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走出了北方人的性格特质(原创)【图】

标签:
电视剧《走西口》演员精神娱乐 |
分类: 感悟人生 |
一本历史题材的剧本,一部影视界不可或缺的电视剧,一个拼搏奋进的年代,这就是《走西口》,一部央视热播的人口大迁徙的,好看的电视。而电视的后面,正是坚持不懈的身影,以及北方人的率真。——孤鸿远走
《走西口》,走出了北方人的性格特质(原创)【图】
文/孤鸿远走
能喜欢电视剧《走西口》,还真是要谢谢我的一位朋友。开始,看了一两集,但觉得演员演的不错,索性坐了下来,看完了全部。因平时工作太忙,我极少静下心来将一部影片完整地看完,但是《走西口》,我全看完了。
《走西口》,一听名字就会让大家感觉是一个特别熟悉的名词,这是一部很人物色彩的,一部让每个人看完后获得心灵上的鼓舞的电视剧。
《走西口》是以田青和豆花的爱情为主线的,说到爱情这一方面,还是可以看出有温暖的爱意,的确将爱情以及其他形式的伦理亲情表现得感人至深,平静而不乏热烈,朴实而不乏诗意。《走西口》也有人性中的野蛮和粗鄙以及丑恶的一面,但令人欣慰的是该剧并没有过重得渲染这方面,反而着重反映的是善对恶的胜利与美对丑的克服。
在经济危机的口上,《走西口》能做为开年大戏,说明这部戏的题材很符合时下的精神主题。虽然故事的历史背景已久远,但是不管是什么历史背景下,人们追求的东西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希望和坚强”。虽然《走西口》被称为是“集合了《乔家大院》晋商文化和《闯关东》‘闯’的精神品质”,但是我觉得每部作品都有它自己独特的魅力,好的作品也肯定会大家认可。
《走西口》叙述的故事朴实、人物客观、感情真实。其主演田青和豆花,都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他们都是北影毕业的学子。田青的饰演者杜淳,豆花的饰演者苗圃,两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生于甘肃天水而定居北京的杜淳,是近年来影视界发展比较快的一名演员,特别是在这部历史剧中,可以说,这是他的一个突破,一个新的开始。至于苗圃,是杜淳的师姐,我西安的老乡,出道比较早,在众影片中饰演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众人皆知。
田青,在《走西口》中是极具传奇事故的一个人物,他从小肩负重整家业的使命,演绎一代山西人通过自己勤劳勇敢,艰苦创业最后成功的故事,他的一举一动都要代表山西人的个性。
杜淳对自己饰演的角色把握的很准,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人物的性格刻画的极其逼真,把山西人的那股“稳”劲,以及那份“义”劲,以及“走”中带着那份坚定,那份执着,全部表露了出来。扣人的剧情,让他的角色丰满了许多,也更丰富了许多!
田青的身上,更多的是山西人的那份执着的精神,他就是那个年代普遍的影子。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是田青身上的特点,也是他在剧中所表现的主题。杜淳帅气的轮廓,安静而平和的心态,给剧情增加了感染力,也和北方人狂放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剧中的苗圃,则是一个有点倔强、聪明、率真的女性形象,她和田青的爱情,贯穿了整个电视剧的三分之二多,是一条不可或缺的线。她将北方女性身上独有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泼辣中有着温柔,大不咧咧中有着细腻,自私中有着仁爱。苗圃俊朗的外表,以及她所表现出的美,也给整个剧情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田青和豆花,他们的形象,体现了你那个时代的北方人身上的性格特征,也是现在北方人性格的影子。这种性格特征就是不抛弃,不放弃的坚韧,努力奋斗,坚持不懈、勇于面对的精神特质。
总之,一部《走西口》电视剧,走出了北方人的执著,走出了北方人身上特有的性格,更是走出了一种不折不挠的精神。
《走西口》路线图
生活中的田青(杜淳)
《走西口》中的田青(杜淳)
生活中可爱的苗圃
《走西口》中的豆花(苗圃)
《走西口》部分剧照
相关链接:
“走西口”的具体含义
从山西人走西口大致的路线图看,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一条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一条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杀虎口。走出这个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区。“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杀虎口”的兴衰史也反映了晋商发展兴衰的历史。
走西口和闯关东、下南洋并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口大迁徙。西口,现在具体的意思有争议,有说是山西北部的黄河渡口杀虎口;有说是河北张家口以西。在清朝泛指山西以北,河北张家口以西的广大内蒙地区,如包头等地。由于这里是清政府和蒙古人的交界处,所以地广人稀,再往北就是蒙古草原,就是蒙古人了。
明清时期在河北山西陕西北部设置了关口,关口以北的地方就叫口外。明清时期,和蒙古人进行商品贸易,就要在口外几个定点进行,类似今天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接壤的地方设置外贸口岸一样。山西的商人要到口外去做生意,就得出关口,后来就叫走西口了。走西口后来就成了一个泛指,山西,陕西河北的商人去口外做生意,都叫走西口。这个事情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汉人大量移民到了口外,稳定了边疆。
有关民歌《走西口》:
其实是流传于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甘肃一带的民歌,对于走西口的“西口”目前也有好几种看法,所以不能说《走西口》到底属于哪里的。王向荣表示,尽管《走西口》归属地不明,但是在各地有不同的唱法,陕西版本的主要流传于延安、榆林一带,唱法也是偏向于陕北信天游风格,有很多原生态的元素,是最为流行的;而山西版本的《走西口》,则有很多晋味,充满了山西小调的轻快风格。而在内蒙古一带流传的《走西口》,则包含了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内蒙古众多元素。“很多音节上的变化,只有专业的人士才能听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