事,真诚地感谢大家的热心支持。
按:此稿完成后,得到千年寒石顾问的修改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