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恨绵绵无绝期—我和名演员苏蕊娥婚姻始末(马连城)5
(2009-10-27 21:43:24)
标签:
秦腔苏蕊娥教育 |
分类: 戏曲浅见 |
http://history.xikao.com/person.php?name=%E8%8B%8F%E8%95%8A%E5%A8%A5
苏蕊娥,女,秦腔旦角。原籍陕西商县,生于西安。是苏哲民的长女。
自幼聪明、活泼,由于家庭的熏陶耳濡目染,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七岁时就能登台演出《柜中缘》。1938年,三意社分社风波之后,演员阵容大减,苏蕊娥在西师附小读书时就参加演出《别窑》、《三回头》、《洗衣计》等折子戏,从菊林中学肄业后正式参加三意社。由于她文化水平较高,体会角色比较深刻,颇有其父“装谁象谁”之遗风。又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唱腔甜畅圆润,委婉动听,吐字清晰分明,很快成为“一旦挑八角”的演员。以演唱《白玉楼》、《玉虎坠》、《五典坡》、《玉堂春》、《断桥》、《斩秦英》、《大烟鬼》、《对银杯》、《白衣庵》、《棒打无情郎》等文戏见长。她演的青衣戏《秦香莲》中的秦香莲,唱腔优美甜润,做工娴静大方,尤以满腔满调的演唱特点赢得观众的好评。被誉为秦腔的“坤伶皇后”
新中国成立后,她被聘请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员训练班任教。她录制的唱片有《二度梅·重台》、《白衣庵·路遇》、《周仁回府·夜逃》、《四进士·写状》、《花亭相会》等,被专业演员和秦腔爱好者广为学唱,可惜英年早逝,年仅36岁,是秦腔舞台艺术的重大损失。
戏迷评论
绵绵相思情!可歌可泣!怀念苏老师
名人轶事真感人,花亭相会成绝音! |
感人肺腑,一代秦腔名家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
真情感人~!崇高的爱情还是没能抵御无情的现实~!可叹~!可悲!艰苦岁月中的爱更真更纯,可物质是爱的基础,连基本的吃穿住行都难以保障,谈爱不是有点奢侈了吗?在第2篇中就隐隐约约说明了即使结合了也不会长久,如果有也许,相信主人公会更珍惜,也更知道该如何去把握。鄙人是个现实主义者,完全是实话实说,不对之处,望朋友们批评指正~!
悲夫!惜红颜薄命,叹一代名伶! |
实在感人,是在怀念苏老师!
看完这篇文章后,我的心很沉,很重!我不知道该怎样用言语来表达自己对苏老师的敬重和怀念! |
以下部分是
苏长泰尽管在班社建设上贡献巨大,但是,在个人艺术上成就平平。苏家艺术成就于苏哲民,也鼎盛于他。苏哲民天生聪慧,积极学习原德盛班名老艺人王德孝的小生艺术,又借鉴了当时西安的名家王兴博,趣静宜等人的艺术特色,形成了文武兼备的苏家小生艺术,同当时的沈和中,靖正恭齐名,被称为‘小生三杰’,因‘激友一剧有‘活张仪’的艺名。苏哲民不光在秦腔界,在中国戏曲界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可惜苏哲民英年早逝,他的艺术猝然而至,实在可惜。
需要提到的是苏哲民的长女苏蕊娥,她属于耳闻目染自学成材的艺术家,凭借她天生的甘甜嗓音,以女生实践了秦腔名家何振中的唱腔艺术,成为苏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惜这一部分由于苏蕊娥英年早逝,现在基本没有得到继承。
真情!钦佩!
可怜把众名伶一命皆亡! |
其唱法无人继承,可惜。造化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