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亦舟小朋友第二次在我的眼皮底下消失了。
第一次,晚上带他去小区里的会所玩耍,看见他跟一个五岁多的小男孩一起玩扭扭车,就放松了注意力。就在我乐滋滋的看着别的小朋友玩闹的时候,一扭头,看不到儿子的人了,连那个和他一起的小男孩也不见了。可是那个扭扭车还在,说明他们并没有走远。我有点心急了,会所里里外外找了一遍,喊了一遍,依然没有他们的踪影。最后终于在一个桌子下面一扇关着的门里发现了儿子和另外那个小男孩。他们似乎在玩藏猫猫呢。完全的虚惊一场!!
对于那个五岁多的男孩来说,他已经可以把自己完全的藏匿起来,不出一点儿声响,不让大人找寻到,一会儿再安全出来。可是段亦舟还没有这种完全藏匿的能力和意识。在家里跟爸爸妈妈玩藏猫猫时,每次妈妈喊,寒寒呢?他还会大声的答应一声,听到妈妈走过来的声音,都会忍不住大笑着先暴露自己。寒寒不知道以他现在的年龄,突然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他完全没有自我保护意识,也许连回家的路一个人都会找错(没做过这样的试验)。我虽然生气,但却似乎没有说教他的理由。难道我教他不要跟小哥哥玩吗??
可是寒寒却很快的就第二次“丢”了,有点诡异的是,这次还是跟上次的那个小哥哥(我不得不唯心一次了,那孩子跟我儿子八字多半不和
)。我提着一大包的东西,和儿子眼看就走到了楼下,正好碰上那个五岁多的小男孩和他的大人。那个小男孩突然就跑了起来,我儿子也在后边追着,我看着他们一前一后跑回了我们所住的那栋楼里(俺们正好是一栋楼的)。看着儿子跑进去,我并没有快步追上,都跑进楼里了,难道还不安全吗??也许他正电梯门口等着我呢吧!可等我和那个男孩的大人走到电梯门口,却没有看到两个孩子。我已经猜到,寒寒跟着那个小哥哥一起进了电梯,并且跟着电梯上楼了。可问题很快就来了,寒寒还太小,根本按不到我们家所在的楼层,而且他可能也没有主动表示我们家住在几楼,更不可能要求别人帮他按。我赶快跟随电梯到了那个小男孩所到的21楼,可是电梯门打开,却没有看到寒寒,那男孩说寒寒在15楼就下电梯了(俺家住7楼)。这时我在电梯里,已经听到了儿子的哭声,随即又赶快返回到15楼,可依旧没有看到寒寒。就在这时,寒寒的哭声越来越弱,最后干脆没有了。正值中午12点,大楼里突然变的异常安静,我顺着楼梯一层层的喊着寒寒,我几乎能听见自己的回声,可仍然不见寒寒的人。最后回到一楼,以为楼下能有知情人,可楼下也是空无一人,连打听的人都没有。这可算真把我吓坏了,立马惊慌失措的跑到保安处,要求他们调出电梯的录像查看寒寒的踪迹。正在这时,一个男人抱着哭得稀里哗啦的寒寒走了过来,说寒寒一直站在楼下哭呢,就抱过来了。寒寒一手拿着一个棒棒糖,哭的已经泣不成声了。
事后冷静下来想了一想。有几个疑点:
一,寒寒是否真的在15楼下了电梯,还是其实在别层下的。
二,寒寒中间下电梯,是寒寒自己的要求,还是那个小男孩自作主张的决定。
三,寒寒最后是如何下到一楼的,是自己进入电梯,跟随下行电梯自动下到一楼的,还是自己从楼梯上走下去的。
现在看来,这几个问题都将永远成为“未解之谜”了。因为要想从这个说话不利索,问A答A,问B答B的小寒寒嘴里听到事情详细的原委恐怕是完全不可能的了。
本以为通过这次的“丢失”事件,给寒寒一个教训。教他不要看到小朋友就跟着跑掉,要听到妈妈的召唤回来,可是似乎作用并不大。寒寒出门前答应的好好的,可是出去一看到别的小朋友,就跟着了魔一般飞奔而去,全然不顾身边是否还有爸爸妈妈,我真是要被他气s了。
爸爸也被吓的不轻,打算采取完全保守的策略,要求妈妈干脆不要再带寒寒出去玩了,就在家里待着吧。这么荒唐的言论马上被我抵制了回去,我可不做那么愚昧无知的妈妈。需要教寒寒的是如何有自我保护意识,如何找到回家的路,如何记住咱家的门牌号,如何寻求他人的帮助。他会一天天的独立起来,会每天“消失”在我的视线里,再安全的返回来。虽然现在这些对于一个不到两岁半的孩子来说,的确有点困难。我只能让自己更加的细心,更加不能掉以轻心,遇事也更加的不能慌了心智。
通过这次的事件,我也发现小一些的孩子其实并不十分适合跟比他大几岁的孩子一起玩耍,毕竟各方面的发育阶段不一样。
其一,小孩子有可能会被大孩子们欺负。男孩子多发生这种情况,他们的侵犯性更强一些。
其二,大些的孩子连自己都不知道如何照顾,更不会周全的考虑到小孩子的处境,即使他们不欺负小孩子,也很有可能发生比较危险的情况。
其三,小孩子还处在自我意识的逐渐形成期,容易跟大孩子盲从,变成小跟班,而丧失独立判断、决定事情的机会和能力。
当然,如何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相处,孩子需要在相处中学习和成长,也需要父母多给他们创造更好的伙伴以相处和学习的机会,才能更大程度的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